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2021-04-07牛冬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组长交流研究

牛冬梅

美国科学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调查中发现:头25 年,合作研究奖人数占41%,第二个25 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在第三个25 年这一比例高达75%,在第四个25 年这一比例将会更高。由此看出,合作学习能力将是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组建合作小组

由于不同学生在性格,才能等诸方面存在差异,组建合作小组时要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并鼓励学生根据各组特色为小组起名,如精英组、梦幻组、飞翔组、等,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各组建立起自己的电话网、钉钉群、QQ 群、微信群等,创建班级博客,开辟网上论坛,疑难问题信箱等栏目,要求学生每周发表一次体会或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增进小组间的交流。课堂上分小组就座,从外在形式,上引导合作意识。

2.营造合作氛围

学生大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通过布置教室环境促使他们产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每组一块墙(板)面,可贴上代表自己小组风格的画面,如写上“我们永远争第一”的口号或代表自己小组特色的艺术作品等,设立“小金星”评比台,教学活动中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成功的乐趣。

3.创设合作情境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合作情境,引起学生合作欲望,体会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如在实践活动《走进二小》中,学生需要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教师队伍,学校荣誉、功能教室配备,领导机构,少先队活动等许多问题。如果每组都去进行全面调查会非常麻烦而且没有必要,这时就需要各小组间进行合作:每个小组调查一个方面,调查完毕进行汇总交流。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经历合作过程,明确合作方法。如指导小组组长进行任务分工,制定活动计划,设计问卷调查表,预设采访问题,确立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录像员等。也可不断更换组长角色,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合作学习。

二、掌握有效的合作策略,提升学生的合作水平

1.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小组长是合作小组的组织者、引导者,其领导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合作的氛围和质量,因此小组长的选拔、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确定小组长的人选时应考虑到小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

2.定期进行小组培训

团队学习是小组合作的成功要素,为使小组成员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可定期对小组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

3.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交流,不管是信息的收集整理还是研究成果的汇报、都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听、说、思,评的技巧。

(1)学会倾听:听别人说话要注意姿势端正,眼睛要看着说话的人,专心听别人的讲话,并对别人的讲话给予恰当的反应,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有意见要等别人说完等等,努力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会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

(2)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针对某一点做进一步解释,并学会思考。勇于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修正自己的想法。

(3)学会交流:由于分工不同,学生收集的信息,思考的问题会有所不同。为保证小组的有效合作,发挥集体的作用,要及时组织交流。交流可分课内与课外,可由小组长负责召集和组织,也可在教师的督导下开展。

(4)学会评价:交流一定要伴随着适当的评价,有交流.有评价,有反思,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继续更好地开展活动。评价时,先让每个学生说说个人和小组完成任务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再由其他组员互相评价(主要讲优点,慎讲不足),然后是教师评。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会听,会想,会说,会评,达到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统一认识,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优越性,这一合作技能的培养可通过示范一模仿—创新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设计好值得合作探索的问题情境,起到最初的示范及主持作用。当学生基本掌握指导思想和交流技巧之后,再根据内容进一步引导其实现互帮互助的合作技巧,体现小组团结,友好、竞争的学风,在讨论汇报时要求全员参与,定好谁是第一发言人,若汇报的同学没能把观点表达完整、具体,本组其他成员可立即补充说明,如别的小组对其进行质疑发问,而发言的同学出现困难时,本组成员可给予帮助,以维护本组的正确观点,养成团队意识。本阶段小组长的培养与合作技巧的培养不是截然分割的,而是共同融合的。

三、培养自主合作兴趣,形成自主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的最高层次是自主合作学习,即学生能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

当学生具备定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后,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研究,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由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意识。我发现学生玩网络游戏的越来越多,针对这一现象与学生共同提出《走近网络游戏》的实践活动课题,并提出问题:我们怎样走近网络游戏? 引导学生共同商量提出研究的问题:网络游戏的起源与发展? 本校学生中有多少人玩网游? 都玩什么游戏? 玩游戏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对于学生玩网游,家长持什么样的态度? 怎样才能做到健康游戏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由结合组成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选择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老师准备的书籍资料,可以根据提供的网站信息上网查询,也可以询问老师,要求做好研究纪录和报告以便进行汇报交流。

2.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成立专门研究小组进行专题性合作研究。例如,针对“倒春寒”现象,我这样启发学生:今年春天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你们有没有发现呢? 它有没有研究的价值呢?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课后部分学生便提出《春天为什么来晚了》的研究性主题,并制定出了研究问题与方案。这时教师应主要起到指导者、合作者、激励者的作用,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如何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如何搜集整理资料? 如何交流反思等。要給学生充是的时间进行讨论、研究,实践,哪怕活动失败了,可以激励学生再次讨论反思、再次实践,要让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也可以提醒学生把结果做成小论文、网页,电子文档等上网发布,成立专题论坛,以引起其他有兴趣的人共同探讨研究,实现网络合作,资源共享。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十分重要,关键是教师必须足够重视,尽量提供机会,讲究多种策略,并建立与之相适宜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小组长交流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如此交流,太暖!
分餐小组长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