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仿”到“创”的写作指导
2021-04-07史金娟
史金娟
统编语文教材在三到六年级安排了写作单元,独立于其他阅读教学单元,意在强化读与写之间的联系,平衡读与写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时,笔者尝试分散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先聚焦后统整、从小处仿写到整篇写作的方式,带着学生一步步提升写作能力。本文以六年级下册“表达真情实感”这一作文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探索和思考。
一、阅读迁移,一读一得
小语学会理事长、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曾就作文单元的编写意图做了详尽说明,强调采取这一举措是为了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并尽可能有序地向学生渗透写作知识,让他们读写并举。因此,在教学写作单元时,要重视指导写作技巧和表达形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要相对弱化。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单元主题筛选课文和例文中具有教学价值的元素,让学生进行读写迁移。
如六年級下册的作文单元主题是“学会在写作时用多种方法表达真情实感”,提供的课文有朱自清的名篇《匆匆》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都用了直抒胸臆和心灵独白的表达方法,《那个星期天》还运用了寄情于人、寓情于景的写法。基于这样的解读,教学《匆匆》时,笔者重点讲解了如何直接抒情,然后让学生仿写;教学《那个星期天》时,则先简单复习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然后重点讲解寄情于人、寓情于景的写法。如此教学聚焦,能让课堂有重点,学生有收获。
二、有意对比,强化理解
比一比,见分晓,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不同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让他们知道怎样表达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学会相关的表达手法。如《匆匆》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都写了时光易逝,写法却大不相同。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两段进行比较,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修辞,突出了八千多天的时间虽然不短,但相对于宇宙,是微不足道的。作者联想到已经过去的日子,很伤感;第三自然段运用排比修辞,对自己度过的一天进行了详细描述,凸显时间的步履匆匆。此外,第三自然段还描写了自己挽留时间的行为和看着时光消逝的叹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除了对比课内资源,教师还可以自创句子,引导学生对比。如读完《匆匆》的第三自然段,笔者出示这样的句子:“时间过得真快啊!才洗了个脸,吃了顿早饭,太阳就升得老高了。”让学生对照评价。他们在比较中发现:教师写的句子过于笼统,不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短句的急促性让读者没有思考的时间。而朱自清的描述更细致,有景有情,情融于景,缓缓的叙述给人足够的思考空间。
三、迁移运用,创意表达
学生对语言表达形式有了深入的理解,并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就会跃跃欲试,想要亲自操刀、大展拳脚。教师要抓住时机,开展写作训练。如学完《匆匆》一课,笔者让学生对文中连续发问这一表达形式进行仿写。一位同学写道:“今天语文课的40分钟,除了读读课文,谈谈感受,还有什么呢?过去的大半节课,被读书声覆盖了,让讨论带走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语文能力之类的痕迹呢?”笔者给予肯定,并建议她不必像朱自清那样深沉,可以说说心里话,这样更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于是,她进行了修改:“今天就要学习《匆匆》这篇课文了。早就听其他同学说这篇课文很长,很难背,所以我对今天的学习充满忧虑……很快,大半堂课过去了,我原来担心和害怕的都没有出现,所有的焦虑都被读书声覆盖了,让讨论带走了,让仿写的快乐给冲散了。我的耳边尽是朱自清无奈的叹息,深沉的反思,课文的每一句话都显得那么亲切,仿佛就是出自我的口,写的我的心声一般!……快下课的时候,我已经能背下近一半内容了……”
这个作文单元课文的表达形式是丰富的,除了《匆匆》中很有特色的直抒胸臆外,还有《那个星期天》的借景抒情、《别了,语文课》中将情感变化放在具体事例的发展上、《阳光的两种用法》中通过人物的言行烘托气氛和心情,等等。从聚焦到联合,从片段的单个练习到整篇的综合运用,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充分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智慧地将单元语文要素拆分,融合到每一篇课文和例文的阅读、赏析中,聚焦有特色的、有新鲜感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让学生读有所得;让学生融会贯通、整合运用,个性化、有创意地表达,享受站在前人肩膀上再创造的快乐。这种充分发挥文本示范功能,贴近学生认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活体验和创意的语言实践活动,一定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