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1-04-07黄妙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9期
关键词: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黄妙环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创造性的时代;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点。数学新课标中确立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基点的宗旨,其目的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考与探索,将潜在的創造能力激发出来,并形成创造性思维。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以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强大创造力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一、前言

当今的时代是创造性的时代,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点。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教育要“向着创造之路迈进”,教育者“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对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视,有意识地注重对这方面的研究,提倡创新精神,通过创造教育开发国民,学生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学生的创造力直接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创造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以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强大创造力的建设人才。

二、现状简析

我国基础教育的模式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在教育观念上过于强调基本技能的掌握,教育机制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生的创造性在这种保守的教育体制下被不断泯灭,基础教育体制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不可否认,以前的教育制度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特别在理论研究方面,可在创造发展方面却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但是,新时代下国家建设需要大量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良好创造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点。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国家赋予教育的重任。

数学教学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意见。

(一)更新教学理念,渗透创造意识

教育者的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代同步发展。工业时代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生产者,教育几乎成为一种类似于铸造模具的加工手段,教学的理念在于使受教育者认同和服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推动科技更新,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培养创新精神就成为基础教育的时代任务。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创造教育来与之相配套。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创造意识,才能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的要义在于:实践主体不满足于已有事物的形态、内容、性质、结构及其功能等,进而在头脑中或行动上对其进行改造和革新。“创造”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与创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精神,为未来的创造能力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去领悟与认识数学规律,或掌握某种以前未掌握的数学解题思维方法,并在这样的发展中形成独立发现规律和掌握方法的方向,形成积极的、不因陈守旧的探索心态和求真、求新、求效的主动精神。

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没有直接讲解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先行讨论相同的三角形如何拼成长方形。我让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将这个长方形剪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再思考三角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然后尝试着去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看看三角形面积应该如何计算。通过动手实践,有部分同学找到了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公式,同学们通过尝试也认识到,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创造才能成功。而且这个尝试操作用了“分”的办法,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再结合在此之前学生提出的 “合”的办法,因此也就得出,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探索。这种带有探索性的教学方式,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还能在激发学生探索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这种教法也正好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精神需求更加强烈。真是理之所在,道之所在矣! 教育理念的更新,首先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并在教学中将新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创造的快乐,进而爱上创造。

(二)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创造兴趣

数学基础知识比较枯燥,尤其是理论概念非常抽象晦涩,学生很难理解,也不知道学了有啥用。要让学生从晦涩的理论中解放出来,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直接认识数学公式或概念的现实作用与意义,实践探索就是认识理解数学公式或概念的最直接手段。创造教育就是通过为学生创设实践探索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中可以尽情的探索,从而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现在我们应改变原有的、脱离生活实践经验的教育方式,联系实际生活,用身边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与兴趣,联系实际生活在于利用他们因为有解决问题的需要而积极的思索,使得枯燥的理论灌输变成有目的性的主动求索,从而激发出创造欲望。

教师可利用学生们的这一特点来精心创设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好奇的内部动机驱使下,主动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将学习升华为兴趣,然后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实现自我价值。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还应具备较高的探索性与开放性,而学习目标则巧妙的置于教学情境中,这样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情境还应创设一定的认知难点,让学生在困惑中反思,在思索认知冲突中认识新知识的意义,并逐渐完成对知识体系的重构。创造性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情境发展的主导者,也是新知识建构的指导者。设置悬念性问题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情境,而这一情景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含义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探索的过程就是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一定的探索能力就会形成创新能力。

如在《最小公倍数》一课的教学中, 我一上课首先问大家:“今天我想请同学帮一个忙, 可以吗?” 听说要帮老师的忙, 学生的兴趣都引发出来了, 提起精神, 仔细地听问题。我继续说:“现在老师需要买一批图书送给山区的小朋友,如果18套一箱,要刚好没有书剩余;如果20套一箱,也要沒有剩余。那么至少要买多少套呢?”学生都很想尽快算结果,但又不知从何下手,有学生忍不住就问:“老师,应该怎样算呀?总不能一个数一个数慢慢地找吧!”在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的欲望最大。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思考把问题逐层展开,让学生逐步主动地向“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的认知、理解、掌握、运用。当我利用最小公倍数找出方法后,学生们也终于知道看似很难的问题,利用数学知识就轻松的解决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在我创设的目标引导下,主动思考与寻找计算方法,很多同学还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方案。

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不知不觉的产生创造性思维,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又推动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探索,逐渐形成“乐学”的氛围。乐学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兴趣是促使创造性思维不断发展的动力,因此,创造教育对于数学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三)营造想象空间,提供创造机会

创造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也就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培养创造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创造性教学。

