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07沈莉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情导学知识点

沈莉芳

新课程改革标准是要培养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初中历史课程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问题与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问题导学模式基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以问题为依托,借助问题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历史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建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灵活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同时,实现其思维和能力的逐步提升,并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借助情境问题引入教学内容

情境教学是初中历史课程中极易采用的一种教学内容引入方式,通过符合课程教学的情境来设置问题,可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并借助这些问题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性思考,给课堂氛围的调动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在开展问题导学模式进行问题情境设置时,要注意要从初中学生的特点出发,明确学习起点、接受能力等多方面信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问题进行知识点的探究与延伸。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秦统一中国”内容时,教师应避免单刀直入的知识点讲解,要充分紧抓初一学生的认知、趣味、好奇等心理特点,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视频、图片、地图等展示,设计根据战国形势图,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深入进行思考并积极探究问题答案,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还是比较多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必须要先明确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注重课本知识点的合理呈现,基于班情、学情来筛选合适的问题情境。同时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问题设计的趣味性、难易度,由浅入深、突出重难点、逐步提升,保证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点从熟悉到记忆再到理解,避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负面影响。

二、强化学生开展问题思考意识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引导其自己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提出,促使其主动深入性挖掘并解决问题,这种创设、思考与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问题意识。如果单纯在课上将历史研学案递到学生手中然后直接教授相应知识内容,这就同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并无不同,无法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在课前还是课后,教师要留给学生一点时间对研学案上的问题进行预习,并在预习过程中提出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课堂上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更为专注、热情的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课程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下发历史研学案,给学生充分自主预习的空间,让其有时间根据问题进行课本知识的查阅与预习。学生会以研学案上呈现的问题设计为辅助,思考并寻找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南京条约》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问题答案,促使学生能够在预习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进一步挖掘英国侵略者发动战争的本质,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对该章节课本知识有更系统、全面的整体性把控。

三、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模式教学的重点是基于学生的学情,借助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究行为,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利用问题的分析与探究来感知历史、理解历史、正确评价历史,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保证问题始终秉持以教学目标为主,突出重难知识点,注重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原则,避免将问题导学教学变成问题堆积的“满堂问”形式,使学生为问题所限制,不能真正进行思考与发展,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探索问题过程中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初三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专题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分组归纳秦朝、汉朝、明朝、清朝四个朝代强化政策实施的背景、措施,明确问题设置的关键点和教学内容的重点。接着,引导学生以君主集权的强化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为问题导向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最后,在学生进行的问题探究结束时及时引导与归纳出君主集权在逐步强化的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个专题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本专题知识的深度学习。

四、利用问题促进课堂练习

练习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巩固,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并且能使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练习检测结果对选择的问题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可以提高整个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在每课知识的教授后利用希沃电子白板等手段进行问题的提问,让学生们进行思考与回答,加快学生对历史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后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布置问题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自行安排时间完成,并在上课前统一进行收取与检查,以便对学生课堂掌握知识情况有较为明确的了解。

例如,在九年级“经济大危机”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做好备课工作,在对整个教材进行把握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问题在课上供学生进行练习,有效激发学生对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知识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状态,并且能够根据问题一步一步更深入的了解具体知识内容。问题在设置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知识点的承上启下作用,在衔接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的同时要讲清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并要在课程学习后布置罗斯福新政实质及影响相应的作业,以问题练习来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延伸,使学生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全面的整合与迁移,实现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有效扩展。

总之,问题导学模式教学是在现代教育模式发展下基于学生学情的一种突破与创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挖掘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思考,促使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并且能够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整个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学情导学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