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疗愈的路:相互陪伴,共同“渡过”

2021-04-07王梦茜

教育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群生病陪伴

王梦茜

“渡过”是一个抑郁互助康复社区,由抑郁科普畅销书《渡过》丛书作者、抑郁症康复患者、原财新传媒副总编辑张进创立。2018年6月,“渡过”启动“陪伴者计划”。“张进在写作《渡过》丛书期间,积累了很多粉丝。因为这些粉丝有需求,我们就开始建微信群,微信群数量迅速扩大,500人的群往往一会儿就满了。然后我们发现,这个群体特别需要互助,社群中已经痊愈的康复者也十分希望去帮助别人。后来,我们就想能不能架一座桥,对接治愈者与患者。这便是陪伴者计划的初衷。我们希望在现有医疗系统和心理咨询系统之外,构建精神健康生态的第三个系统——社会支持系统。” 陪伴者计划联合发起人李香枝介绍道。

“短期是诊治,长期是成长,全程是陪伴”,是陪伴者计划的意义所在。从中,患者可以获得全病程指导、长期陪伴和坚持到底的勇气与信心;陪伴者可以获得收入、助人的快乐和人格的成长。

林文萍是一名双相情感障碍康复者,也是一名陪伴者,从2018年底至今,她的陪伴总时长已超过500个小时。她说:“陪伴,让我的生命延长了不止三倍。”2020年初,她发起了21天青少年线上营,如今已累计服务超过100个孩子,他们虽身处异地,但在云端形成了一个安全、有爱的互助团体。“我觉得关系疗愈的本质是信任感。很多孩子在生病初期拒绝交流,是因为大部分人对抑郁症的认知是有偏差的,对孩子的理解也不够。孩子就会封闭自己,来抵抗外界的不信任与不理解。但在社群里,我们都真实经历过那个过程,我们的悲欢是相通的。你說你睡不着觉,我也失眠了;你说你上不了学,我进学校也会有躯体的症状。相似的痛苦,让我们建立起一个安全区,在这个安全区里,大家都是平等的。”

线上营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有趣的线上活动与一个可以安全自我表达的社群环境。带领人会根据孩子不同的特长给予他们不同的胜任机会。“自主选择、胜任的需求与关系的需求是三个关键点。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起发现孩子的特质和特长,帮助他们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林文萍道。

李香枝告诉记者,在“渡过”的所有社群里,家长群增速最快,目前数量占到所有活跃社群的50%以上。由此,陪伴的对象范围,也从患者扩大到与之关系紧密的家人。于家长们而言,家长营设计师华老师就是他们的陪伴者之一。

“生病是众多因素的集合,与之对应,康复一定也是众多因素的集合。有些家长只是把孩子送到各种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那里。但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也是导致孩子生病的一部分因素。疗愈的过程应是系统而非割裂的,家长应与孩子共同修复、疗愈与成长。”华老师强调让家长先动起来,只有家长心理健康了,才能让家庭的氛围健康起来,让孩子有一块能够进行自我修复和疗愈的土壤。

在“渡过”家长觉醒课堂及休学复学家长交流社群中,家长们就孩子的问题彼此交流、寻求解答,了解孩子心理障碍的成因,学习如何陪伴孩子、与孩子沟通。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华老师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是当下的学校教育和家庭将孩子逼到一条很窄的道路上,这条路上只有成绩,一旦孩子在学业中无法体验到价值感时,就极易崩溃。

有家长说:“孩子一想到上学就负面情绪来袭,常带着情绪说——我真的不喜欢这个时代,自己想做的事儿都要通过上学获得,无法绕过去,可我真不想上学。”也有家长分享:“考名校是孩子这么多年来一直努力奋斗的人生目标。他总是说,现在看到别人上名校就会勾起心中永远的痛,因为自己这辈子再也不可能了,也再也不会有自信了,别人都比自己优秀。”

“一个人的优秀应该是多面的。所谓的‘空心,就是因为孩子从来没有体验过来自生活本身的快乐,教育把孩子架空了。我们现在重点引导家长去进行生活疗愈,即让孩子回归生活,在家庭中慢慢体会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与意义,建立学习以外,其他事物所带来的成就与满足。”华老师总结道。或许,在闻一闻花香、摸一摸树叶的那些瞬间,孩子内心的那扇门就开了一道缝。

在陪伴者计划中, 我们看到,陪伴是多元的,关系是立体的。生病的孩子能够与带领人、同伴、家长一起,相互陪伴,共同渡过。

猜你喜欢

社群生病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生病”的一天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营销的最短路径
陪伴
社群短命七宗罪
春转夏,你的肌肤生病了吗
别怨天气热,身上爱出汗,可能是你生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