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上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
2021-04-07叶小玲
◎ 叶小玲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摆脱在传统教学中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以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问题导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养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学生掌握好基础的公式和概念,通过对变式题目的练习,就能够对数学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缺乏数学思想的题目练习是缺乏实质性意义的。而问题导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
问题导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和探究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意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对自身整体的学习成效有基本的了解。问题导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明确自己每一步的目的,并对自身的问题有清晰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在课后针对问题进行巩固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明确自身方向,学会突破自我。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注重课堂教学的连续性
问题导学法是一个逐级引导的过程,需要教师注重问题的连续性,保证设置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程度,根据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设置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发现自己通过努力掌握了这么多的知识点时,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以及一些类型不同的三角形,然后根据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具备什么条件的三角形可以全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拓展学生的思路,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其他学生对猜想进行反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再设置问题:两条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逐步解决难度不同的问题,从而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教师注重课堂引导方式
教师的引导方式也是问题导学法的关键所在。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干预学生的问题探究过程,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点拨学生,而不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当学生存在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时,教师给予学生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3.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部分学生选择自主探索,依靠自己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进行探究,部分学生喜欢翻阅资料,还有的学生喜欢与同伴交流讨论。教师需要对每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调整,从而引导学生有更为出色的表现。如针对喜欢与同伴交流讨论的学生,教师要让其意识到自己要学会从与他人的交流中寻找问题的新的解决思路,或从他人的表述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从而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而不是一味地“跟着别人走”。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表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等等,给予其合理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首先,教师需要注重问题的连续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应该学会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为出色的表现;最后,教师要完善评价方式,让学生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