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糖酒会时代:赌徒的火葬场,还是智者的试验场?
2021-04-08文|刘斌
文 | 刘 斌
嗜赌,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所以人类会拿任何事物来赌。比如,号称中国“天下第一大会”的糖酒会,在笔者看来,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赌场”。举办方负责提供场地和制定游戏规则,企业不分大小都来“坐庄”,而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们则负责“下注”,当地的广告承包商们负责端茶倒水,提供各种服务。
举办方和广告承包商永远不参与赌局,所以他们是天生的赢家,稳赚不赔;而坐庄的企业和下注的经销商常常比的就是胆量,结果过去的几十年里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在经历了这么多年后,过去你把糖酒会当作赌场,是没毛病的,但是如果你现在还把糖酒会当赌场,我想,你一定是疯了,你会输得很惨!
糖酒会每年都在变,它所承担的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变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把2012年后的糖酒会称之为“后糖酒会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糖酒会不再是赌徒们理想中的“赌场”,赌徒们的幻想亦将破灭,而真正的智者们早就把糖酒会当作了试验场。
如何理解试验场?企业开发新品,通过糖酒会较少的投入,来测试产品的市场反响,而经销商则通过不断的对比,来验证产品的竞争力和可行性。不像过去大手大脚,直接梭哈一把。
2012年后的这些年,在我的印象中,那些稳步发展,做得还不错的企业和经销商,貌似对糖酒会都不大感冒。而那些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企业和经销商却视糖酒会如救命稻草。我甚是好奇,所以我想通过一些思考和分析,来告诉那些企业和经销商,如何正确看待后糖酒会时代:不是赌场,而是试验场。
在过去很多年里,中国的商品信息十分闭塞,糖酒会是一个垄断式的产品信息发布平台,所以谁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声音喊得够大,钱砸得多,谁就能获取到经销商的关注,谁就能掌握渠道,因为那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所以有很多企业是通过糖酒会一夜成名的。如今,我们再去细数这些年卖得好的大单品,你会发现,几乎很少有产品是因为糖酒会才成功的。
“赌场”模式的思维为何行不通了?
1.企业成为庄家的代价变大
过去,企业若是想在展会上获取经销商的关注,只需要在主流媒体上投放广告,即可获取流量,这种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如今,主流媒体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大大降低,被众多新兴的自媒体所抢占,导致企业想获取大流量关注的代价大大提高。
2.经销商单次下的赌注变小
被一些不良商家坑多了之后,经销商如今也变得非常谨慎。过去动辄下上千万首批订单的经销商已经是凤毛麟角,反而一些抱着试一试心态的经销商大大增多,选择多品种、少单量,拿回去放到市场上测试过后,再考虑更深一步的合作。
3.新品类需要时间,蕴藏着大风险
品类创新是这几届糖酒会的主题,一家做得不错,马上会引起一千家的跟风,当初的玛咖酒、时尚小酒、鸡尾酒、健康白酒等都是如此,但很快市场就被做烂了。企业因为行业不景气产生一些想走捷径的心理,它们指望新品类能成为企业的救命稻草,但结局大家都发现了,一个新品类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环境。盲目的企业自嗨,对于一个新品类来说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新品类的投入风险巨大,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
给厂商的四个建议
当糖酒会的定位从“赌场”变成“试验场”后,对于参与者来说,不论是厂商还是经销商,都应该抛弃过往的偏执,重新审视,我给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建议:
1.不只参与,更应思考
去了一趟成都,见上几个客户,喝了几场酒,吃了几顿火锅,这并不代表你真正参与了糖酒会,你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比如作为企业,你需要非常重视从经销商那里得来的反馈信息,因为他们代表着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想法,你需要把这些反馈信息进行深入思考,把它们转换成新品开发和调整的风向标。
2.不是跟风,而是善于借势
每年糖酒会好像都能冒出一个新主题,饮料从功能饮料到生榨果汁类,再到乳酸菌类,酒从时尚小酒到鸡尾酒,再到健康白酒,这些主题的背后是一大堆的跟风者。我认为跟风和借势完全是两码事。跟风代表着企业把自己的未来别在他人腰间,它并未思考和看清未来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东西,只是盲从着,毫无安全感可言。而借势代表着企业经过了思考,在看清未来趋势后,结合自身优势开发相应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趋势。形象地比喻一下,就是跟风等于搭别人的船,而借势则是自己掌舵。
3.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
凡是在糖酒会上表现不错的企业,通常在市场上也是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底。不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练好台下的基本功,才是决胜糖酒会不二的法宝。唯有搭好稳固安定的后方,你才能够踏实地去攻城拔寨。
4.把糖酒会看淡一点吧
写这篇文章的宗旨其实就是想给大家一句话,把糖酒会看淡一点,你才能够真正掌控糖酒会,才能够让它为你所用,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和经销商该有的态度。因为后糖酒会时代已经来临,它是赌徒的火葬场,却是智者的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