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2021-04-08莫合德斯斯依提樊琼玲刘洁莹何晓娜麦热比耶姆佧米力由淑萍
王 辉,莫合德斯·斯依提,樊琼玲,刘洁莹,何晓娜,曾 俊,麦热比耶姆·佧米力,由淑萍
(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规模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老龄化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乌鲁木齐农村居民养老的问题也日益引发关注。乌鲁木齐市目前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1]。2015 年,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口总量已达38.48 万人,65 岁以上户籍人口比例占8%,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高速化的态势[2]。近些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等惠民政策的推进,乌鲁木齐地区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民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日益增长,再加之新疆西部农村老年人,养老经济来源单一,养老风险偏高[3],如何合理配置农村养老服务资源,提高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对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乌鲁木齐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结合乌鲁木齐农村居民养老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乌鲁木齐农村居民养老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分析影响乌鲁木齐农村居民养老服务现状的因素,为改善乌鲁木齐农村居民养老服务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9 年1 月~2019 年11 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乌鲁木齐县、水磨沟区、头屯河区6 个分区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县作为调研区域,从下辖三镇三乡中,每个乡抽3~4 个村,每个镇抽7~8 个村,最终抽取水西沟村、东湾村、永盛村、上寺村、灯草沟、八家户等36 个村1700 名≥60 岁常住老年人(居住生活时间≥5 年)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漏项及错项问卷12 份,逻辑性错误问卷36 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652 份,应答率为97.18%。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周岁;②意识清楚,有较好的理解、沟通能力,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具有一定的读写能力。排除标准:①严重疾病和(或)合并有精神病者;②不能接受随访或随访期间未按照实验人员规定进行调查者。所有参与调查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1.2 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通过参考苟晓玲的《安州区居家养老服务问卷调查表》[4]以及韦佳云的《重庆市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对策研究》[5]结合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与需求的大致情况自行修订问卷初稿,正式调查前对5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预调查,修正后最终形成。问卷包括4 方面:个人基本信息、生活现状、健康水平和养老服务意愿。问卷克朗巴赫值为0.847。调查人员按照培训的统一指导语进行调查,征获研究对象同意后,发放问卷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无法填写者调查人员口述题目选项,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逐条代替填写。调查对象如不理解或不清楚问题,现场人员仅作客观解释,不干预调查对象选择。填写完毕后统一收回,并现场核对,如有缺漏情况,重新补缺、复核。数据采取双人手工录入,录入后进行整理、检错,与原始调查表核对准确无误后计入系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 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IBM SPSS 25.0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多组间率的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居住状况、收入水平、自评健康状况与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选择养机构意愿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单因素分析[n(%)]
2.2 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是否愿意选择养机构为因变量(0=不愿意,1=愿意),以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居住状况、收入水平、自评健康状况为自变量,采用进入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赋值见表2)。该模型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指标检验P>0.05,模型拟合效果好。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的独立因素(P<0.05),见表3。
表2 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表
表3 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 目前农村老年人“养儿防老”观念仍占据主体地位[6],普遍向往“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认为居家养老生活可以获得来自家人的陪伴与呵护,生活会更加舒适称心,而且还能节约相应的养老开支[7]。农村老年人对于养老机构的了解程度低,不能充分了解养老机构与养老服务,容易对机构养老产生误会,造成子女不孝才住养老机构的错误看法,使得对于选择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存在抵触。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低,选择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进行养老需要承担的花费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是一笔高额的支出,而选择居家养老在节省这部分开支的情况下还可以得到家人的陪伴,因此农村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时对于机构养老的意愿较弱。
3.2 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因素 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选择的不断变化,使养老服务中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比重改变,养老服务现状随之发生变化,老年人在养老服务选择时的整体倾向性与养老服务现状息息相关。因此以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是否愿意选择养机构为因变量,用以探讨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自评健康状况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选择。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越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8],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更低,对于机构养老接受程度不足。子女数量越多,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人数较多的可能性就越大,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可能获得妥善的照顾,因此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9]。离婚、丧偶、未婚与独居的老年人比已婚有他人陪伴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缺乏他人陪伴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孤单,无法充分满足精神需求,因此更愿意选择提供完善养老照顾的机构养老服务,以获得陪伴与精神交流[10]。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对于养老机构的认识更加全面,也更容易接受新观念,在考虑养老服务的选择时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11,12]。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养老服务选择的重要内容[13],与自评健康较好的老年人相比,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希望能得到更加专业全面的照顾,也使机构人员照顾代替子女照顾,减轻子女负担。
3.3 建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社会对于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大,但目前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却仍处于整体发展滞后状态[14],充分了解老年人养老服务选择意愿,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3.3.1 推动机构养老服务发展 研究发现自愿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年龄在60~69 岁占有较大比重,年龄越小的老年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越强,在面对机构养老的选择上,更容易抵消子女不孝才住养老机构的传统观念,在农村信息资源不断丰富的影响下,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的抵触情绪将逐渐递减,伴随而来的是养老服务需求的逐渐增大,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满足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选择比重的改变将更好的促进养老体系的平衡和完善。
3.3.2 构建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老年人居家子女照顾比例逐渐降低,而我国目前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依旧以家庭式养老为主[15],整合农村现有力量,发挥社区功能,以卫生院、村医作为医疗辅助,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和定期身体健康检查,鼓励农村老年人采取互助养老方式,相互之间提供精神慰藉和邻里互助,在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农村目前社区服务,加大社区养老服务相关建设,构建符合农村情况的社会支持网络,使老年人获得更丰富的养老服务。
3.3.3 改善政策制度,促进合理资源配置 农村老年人对医疗保障制度的使用效率较低,医疗服务在资源配置失衡的情况下呈现出一种“倒三角”特征[16],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增强医疗保障制度的监督力度,加快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明确公办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社会保障作用,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运营发展,规范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为缺乏子女照顾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综上所述,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质量,需要立足于农村老年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与健康状况,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优化资源分配,推动机构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使老年人获得更好的养老服务,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