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皮肤接触对母婴影响的研究

2021-04-08史明霞李六兰

医学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母婴体温心率

史明霞,余 苹,汤 颖,李六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房,江苏 南京 210000)

母婴健康一直为国际上的热点问题,我国根据WHO《新生儿早期保健口袋指南》结合我国新生儿医疗保健现状制订了《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1],在母婴接触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步骤。本研究以该建议为依据,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生理及产妇产后出血、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旨在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6 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单胎妊娠产妇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5~30 岁,平均年龄(28.53±1.36)岁;孕周37+1~42 周,平均孕周(39.12±5.23)。对照组年龄24~31 岁,平均年龄(27.78±2.21)岁,观察组孕周37+5~41+2周,平均孕周(38.87±4.68)岁。两组产妇年龄、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纳入产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 g;②经阴道自然分娩者;③1 min 和5 min 新生儿Apgar 评分≥8 分;④无先天性畸形和疾病;⑤产妇为单胎初产妇;⑥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和/或并发症;⑦产妇同意母乳喂养。

1.2.2 排除标准 ①新生儿存在复苏抢救情况或必须立刻送新生儿科观察;②母亲存在母乳喂养禁忌;③母亲有母乳喂养经历;④产妇体温≥37.5 ℃。

1.3 方法 根据《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产房温度保持25 ℃,湿度保持55%~65%,辐射保暖台提前预热,设置温度32 ℃~34 ℃。协助产妇取平卧位,抬高床头,同时脱去内衣,解开上衣,将一块预热的软毛巾置于母亲裸露的腹部。

1.3.1 观察组 助产士在新生儿娩出后,常规彻底擦干新生儿,时间持续至少30 s。擦干的同时检查呼吸,不常规吸引口鼻。移去湿毛巾,将新生儿呈俯卧位位于产妇胸前,保持胸前裸露,头置于母亲两侧乳房之间,头偏向一侧,靠近一侧乳房,给新生儿戴上帽子,做好保暖。在新生儿背部用包被或其他柔软的布类覆盖保暖,协助母亲一只手托住新生儿臀部,另一只手放于背部,轻轻环抱住新生儿,母亲环抱的力度以不限制新生儿活动为宜,使用床档保护,家属在旁陪伴守护,保证新生儿安全。助产士密切观察新生儿,并在旁边观察指导,让其自主寻找乳头并吸吮。脐带搏动消失后夹断脐带,继续保持母婴皮肤接触,鼓励产妇和新生儿自然交流,产妇可以轻声呼唤新生儿,抚摸、亲吻新生儿头面部等,除此之外母亲或家属不进行任何可能干扰新生儿行为的措施,确保乳房爬行过程无打扰、不中断、时间足够,90 min后进行产科常规处理。助产士、母亲或家属不进行任何可能干扰新生儿行为的措施,确保乳房爬行过程顺利完成。

1.3.2 对照组 新生儿娩出后进行常规擦干,脐带搏动消失后断脐,方法同上,俯卧于产妇腹部30 min后给予常规处理。两组均由经过统一培训后年资5年以上助产士负责操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刻、30 min、60 min、120 min 的体温、心率,出生后90 min 血糖及产妇产后2 h 出血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进行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SD 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两者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节点体温和心率的情况进行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体温比较 两组出生时和生后30 min新生儿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30 min、60 min 和120 min 时体温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体温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心率比较 观察组心率在30 min 和90 min 时低于对照组,同时波动程度较,逐渐趋向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新生儿体温比较(,℃)

表1 两组新生儿体温比较(,℃)

表2 两组新生儿心率比较(,次/min)

表2 两组新生儿心率比较(,次/min)

2.3 两组新生儿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血糖水平为(3.85±0.52)mmol/L,高于对照组的(3.17±0.3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产后2 h 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287.52±33.20)ml,少于对照组的(328.80±146.26)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2],母体宫腔内的温度为37.5 ℃~37.9 ℃,产房室温25 ℃~28 ℃,胎儿娩出后会经历一个温度差,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血管较多,散热大于产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其对外界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易出现低体温。辐射台是新生儿传统的保暖方法,但只能通过物理辐射作用将局部温度、新生儿衣物、帽子和包被预热,新生儿产热却很有限,因此保暖效果并不明显。新生儿在出生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均会保持清醒的状态,相较睡眠状态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消耗会降低婴儿的体温。此时将新生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亲的身体是个恒温箱[3],新生儿和母亲之间会通过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皮肤从高到低进行传递温度,因此新生儿体温可得到升高和维持。另一方面,持续、足够的通过如气味、触觉皮肤接触等多感官刺激,可以刺激产妇的迷走神经,从而刺激产妇催产素的释放,进一步提高产妇乳房肤温升高,达到良好的保暖效果,从而稳定新生儿体温[4]。本研究中出生时和生后30 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0 min、60 min 和120 min 时体温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体温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

本研究观察组心率在30 min 和90 min 时低于对照组,同时波动程度较小,新生儿心率更早趋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新生儿在母婴皮肤接触中,新生儿与母亲紧贴在一起,母亲的心跳、脉搏,气味等对新生儿起到安抚作用,新生儿感觉还在宫腔里,使婴儿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从而促进一系列生物素的释放,平缓新生儿的心率[5]。此外,在90 min 的持续母婴接触过程中,持续地输入产妇的声音、心脏的搏动、气味等都会对新生儿起到重要的抚慰作用,可减轻新生儿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其处于放松状态,降低刺激源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新生儿的安全感,使新生儿能在最短的时间适应新环境,减弱新生儿应激反应,从而使得新生儿保持正常的心率。,同时由于持续的皮肤接触,促进新生儿体温的稳定,减少耗氧量,从而保持正常的心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血糖为(3.85±0.52)mmol/L,高于对照组的(3.17±0.3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可能与出生后即刻母婴皮肤早接触,及时为新生儿模拟母体内环境,母体的皮温相较于辐射保暖台更能有效减少新生儿自身产热造成的血糖消耗,在90 min 的持续皮肤接触过程中,可以明显减少新生儿的血糖消耗,从而保持稳定的血糖[6,7]。新生儿俯卧于母亲胸前能够使其更好地感受母亲的心跳与声音,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哭泣与觉醒状态,缓解新生儿出生后的不良应激,减少应激反应对血糖的消耗[8,9]。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外界温度变化及无氧代谢对新生儿血糖的消耗[10,11]。

有研究显示,早期的、足够的母婴皮肤接触可通过感觉刺激如触感、温暖和气味使得母亲催产素分泌量增加,帮助子宫的复旧[8],这可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本研究观察组产妇产后2 h 出血量为(287.52±33.20)ml,少于对照组的(328.80±146.26)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母婴皮肤接触[12,13],促进了母婴间的感情交流,新生儿犹如信号发生器,将各种情绪、需求信号发送以吸引母亲的注意。因而母亲会忽视此时正在经受会阴伤口缝合的痛苦,减少伤口缝合时的刺激感受,从而减轻产妇术中、术后的压力与焦虑,减少产后出血量。

综上所述,分娩后立即皮肤接触持续90 min 有益于维持新生儿体温、心率、血糖,减少产妇一定的产后出血量,有较好的前景,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母婴体温心率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心率多少才健康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离心率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离心率相关问题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