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2021-04-07王思鑫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知识点核心

王思鑫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切实提升以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确保教学策略和方法能够真正作用于广大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将数学核心素质塑造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来抓,必须深入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将课堂教学重点与学生们的现实需求统筹起来,强化教学品质。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价值,要突出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收到积极效果。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意义

所谓的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区别于传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性素质与要求。如,学生对于数学全方面理解与认知的能力,学生对数学文化和历史渊源的认识等,都与传统的所谓数学能力存在差异,其广度和深度更为突出。

一般来说,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创新思维、逻辑推理、建模能力、运算能力、数据分析以及想象力等内容。在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之下,初中数学教学也要努力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与“做题高手培养”的桎梏,探索出全新的路径和模式。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感悟力、价值观与灵活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也是初中生们亟待提升的素质。对于教师来说,以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可以进一步拓宽教学范围与层次,将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同时要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重要诉求,密切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

因此,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方针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全新维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有序的教学路径,夯实了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路径及策略

核心素质塑造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新时期的育人精神和创新模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思维和方法,切实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促进教学向纵深方向推进。

1.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提升学生数学感知与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许多数学知识点就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再现或构筑生活化的场景与情境,无疑可以产生极为正向的效果。一方面,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一下子“活起来”,能够塑造气氛活跃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将生活化的场景与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可以引领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耳目一新”的新鲜感与好奇感,进而形成主动的感知意识,这些都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老师应有意发掘教材、知识点与数学题目中存在的生活元素,运用情境再现与场景构筑的方式使之与数学知识点形成联结,为学生更好掌握提供帮助。

如,在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的“轴对称”知识点教学中,老师就可以通过构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深度。比如,老师可以搜集一些学生们熟悉的“福字”、“窗花”、“脸谱面具”、“囍字”等物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具体应用和表现。由于这些图案与实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学生们也极为熟识,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观看实物过程中深刻理解轴对称的知识要点。老师通过讲解与分析,不仅让课堂更具生活气息,同时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2.推进任务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与习惯

课堂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阵地”,而核心素养的形成也要在这个“阵地”中实现。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和胜负欲,并将其作为激发全班“竞争情绪”的重要抓手。众所周知,核心素养并非单纯的解题能力、运算能力,也不是单纯的记忆或推理,而是融合了情感、心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素质。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特意营造团队氛围,打造任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确保学生们能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学形成密切配合,让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在彼此互帮互助中体会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形成扎实的探究习惯和实践意识。教师要按照科学方法对全班进行分组,定期、定量设计数学探究型任务,让学生们带着任务,以团队协作形式完成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掌握更丰富的知识点,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思维。

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知识点教学中,老师就可以通过分组与发布探究任务的方式,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理解能力和问题探析能力。比如将全班分为3-4 人为一组的若干组,然后让各个小组探究“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异同”,并最终给出本小组的探究结果,之后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并由老师给出评判与分析。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循着任务开展积极探索,并在相互帮助中形成互助意识。

3.开展有效反思与“回头看”,引领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特征,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始终。数学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流程,要秉持“全过程”思维,不断提升教学深度,确保广大学生“学有所得”,同时要“知其所以然”。要开展有效的教学反馈、测验、评价与总结,让自我反思成为学生每天的日常习惯,并在不断检视前一阶段学习得失的过程中找到经验教训,进而形成综合性的数学素养。要引领学生建立“回头看”的良好意识,定期“回顾”自己在课堂听讲、作业完成、考试测验中的表现,对自己的数学实践有周期性的总结。

如,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建立“每日一反思,一周一测验,半月一归纳”的学习模式。具体来说,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安排,制定周期性的反馈与归纳计划,重点记录、整理先前学习中出现的疑难点和各类问题,然后及时反馈,找出不足和缺陷;老师应要求学生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学习归纳,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数学理解能力、知识点关联意识、解题思维模式等加以整合,形成具有自我启迪意义的理论内容。通过类似的方法,能够切实提高初中生对自我数学学习的感悟与认知水平,让学生的日常学习循着有序轨道稳步前行。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推进必须要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而具体的教学实践则要着落到每个学生身上,体现教学举措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将生活化课堂教学与任务探究、团队协作、定期反思、有效评价等举措联通起来,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高,这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谋求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猜你喜欢

生活化知识点核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