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2021-04-07李增录
◎ 李增录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外,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使生物学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更要求生物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改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的学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命现象,而将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与初中生物课堂相结合,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有效培养。这也要求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使生物学科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1.通过科学素材塑造学生的生命观念
纵观当下我国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多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压抑,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结合课本教材、科学素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命探索中,打开生物学习的大门。在神奇的生物世界中遨游,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有重要价值。
在开展《人的来源》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简单介绍生命发展,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人是怎么来到世界上的?很多学生只知道是妈妈怀胎十月生下来的,但这个答案太过于笼统。紧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讲述胚胎发育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生命起源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学生在学习后都会感叹胚胎发育的神奇,这时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很不容易的,最辛苦的就是母亲,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要敬爱她。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加深学生对与生命有关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1]。
2.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师开展合作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就学习的难点让学生展开探讨,结合课本内容设置合理的探究性活动,以期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在开展《环节动物》教学时,主要讲述的是蚯蚓身体的结构以及运动行为等知识点,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环节中。例如,如何辨别蚯蚓身体前端和后端?蚯蚓身体哪些结构会参与运动?蚯蚓喜欢待在土壤里,阳光会对其身体带来刺激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去找出问题答案,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一定要从问题实际出发,相互协作共同开展问题探究活动。为了保证探究结论准确性,教师应拿来参照物,并让学生观察实验中所用的器具,并思考为什么要在湿润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工作,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结论都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再由小组成员进行探讨,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促进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必要的支持[2]。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应结合课本中的内容进而构建良好的情景环境。从生物课程的特点来看,生物学科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既考查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生物科学的研究,可以这样说,生物学科的出现可以为人类各项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只有认识到生物学科的价值内涵基础上才能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开展《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圈的影响》教学活动时,本节知识点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上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自然界生态环境破坏进行分析和阐述。为了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环境污染对生物以及动植物带来危害的视频,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情境创设不局限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通过构建场景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其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而将其运用到初中课堂中,对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理解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教师应重视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创新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用科学的态度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