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欣赏课对培养初中生审美素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1-04-07马晓旭
◎ 马晓旭
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不能缺少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因此,美术课程便成为现阶段的人文学科之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对不同作品展开分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假、善恶、美丑,使学生的心灵、情操、举止、行为和人格得到一定的统一,这样能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更应当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及人格修养,端正自己的态度和品行,学习美术,鉴赏美术作品,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不论是专业学生还是非专业学生,教师都需要加强对其人格以及审美的重视,并了解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增强艺术作品赏析,提升学生艺术感受
传统的美术教学课程通常都十分注重绘画技巧,并不注重学生的精神需求,甚至会出现教师遇到相关著名的画作需要欣赏时直接跳过的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不会让学生对美术当中存在的艺术修养以及相关的审美情趣有所提升,还会让学生对美术艺术好感全无。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培养画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对美术当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与感知能力,这才是美术课程想要表达和展现的重要观点。
例如,在学习《布局严谨的故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故宫进行研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故宫是具有代表性的、十分优美的建筑物,其中的优点有哪些。又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苏州园林》时,讲述苏州园林的布局,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并尝试用线条和水彩笔将苏州园林的美展现在画纸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中西方建筑物,加深学生对中国建筑物的印象与理解,引领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畅游。
二、整合思维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展示出来,学生需要感悟这些作品承载着的思想以及精神内涵。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彰显美术独有的魅力,如何满足现在学生的审美需要,是当前初中美术教师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因此,作为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地让学生完善自身欣赏准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更多的事物营造具体的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远古时期的陶器、商朝的青铜器、秦朝的兵马俑等,都是从古流传至今的艺术品,其能够体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将这些内容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欣赏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与课堂的顺利开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更需要教师深度研究教材,发掘美术教材中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并以此作为契机开展教学工作。如果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就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切忌采用长篇大论,最好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实现效果之后,教师可以对课本进行二次加工,将内容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刻板印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了解,还能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们对美术的理解往往是通过观察、品味、感受、感悟等方式,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判断能够表达自身对美的感受与想法,在提升自身审美素养的同时陶冶情操。为确保美育工作能够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需要美术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教学工作,在为学生传授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美育工作,帮助学生实现审美素养、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