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改善肿瘤患者下肢水肿的临床观察

2021-04-08陈晓琼

保健文汇 2021年3期
关键词:水肿穴位下肢

文/陈晓琼

下肢水肿作为肿瘤患者常见且多发的一种并发症,发病因素复杂多样,常发于妇科肿瘤、肺癌等肿瘤性疾病,发病率日益攀升[1]。一旦发病,患者出现下肢肿痛、体位受限、活动受阻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产生血栓等其他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2]。西医治疗多半采取手术、介入治疗或应用利尿剂等方式,虽有明显效果,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影响预后。中医学中则认为水肿主要是由风湿、热毒侵入体内,湿气停滞在内,或是患者脾肾虚弱,加剧体内等血气淤积,继而久滞在内,下肢组织积液过多[3]。因此,本文开展穴位按摩配以中药沐足,重点分析该方式对肿瘤患者下肢水肿的效果,正文内容详见下文。

1 研究材料及应用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选取:2018年2月-2018年12月,观察对象选取:我院60例肿瘤下肢水肿患者,具体分组:严格按照等比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男:女=15:15例,年龄范围(29-67)岁,平均年龄(48.02±1.44)岁;肿瘤类型:肺癌13例,肝癌8例,结肠癌5例,卵巢癌3例,膀胱癌1例。

观察组男:女=13:17例,年龄范围(30-68)岁,平均年龄(49.03±1.47)岁;肿瘤类型:肺癌12例,肝癌7例,结肠癌4例,卵巢癌5例,膀胱癌2例。

纳入指标:①符合肿瘤下肢水肿的诊断标准;②经治疗但效果甚微的患者;③其血浆总蛋白>60g/L或白蛋白>30g/L。排除指标:①合并其他严重肾病、肝硬化代谢失常病症;②存在精神障碍或未能正常沟通的患者;③不积极配合。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各项病理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疗法。观察组行穴位按摩加用中药沐足疗,具体措施如下:

术前、术后3d予以中药足浴,药房由桂枝、赤芍、炒白芍、海风藤各10g,黄芪、当归各15g,还有红花6g组成,备好4000mL的水,将中草药放入其中紧浸泡15min后,武火煮至沸腾后,待2min后转文火煮10min左右,除去里面的残渣后继续煎汁,倒入泡脚桶内,温度在38℃时便可开始泡足,温度维持40℃左右,时间控制在20min,泡足的水要浸过踝关节,期间予以小腿按摩、搓揉等,待患者全身出微汉后方可结束,泡足1次/d。治疗期间,尤其是泡足时期,可结合昆仑穴按摩法,以点、按、揉的方式,在小腿、足踝部进行按摩活动,且每日睡前都需按摩1次,坚持治疗1个疗程(2周/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患者的总有效率、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周径及局部症状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总有效率判定:①痊愈代表患水肿消退,各临床症状消失完好;②好转代表仍有部分水肿,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③无效代表水肿并未有明显改善甚至程度加重。

局部症状评分测定:主要包含肢体困重、麻木以及肿痛等,采用WHO疼痛分级,1分指患者无痛但有轻微疼痛感,肢体存在困重感,肿胀不明显,未过关节骨性标志;2分指患者疼痛明显,活动仍不便,肿胀程度和关节附近骨性标志趋于平稳;3分指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活动困难,肿胀程度远高于关节骨性标志。

并发生包括下肢静脉血栓、血管压迫及浮肿。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总有效率

由下表1可知,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96.67%(29/30),远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比较分析表[n,%]

2.2 各临床指标分析

治疗前,下肢周径和局部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下肢周径和局部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见表2。

表2 各临床指标比较分析表(±s)

表2 各临床指标比较分析表(±s)

?

2.3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经治疗,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为6.67%,其中下肢静脉血栓1例,浮肿1例;对照组发生率为30.00%,其中下肢静脉血栓4例,血管压迫2例,浮肿3例,二者结果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理论学中,肿瘤多是正气亏损、脾脏功能失调、气血失衡,体内湿气、淤毒积聚于内,损伤机能。而下肢水肿是肿瘤疾病的一种常见病症,下肢水肿主要是由皮下组织中间隙液过多积聚、回流障碍等引发的水肿,体内脾肾虚弱、血气运动无力、水液潴留进而集中于下肢处,患者时常伴有疼痛、活动不便等症状,影响其日常生活及生命安全[4]。

中药足浴属于中医学上传统的一种治疗方式,因足掌是集身体大多经络于一体,是肝、脾、肾及胆、胃、膀的始源和终利用中药足浴,依靠热水将药效由脚底充分深入渗入体内,保证药物流通在全身,刺激足底穴位的同时改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本文采用的中药足浴中,其中药成分中,当归有着补气活血、养经止痛等作用,红花、炒白芍则具备活血化瘀、补血止痛之效,黄芪具有补气固表、脱毒生机作用,桂枝具备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等作用,而海风藤则具有祛湿活络、顺气散淤的效果。全部药材加起来进行药浴有利补气益血、疏经祛痛、除湿通络等效果,达到消除水肿、缓和疼痛等目的[5]。

穴位按摩则是中医范畴内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取昆仑穴位即为“经”穴,有利于激发体内局部经气,疏通气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作用。将中药足浴同穴位按摩联合应用,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加强药性作用,从经脉处直达病灶,刺激其内部经络气血正常运作,活动能力明显升高[6]。

综上所述,实行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新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下肢水肿,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各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临床可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水肿穴位下肢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夏季穴位养心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