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高龄不孕患者心理情绪与助孕结局的影响分析
2021-04-08吴自信
文/吴自信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高龄育龄女性发生不孕不育症状的概率也日渐增加,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高龄不孕患者自身不容易受孕,卵巢的储备功能也日渐低下,这部分女性就算怀孕,也很可能因为自身因素而导致流产[1]。目前我国针对高龄不孕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试管受精或是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入手术,这两种方法的治疗过程十分漫长,患者在此过程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失败患者将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痛苦。因此,高龄不育患者的治疗过程还需重视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一定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更加乐观地面对自身疾病,提升治疗效果[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不孕不育治疗的180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其分成两组,每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5-44岁,平均年龄(38.75±2.56)岁,病程区间3-6年,平均病程为(4.31±1.23)年;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6-45岁,平均年龄(38.49±2.96)岁,病程区间2-7年,平均病程为(4.77±1.31)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胚胎移植中至少有一个属于优质胚胎;所有患者年龄必须大于35岁;所有患者需要行夫精人工授精(AIH)、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入术(ICSI)或者是试管授精(IVF);因女性因素需实施助孕治疗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已经生育1子女的患者;排除由于男性因素而需行助孕治疗的患者;排除供卵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
(1)护理人员要利用患者能够听懂的语言为其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能够明白各项检查的重要性,可以主动配合检察。(2)护理人员要科学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其指导用药,使患者能够明白用药机理以及作用,使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主动配合治疗;良好的睡眠以及心情能够提升胚胎着床率[3]。(3)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要关注患者的隐私保护,充分尊重患者,使患者能够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信任,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以及治疗过程。在与患者交流时,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实际心理状况,用科学的方法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4]。
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1)周期前要加强心理支持。患者在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时,不仅生理面临较大压力,心里也会承受一定压力。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家庭环境以及自身素养等,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评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治疗成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成功率保持一定期望的同时,也要重视夫妻双方互相支持的重要性。(2)周期后要引导患者合理利用各项社会资源。大部分的不孕夫妇都很少主动接受相关的心理咨询,医护人员要科学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心理方面的治疗以及服务。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的讲解力度,与患者主动沟通,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治疗信心[5]。(3)采用科学措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反应。当患者面对困难或是发生不愉快事情时,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主动寻求帮助,可以利用参加社交活动、寻求帮助、向朋友倾诉方式等方式,也可以通过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转移注意力。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引导患者适当进行放松,改善患者机体紊乱情况,引导不孕夫妇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兴趣爱好方面,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表1 两组患者心理情绪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情绪对比(±s,分)
?
1.4 观察指标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科学检测患者在进行干预后的实际心理状况,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负面情绪更加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助孕结局进行科学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的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利用t进行检验;所有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利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情绪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整体评分,两组患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助孕结局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3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22.22%,两组患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助孕结局对比
3 讨论
社会在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中,妇女发生晚婚晚育现象也十分常见。她们面临着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等现象,高龄妇女发生不孕不育的几率也在日渐增加,这部分患者本身的卵巢储备功能受到损害,无法正常受孕,给家庭带来一定影响。当下,我国的生育观其实仍然十分传统,很多女性都希望正常受孕,但是受到自身条件限制的影响,他们无法获得正常受孕机会,不仅自身面临较大的心理、生理压力,还会导致婚姻出现危机,患者极容易发生偏执、悲观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做出违法道德底线的事情。临床上,为了帮助高龄不孕不育患者受孕,也出现了试管授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入术等治疗方法,提升受孕几率,但是这些治疗手段的过程十分漫长,患者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最后的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长此以往,她们会对治疗产生怀疑态度,认为自身能够正常怀孕的几率渺茫,心理状态十分低落,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会导致家庭不和谐。因此,临床上不仅需要采用医学技术进行辅助治疗,还更要关注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
本次的研究就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也重点关注了患者的实际心理情绪,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患者了解不孕不育症状相关的疾病知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加乐观地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在周期开始之前,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对治疗效果保持乐观心态,不能过于期待但是也不能过于消极,要以平常心对待,使自身情绪得到放松,促进受孕;在周期结束以后,护理人员也要引导患者适当转移自身注意力,不能太过关注结果。
此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整体评分,两组患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3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22.22%,两组患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也进一步说明了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及助孕结果。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强化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满足患者实际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多关心与支持,使患者的心理压力能在科学的措施指导下得到缓解,用更加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提升治疗依从性与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对高龄不孕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