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假设与推理能力,也就是说,具有运用数学逻辑进行运算的能力,如果通过有趣的问题情景创设,就能引导学生自觉、有意的运用数学逻辑进行自主思考。小学数学教学的创造教育,其重点在于想象力开发,老师通过创设可以成立的想象,引导学生切合实际进行想象,以此来帮助与培养他们将思考想象变成现实的逻辑推理与运算能力。

如在圆的面积计算一课中,我安排学生们先进行实验。首先,我指导大家把圆分成16个面积相同的小份,然后再将它们拼成近似于平行的四边形。接着又引导大家一起把圆分成32个面积相同的小份,同时拼成近似于平行的四边形,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对比,看两个四边形有何不同,大家马上发现,后一个四边形更接近长方形。我接着问:如果把圆分成64个面积相同的小份,四边形会不会成为长方形,如果分成更多的份数,那么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就这样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比较“细分”的近似三角形的相应边的情况,逐步得出结论: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而每一份也越细。由此,学生就能很快的推导出圆与长方形的关系,也就能很好的理解与掌握计算公式。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机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培养自学能力,学会创造方法

未来社会,人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将成为立足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育的发展方向。未来社会的发展竞争必定更加激烈,只有善于创造的人才具有更强的挑战力,只有具备良好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才能善于创造,才能勇于对社会生活模式进行改革,而社会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改革中进步。可见,创造性教学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培养与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埃德加·富尔在其所著的《学会生存》中提出,未来的文盲将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教育任务,而创造性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成为具有自学能力的人。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意向。学生只有明白数学学习的意义,才能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形成自学意向。

其次,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技能。自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如懂得如何查资料、写学习提纲、整理参考书,对资料进行分类并制成资料卡片等。自学技能掌握得越多,运用越熟练,就具有越强大的自学能力。

最后,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八环节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有多种多样,只有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并熟练掌握运用。

(五)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

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亲自参与探索的学习才最有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已有知识、经验与环境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对知识体系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因此,老师应通过创造性教学来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探究,启发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探索结论的形成规律,最后对习得方法进行总结,形成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合作交流的学习流程,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如例: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

1+3+5+7+9=?

……

这其实就是要学生探索其中的规律。首先,学生需要学会思考而不仅仅是计算出结果,还要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规律?然后对式子进行比较,再归纳出式子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后面的式子提出猜想。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这组式子的规律,启发他们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顺杂乱的数学思维,建立清晰、条理的思维发展方向,进而形成自主探索能力。

(六)加强开放教学,提高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对于一个人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创新意味着高效率。教育领域里的创新对于教学工作则意义重大,传统的教学内容较为死板,老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的听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沿袭已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从数学教学的特点来看,它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在培养学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开放性数学题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变通,同时也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创造潜能。开放题难度的选择很重要,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障开放性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同时也不能让开放性试题太难,以免打击学生的信心。给予学生们思考的余地,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数学开放性题不一定是书上的公式,也可以是一些拓展性的知识,比如给学生布置调查学生课外活动情况,面对这一课题显然无法通过具体的公式解决,需要给同学们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自主的发挥讨论。学生首先要分析讨论用什么数据表示课外活动情况,明确调查数据并分析整理的原则。接下来的问题便是确定具体调查内容,调查的内容本身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针对这一情况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想法。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听取学生的不同观念,不要急于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答案,正确的做法是通过讨论和模拟操作,让同学们认识到选择的方案和样本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一定完全一样。有了这一推论,加以引导学生分析,从这一结果中有什么样的判断?是否证实或者是反驳这一数据的方法?开放性的课题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应变能力,只有当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后,才会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对于数学教学有很大帮助。

(七)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良性评价

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有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其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教师指导质量的差异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会产生创造性人格、创造能力的差别。结合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需要强调的是多样化教学方案首先应满足承认学生个体。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创新能力不导致学习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个体的差异巨使其智力发展水平和性格特点有所不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对同一事物或者是同一课题的认识能力也有所差异。个体差异带来的认知结构也必然是不完善的、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作为教师而言,首先应认识到学生这一个体的差异,学会尊重个体间的差异,不能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大量事实表明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良好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将课堂作为展示个性的舞台。对于出现进步的同学应给予表扬,对于学习中常出现错误的同学应充满耐心,鼓励他们加以改正,只有拥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才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激发创新意识,拓展思维,养成扩展性思维模式的基础。除此之外,创造力也能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利于日后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参考文献】

[1]张健,汪刘生.创造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2]王慧中,顧国强,黄惟珩.实用创造力开发教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981.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5][德]爱因斯坦著,许良英,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76.

[6]周昌忠编译.创造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93.

[7]佚名.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2007:6-25.http://www.zlcool.com/lw/jx/sx/2007-06-25/16128.html

猜你喜欢

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