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教师,为教育寻回一颗文化之心
2021-04-07罗勤
罗勤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必然具有特殊的文化需求。而这种特殊的文化需求正是管理文化的起点和归宿。首先明确教师的特殊文化需求,然后以这种文化需求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同时明确教师个体行为和群体统一行动规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直至其“习惯成自然”。此时,管理制度便由外在要求“你们必须要遵守”转变为自身内省“我们必须这样做”,使学校管理目标与教师自身的文化需求相契合,学校管理过程与教师自身的文化自觉相统一,学校管理效果与教师自身的文化塑形相一致。
读书 : 学习文化
教师必须做“终身学习者”。对于教师,没有比“读书”更有效的学习方式了。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小学开展“走进阅读,教师读荐书”系列活動,学校购买书籍,对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在活动中,教师们点燃了读书热情,网上下载的书评“销声匿迹”,并逐渐由宽泛的兴趣阅读转向专业化阅读,部分教师相互借阅“以书会友”,初步形成以“读书”为形式的学习共同体。学校针对这样的情况,适时扩大了图书室和阅览室的规模,逐步对学校现有图书进行更新。学校将每周二下午的时间调配给教师在校业务学习,尽量精简全体会议内容,余下时间让教师静心阅读。渐渐地,教师们已经自觉地将“读更多的书、读更好的书”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学习文化悄然形成。
分享 : 教研文化
许多专家指出: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源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孤独感。在没有建立起分享式教师教研文化之前,每位教师都是一个“孤独”的星球,表面上都在整齐划一的制度下运行,但是同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职业生活渐渐平面化、碎片化。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开始酝酿建设以“分享”为核心的教师教研文化。一是改变原有的单向听、评课的模式,开展说课、做课、评课三位一体、教师广泛参与的教学研讨活动。二是打破校本教研校长、主任“一言堂”模式,采取问题解决式教研模式,组织引导教师围绕专题广泛参与。三是有针对性地聘请专家来校指导。渐渐地,害怕听课的少了,主动听课的多了;畏惧评课的少了,希望评课的多了;办公室里与教学无关的闲话少了,围绕教学的话题多了;教学反思“应付和跑题”的少了,敢于直面教学问题的多了。多与少的变化,昭示着一种以“分享”为核心的教师教研文化已经在教师群体中萌发。
内省 : 反思文化
提升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不能单靠外部的指导和单纯的理论学习,还应特别重视教师对自身内在的实践性理论进行自我检视、批判、反思和修正。这就是以“内省”为核心的教师反思文化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价值所在。学校使用《教师教学效能评估量表》对全校教师进行测评,正向引导教师提升自我效能感,然后建立多维度的课堂教学监控和评估参照量表,最后通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不断予以完善,并与教师课后反思相结合,共同达到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目标。“内省”式的教师反思文化是无法通过“一时一事”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自我塑形,自我创生”的成长过程,我们要做的是为其提供大量的“营养”和不竭的“动力”。
教师特殊的文化需求天然“镶嵌”于教师的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之中。学习文化是教师文化的“源头活水”,教研文化是教师文化的“涓涓细流”,反思文化是教师文化的“纳百川之海”。它们会默默浸润、滋养着教师的“文化之心”,进而为教育寻回一颗“文化之心”。这就是我们构建学校教学管理特色文化的起点与归宿。
(作者系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