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然到应然,打造落地入心的中学思政教育
2021-04-07任成志
任成志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只是一门课程,现实中还存在着因应试才重视、以死记硬背为手段的思政教育,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反感、效果减半。思政课程怎样走出应试层面,真正教到学生心中,并内化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
方向引领 : 从实然到应然
目标向度与学生视角相契合。思政课是知识教育,更是认同教育。如果学生对所教的内容不认同,思政课势必事倍功半。思政课必须摒弃应试教育的单一向度,从学生视角出发,将教育要求与学生需求结合起来。在课下与学生交流中,多数学生表示,思政课的很多内容是“天经地义”的,但教师反复强调抽象概念,自己反而不喜欢了。“比如说爱国,那是很自然、正常、基本的事,可天天背概念,就没意思了。”还有学生表示,有些自己不太理解的内容,也是“背过了事”。
思政课程与成长教育相融合。道德产生于生活,道德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初中思政课程应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例如“知识产权”这一概念很抽象,但通过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找出自己或者同学侵犯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事例,学生感觉这一概念“一下子离自己近了”。只有与学生的成长实际相结合,让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得到诠释和验证,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是水到渠成的。
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思政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在讲解《踏上强国之路》之前,我们带领学生研究校史资料,学生直观感受到学校面貌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的巨大意义不言而喻。在开展“了解父母如何为家庭、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动之后,一个学生在周记里写道:“就拿父母来说,他们在青岛打拼,从艰难生存到拥有了自己的小企业,比起他们,我的这点学习成绩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只有继续努力、快速成长,才能为家庭、为家乡、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思想感悟无法通过单纯的道德教化得到。思政教育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才会取得实效。
课程改革 : 从育分到育人
将思政教育做细做实,达到落地入心的效果,需要从课堂主渠道入手,转变教师观念,从应试教育的单一向度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转变,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将育分与育人相结合,进行课程创新改革。
整合内容,提升课程质量。初中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思政的含金量。首先要整合内容,注重与相关学科相融合的协同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发挥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的协同效应。其次要注重思政课程的时代性,初中学生视野相对狭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社会发展动态,分析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再次要追求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强化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追求思政课入脑入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认知认同,逐步提高政治素养。
调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一是改进教学,增加趣味。教师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创新形式,强化体验。不能把思政课上成纯理论课,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版块或课后实践作业。例如学习“民主选举”,为了让学生理解民主选举的4种方式,可以当场组织模拟选举,学生兴趣盎然地在体验中理解了抽象概念。三是创设氛围,提高素养。思政教育不是思政教师自己的事情,整个教育系统必须同心协力才能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思政内容真正落地入心。校长可以身体力行,创设“校长时间”,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思想沟通;其他学科的教师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择机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优化载体,搭建体验平台。要让思政教育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必须从实际应用出发,搭建实践体验的平台。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三中学创设了“四台一体”的实践平台。一是一个主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围绕一个主题“同祖国和时代共成长”展开;二是一个载体——校园文化,围绕校园文化中“博越”的理念,教育学生做“博实、博爱、博雅”少年;三是一个阵地——主题班会,学校发挥好班会的导向和凝聚作用;四是一个窗口——国旗下演讲,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全校师生参与的“思政大课堂”,是进行思政教育的最佳时机。
实施保障 : 从体系到机制
下好学校思政一盘棋。学校要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工作方法,系统谋划“大思政”工作格局,循序渐进,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建设一体化建设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保障中学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个目标一盘棋,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各项常规工作,努力形成学校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新路径,形成跨教研组合作的常规意识;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搭建思政教育的新平台,联合家庭和社区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
结成教师成长共同体。兴教必先兴师,教师成长共同体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思政课对教师个人素养的要求非常高,只有“苦练内功”,才能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与把握,只有“组团成长”,才能跟得上时代和课程的要求。结成成长共同体也是提高思政课教研教学质量的要求,只有“组团研究”,才能及时把握新思想和时代性,筛选提炼出“孩子们将来会遇到哪些问题”,整合资源形成课程。只有“分担共享”,才能汇聚力量,磨出精品,以课程的形式“触发孩子们的禀赋”。
调动家长育人同盟军。在思政教育一盘棋中,家长不是局外人,既要参与育人,也要接受教育。曾有教师布置学生回家为家长做一顿饭,家长说:“学习好就行了,这些事不用你管。” 有学生在周记里说:“我爸爸什么也不干,就在家里打游戏。”因此,教师必须联合家长,达成教育理念的一致,形成教育同盟。
学校立足于初中学生及家长特点,以提升家长的素养和教育智慧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引导家长树立阳光心态,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等,为学生成长做好保障。
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一方面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监督学校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家长资源变为优秀的“教育资源”。学校构建开放型思政课堂,成立“家长宣讲团”,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既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给学生讲相关岗位知识和成长成才的故事,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对国家、社会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奋斗历程。这些鲜活的内容、身边的榜样,很有说服力,是对学生进行的最直接有效的思政教育。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落实立德樹人任务,抓好思政教育,初中学校任重道远。只有躬身入局,敢于挑战,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三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