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课外活动的探究
2021-04-07◎王娟
◎ 王 娟
教师需要了解生物新课程改革,并根据生物新课程改革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与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型制作活动,鼓励学生制作生物模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开展调查活动,为学生设置调查任务,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教学知识的同时,累积丰富的课外知识。
一、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实践活动是比较常见的课外活动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就感[1]。
例如,在学习《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多种昆虫的图片,或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昆虫生殖与发育的过程,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顺利开展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饲养蚕的过程,鼓励学生讲述饲养蚕的方式与技巧。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课外实践活动“蚕的观察日记”,并讲述完成任务的技巧,提高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兴趣。课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并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交流观察与饲养蚕的过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饲养过程讲述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极大的实践成就感。
二、引导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少生物实验存在着周期长的特点,这就使得多数生物实验无法在课堂中进行[2]。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设计探究实验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究实验,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前,可以根据“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组织学生开展课前实验活动。教师可以先根据实验内容提问,并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锻炼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探究实验过程,并适当地予以学生引导和点拨,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实验过程,并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讲述实验结果、实验注意事项等知识,顺利地引入教材知识内容,从而使课堂能够顺利进行。
三、鼓励制作模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不少的初中生物知识有着抽象的特点。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和巩固生物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模型的课外活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难度。
例如,教师在开展《尿液形成的过程》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模型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有关尿液形成的问题,鼓励学生以讨论、翻阅书本和查资料的方式解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鼓励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回答后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进行点评,接着继续提问:“你可以详细讲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吗?”从而引出制作模型的课外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多媒体分析肾单位的结构,帮助学生顺利制作模型。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模型,并让学生根据模型讲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四、设置调查任务,锻炼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需要在生物课外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调查任务,并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调查任务,锻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展《膳食指南》教学前,可以为学生设置记录日常摄取食物的任务。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食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向学生展示营养搭配的知识,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食谱,使学生了解教材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调查任务“如何才能制定合理的、喜欢的食谱”,让学生根据自身家庭的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食谱。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制定的食谱,并根据食谱讲述自身家庭的饮食习惯、营养搭配情况与调查整理营养搭配知识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结语
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实际的教学情况、教学内容与生物课程标准设计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教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长期开展这样的初中生物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