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1-04-07张苑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旋律

◎ 张苑宏

一、声势律动的概念和教学意义

声势律动是运用肢体语言动作,结合发出的声音,形成一种优美的节奏感,主要表现为拍手、击打身体部位等,目的是为了直观地体现音乐的节奏并表达情感,其中的律动是按照音乐的旋律做肢体动作,进而抒发音乐情感。单纯的肢体动作或声音不足以完全表达音乐的内涵和意义,而声势律动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点,两者在表达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前者是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展现力量和舞者的内心感悟,是视觉的直观展示;后者是通过声音将前者表现的情感进一步强化,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并具有分析歌曲内容和体会音乐情感的能力,这一点大部分音乐教师都能做到,但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传授知识,因此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有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够。吸引力实际上就是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好奇心和动力的驱使。初中学生在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引导,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在于缺乏联想和引导,例如在教授一首歌曲时,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歌曲的旋律、歌词的情感表达和声乐技巧进行教学,学生久而久之会觉得枯燥无趣,这就体现了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热情不足的弊端。一些教师不讲究教学方式,将自身拥有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说学生缺乏一个知识接受的突破方式。声势律动教学的出现,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很好的加速辅助作用。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的有效性

1.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音乐课是初中所有学科课程中最为轻松和有趣的,但许多音乐教师没有把握和利用好这一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声势律动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肢体动作,在音乐节奏下动起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欢快的舞曲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影音资源融入教学内容,学生会不自觉地跟随音乐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统一的有规律的节拍,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节奏和肢体动作的完美融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听觉。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旋律节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声势律动教学对训练学生的乐感有较大帮助,例如,在学习《四季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歌曲的旋律,并随着音乐左右摇摆,沉浸在乐曲旋律中,从听觉和乐感两方面提升感悟。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跟着歌曲浅唱,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创造声势动作,久而久之,学生的乐感和听觉都会有所进步。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作能力。艺术的魅力在于需要鉴赏,初中阶段的学生更需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这对其今后进行更高阶段的音乐学习起到铺垫作用,教师可以引入课外趣味歌曲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完课外趣味歌曲后即兴创作,并在课堂上表演,再利用声势律动教学进行检验,进一步鼓励和点评学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创作能力。

4.声势律动的课堂实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歌曲编排不同的声势,让学生从中感受节奏律动。针对一些本身节奏感较强的歌曲,就不需要较大的动作诠释,如《义勇军进行曲》,还有一些歌曲节奏较为柔和,就需要通过声势律动激发情感,掌握节奏。例如,在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船上划桨的动作,身体前后轻微晃动,双手模拟握船桨画圈。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动作要求教师提前规划,确保学生的动作是整齐划一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声势律动的教学目的和最佳效果。教师根据不同歌曲的不同风格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在其中感受韵律的美妙,进而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并在律动中逐渐掌握旋律和演唱方法。由此可见,针对不同歌曲的风格用不同的声势配合歌曲律动,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能力。

音乐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音乐内容是通过声音的形式表达艺术的内涵。音乐课程是从倾听开始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声势律动教学形式,将音乐内容更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雷声与闪电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7月,盛夏的旋律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