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区草酸钙肾结石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2021-04-08袁红纲董自强陈晓波颜克钧肖建华
袁红纲 董自强 陈晓波 颜克钧 肖建华
(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湖北 宜昌 443003)
泌尿系结石(urolithiasis)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等多因素影响导致的疾病,患病率在不同的国家、种族和性别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1]。其中北美的患病率为7%~13%,欧洲为5%~9%,亚洲为1%~5%[2]。我国南方区域肾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地区[3]。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风险显著相关,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等可能促进泌尿系结石的形成[4,5]。
草酸钙结石(calcium oxalate calculus,CaOx)是泌尿系结石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宜昌地处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区域为石灰岩地质结构,水源中矿物质含量比例高,结石的患病率>7%[6]。其中草酸钙肾结石患病率最高,86.2%的结石都含有草酸钙成分[7]。然而,对于该地区草酸钙肾结石临床危险因素分析的研究较少,若能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预防和降低草酸钙肾结石的发病和患病率,将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宜昌地区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和非结石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探讨本地区草酸钙肾结石的临床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25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和同期502例非结石健康人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宜昌地区居住5年以上的居民,且年龄≥18周岁;②均进行腹部CT或者彩超检查;③所有草酸钙结石均进行了红外光谱成分分析。排除标准:①本研究期间,有发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急性感染、恶性肿瘤、泌尿系畸形等疾病人群;②患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尿毒症等疾病人群。所有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入组人员的人口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现病史和既往病史;嘱入组人员夜间禁食水,晨起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血脂、肝功、生化等指标;行尿、便常规检查。并将自变量依据性别、年龄段、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420 μmol/L)等定义进行分组。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中国人的BMI分组[8]为:18.5 kg/m2≤BMI<24 kg/m2为正常,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确定了血脂升高标准[9],同时也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作为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之一,即静脉血液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诊断高脂血症: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64 mmol/L(140 mg/dL),②血清HDL-C<0.91 mmol/L(35 mg/dL),③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1.70 mmol/L(150 mg/dL),④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5.72 mmol/L(220 mg/d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各变量分别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初步筛查出可能与肾结石相关的危险因素后,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与草酸钙肾结石相关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此次研究共纳入760例参与者,258例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和同期502例非结石健康人群(见表1)。其中女性146例,占总例数的19.21%,男性614例,占总例数的80.79%;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71岁,平均年龄为(46.96±11.138)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草酸钙肾结石显著相关的因素有(见表1):肥胖(OR=3.872,95%CI:2.008~7.121,P<0.001)、高甘油三脂(OR=1.625,95%CI:1.060~2.493,P=0.026)、糖尿病(OR=2.633,95%CI:1.410~4.917,P=0.002)、高尿酸血症(OR=2.892,95%CI:1.744~4.795,P<0.001)。高血压、高TC、尿PH等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变量赋值情况:体重正常为1,超重为2,肥胖为3;高TG为1,反之为2;糖尿病为1,反之为2;高尿酸血症为1,反之为2。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2.775,95%CI:1.413~5.449,P=0.003)、糖尿病(OR=2.005,95%CI:1.025~3.920,P=0.042)、高尿酸血症(OR=2.639,95%CI:1.560~4.466,P<0.001)是草酸钙肾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其中肥胖人群患草酸钙肾结石的可能性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775倍,但超重和正常体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19)。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分布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2 草酸钙结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泌尿系结石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其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中草酸钙结石是最主要的类型,占泌尿系结石总数的60%~80%[10]。研究发现:在美国,每11个人中几乎会有1个泌尿系结石患者,而在中国,每17个人中有1个泌尿系结石患者[11]。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过去20年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所致,特别是饮食习惯[12,13]。本研究也进一步证实,在宜昌地区,生活方式相关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与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显著相关,是草酸钙肾结石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自从1998年,Curhan等[14]首次报道肥胖与肾结石患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BMI是全球泌尿系结石患病率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15]。Almannie等[5]对433名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BMI分析时发现,与BMI较低的患者相比,BMI较高的患者草酸钙、尿酸结石发病率显著增高。具体机制可能是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体内会呈现轻度的代谢性酸性环境,导致尿液酸排泄增加(尿液pH值下降)、抑制柠檬酸的分泌,进而增加了尿中钙、钠、草酸、磷酸盐和尿酸的排泄,导致钙、尿酸结石的发生[16,17]。本文研究结果发现,BMI是草酸钙肾结石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中肥胖人群(BMI≥28 kg/m2)患草酸钙肾结石的可能性是体重正常人的2.775倍;但超重人群和体重正常人群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另一方面可能与我国区域性生态环境、饮食差异有关。
本研究发现,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草酸钙肾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患者患草酸钙肾结石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005倍。关于血糖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Lieske等[18]认为,糖尿病与草酸钙肾结石具有双向联系,即2型糖尿病增加了草酸钙肾结石的患病风险,同时结石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在台湾地区,有研究证实,糖尿病人群草酸钙肾结石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19]。目前认为,糖尿病与草酸钙结石之间的相互关联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对尿液pH值和肾脏中氨、钙代谢的影响所致[20]。近年来,关于高尿酸血症与草酸钙结石的研究较少。Coe等[21]发现,420名草酸钙结石患者中,近1/3同时患有高尿酸血症。Moe等[22]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在伴有高尿酸尿的钙结石患者尿液样本中,尿酸钠晶体可以促进草酸钙晶体的沉淀和析出;嘌呤剥夺和/或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可以显著降低CaOx结石的形成比率。本研究提示宜昌地区人群高血尿酸血症与草酸钙结石的患病率独立相关,但其具体的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宜昌地区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重视对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尽早干预和治疗,对于草酸钙肾结石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