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或胆囊组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2021-04-08王玲玲
王玲玲
(济源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济源 459000)
胆道感染是临床多发病,多由于胆道内出现结石所致,若未及时干预,易诱发胰腺炎甚至脓毒血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必要药物,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感染致病菌群存在一定差异。在近年来有关胆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的研究中指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也有所上升[1]。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存在变化,这可能与临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或不规则使用有关,也表明既往经验用药可能已不适用于临床。若抗生素使用不当则会影响治疗效果,进一步加重病原菌的耐药性。本研究对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6例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其中,男135例,女111例;年龄27~54岁,平均(40.59±6.26)岁;住院时间6~13 d,平均(9.42±1.54)d。纳入标准:(1)符合《外科学》中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2)经胰胆管造影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3)合并黄疸、上腹痛、发热体征;(4)合并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疼痛;(5)术前B超检查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6)心肺功能良好,无其他胆道系统疾病;(7)胆汁病原菌培养显示细菌感染。排除标准:(1)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2)入组前7 d经消炎类药物、抗生素治疗。
1.2 检测方法(1)在行胰胆管造影术、注射对比剂前,以无菌注射器抽取胆汁10 mL,注入无菌试管保存,于2 h内送检。以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离致病菌株,记录结果。以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肝炎病史、胆道手术史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结果246例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共培养病原菌2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7株(68.87%),革兰阳性菌55株(21.40%),真菌25株(9.73%)。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35.41%)、肺炎克雷伯菌(13.23%)、阴沟肠杆菌(7.00%)。革兰阳性菌包括粪肠球菌(13.62%)、屎肠球菌(6.61%)。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9.73%)。见表1。
2.2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西林均不耐药,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分别为82.42%、62.64%;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为8.82%;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均不耐药,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为83.33%。见表2。
表1 细菌培养结果(n,%)
表2 主要革兰阴性菌(n,%)
2.3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不耐药,对链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为2.86%,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82.86%;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均不耐药,对头孢唑林、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见表3。
2.4 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分布特点革兰阴性菌患者与革兰阴性菌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肝炎病史、胆道手术史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主要革兰阳性菌(n,%)
表4 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分布特点[n(%)]
3 讨论
胆道感染与胆结石的关系密切,二者可相互影响。胆道感染后可引起胆结石,造成胆汁淤积、胆道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进展为胆囊炎症[3]。一般情况下,胆汁中不会有细菌繁殖,但出现结石或炎症后胆道阻塞,胆汁难以排出,肠道细菌入侵胆道系统,导致出现感染[4]。为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分析病原菌构成并合理给予抗生素十分必要。
在本研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为68.87%、21.40%、9.7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与徐红云等[5]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病原菌主要为肠道菌群,表明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致病原因主要为肠道菌群逆行感染。临床医生可通过针对性干预预防肠道菌群感染,以降低胆道感染发生率。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相同疾病患者感染后病原菌分布均可能存在差异。殷红莲等[6]对胆道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发现革兰阴性菌占60.18%,革兰阳性菌占38.05%。张健等[7]研究指出,胆道感染中革兰阴性菌占71.8%,革兰阳性菌占28.2%。这与本研究结果不同,进一步证实不同地区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不同。
选择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对增强抗感染效果有积极意义[8]。本研究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西林的耐药性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这提示亚胺培南可被作为针对革兰阴性菌的经验用药。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较低,提示万古霉素可被作为针对主要革兰阳性菌的经验用药。主要病原菌对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耐药性较低,对一代和二代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这可能与既往一代和二代头孢类药物使用广泛有关。另外,分析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分布特点,革兰阴性菌患者与革兰阴性菌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肝炎病史、胆道手术史等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关于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影响因素可作为下一步研究方向。
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构成,药敏试验有助于分析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可作为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经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