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标准化研究
——《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标准的争端研究》评述

2021-04-07李继强

食品与机械 2021年3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国际标准进出口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害食品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朔州毒酒到禽流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对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法规的制定讨论日益成为群众的焦点话题,对国际贸易食品安全的标准化研究也成为迫切之需。由纪新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标准的争端研究》一书,通过研究比较国际贸易中所遵循的食品安全标准及法律协定,进一步探讨在不同国际标准下所产生的贸易壁垒问题,并从发展的角度对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的问题处理进行研究分析,为中国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处理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该书案例与理论并存,借助丰富的典型案例为中国的食品相关问题处理提供启发,进一步维护并保障中国食品出口企业的相关利益,提高中国应对外贸壁垒的能力。

《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标准的争端研究》全书共分为4章。第1章以食品安全标准为中心,从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建立、食品卫生安全及标准、不安全食品的根源及诱因等方面对国际贸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第2章主要对食品安全标准涉及的相关国际贸易协定进行讨论,具体介绍了SPS协定WTO/TBT协定,并对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介绍了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及其规定;第3章介绍了SPS措施对中国国际食品外贸的阻碍作用及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价;第4章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以多个典型案例为读者提供了食品安全标准所涉及的国际贸易争端处理方案,为中国相关问题的处理解决提供借鉴。

结合该书内容,加强对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标准化研究,能够帮助中国深刻了解国际标准组织颁布的食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及要求,进一步了解发达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制定,并为中国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启示,在加强中国食品安全保障的同时促进中国外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中国进出口食品标准现状

首先,食品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商品,在中国出口商品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对人类身体健康极易造成巨大威胁,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全球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当前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把控与国际通行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食物商品的国际贸易。以农产品进出口为例,中国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在世界农产品销售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受到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抵制。2002年初,因在中国出口水产品中检测到过量的抗生素及其他残留物,欧盟则以此为由对中国的动物源性出口产品加以全面禁止,导致当年中国的水产品出口量下降至27%,相比常年下降幅度超过73%。同年欧盟以同样的理由对中国出口的蜂蜜产品进行全面封闭,使得中国失去了世界蜂蜜市场的核心地位;日本以在中国出口的冷冻蔬菜中检测出毒死蜱含量超过本国检测标准的0.001 mg/kg为由,将中国进口冷冻蔬菜全部销毁,并全面禁止中国的冷冻蔬菜。这一系列数据明确显示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在国际通行标准下所造成的出口劣势,甚至严重影响到中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声誉,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食品在生产、加工、处理、运输的过程中无法完全保证不混入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但必须将这些物质的含量限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才能为人体健康提供一定保障。世界各国制定的各类食品安全标准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权衡比较下形成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这些就是食品安全的国际标准。虽然中国进出口食品的检疫工作对于食品安全的标准化进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效监管、遏制了国外不合格产品进入中国的渠道,而且有效保证了中国居民的身体健康,但还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形势的需要。当前,中国现行的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落后于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制约管控,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实际进出口食品的检疫工作中常常遇到标准模糊或没有相关标准的商品,只能以国际标准为参考,或借鉴同类商品的检验标准,而这类问题对中国食品进出口贸易的管理调控及国际贸易壁垒的突破都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2 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 中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现行的国家食品健康卫生标准约300余种,而由联合国主持的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定的食品法典所规定的相关食品检验方法已达上千条,仅日本一国在农产品及兽药商品中的有害物质残存限量方面的标准就多达6 000余条,这与中国的相关标准制定有着明显差别。同时,在国际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制定及修缮方面,发达国家拥有较大的发言权,一般由其国内的食品安全标准法为基础发展成为国际标准法,基本被发达国家所垄断,这无疑增加了中国打破食品贸易壁垒的难度。

(2) 中国对于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的主动预防力量不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的食品进出口总数不断增加,国际对中国食品安全把控力度和检测项目也不断加强,中国进出口食品的检疫工作量也不断增大,而传统的检疫项目和检疫模式已无法适应高速发展中的食品外贸行业的需求,这样的环境对中国进出口食品检疫预防部门提出了更大挑战,进出口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但在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由于相关检验部门经验不足、自检自控能力较低且对相关检疫标准了解不够透彻,而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未能对部分食品安全问题做到及早发现、预防、控制并有效消除隐患,导致中国的食品质量问题常常在国外通报。例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国际上先后有多达9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乳制品食品采取了全面禁止、限制进口的措施,使中国的相关乳制品几乎陷入暂停状态,这不仅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而且不利于中国对外食品贸易的发展。

(3)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在拓展新的食品领域监管方面落后于国际标准。在中国将农药残留、重金属及微生物等食品有害物质列为国内检疫主要标准时,发达国家已将绿色环保理念列为食品安全的强制性标准。例如,以盛产酒而出名的丹麦早在1981年,就以环保绿色概念要求所有进口饮料、酒水产品一律使用可循环利用容器,否则禁止进口,而中国目前为止仍没有相关的绿色食品安全标准出台。中国由于相关生产技术、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对于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建设还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制约了中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开发和管理研究,这对中国有效应对国外的食品贸易壁垒极为不利。

3 加强中国对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标准化研究的应对措施

(1) 以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标准为借鉴,为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国际通行食品安全标准对中国的食品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为了阻止中国食品的国际出口,各个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通过政府制定一系列技术标准、包装标准及合格评判标准来增加中国的食品贸易壁垒,使中国越来越多的食品出口成为难事。因此,为了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并促进中国的食品外贸发展,中国必须充分利用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经济发展现状,积极研究、制定适用于中国入世后与国际通行食品安全标准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积极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护中国的合法贸易权益、打破国际贸易壁垒,保护国家安全。

(2) 加强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监测防控力度。事实证明,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努力发展的前提下与国际食品贸易标准还存在一定差异。当中国的食品质量很难通过其他国家的检疫标准而又没有违反相关国际标准时,中国政府及相关检疫部门应努力从自身入手,加大中国自身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自防自控力度,努力改善中国的食品加工生产条件及技术标准,提高质量检测合格规定。同时,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还要加快建立完善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根据国际现行标准来科学合理制定国内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法规,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与国际有效接轨,才能提高中国的相关国际话语权并有效减少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工业作为人类的生命产业,加强质量管理及标准化研究对中国的食品贸易出口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标准的争端研究》一书从国际角度为中国发展标准化食品安全提供了借鉴,对帮助中国促进食品的国际贸易交流、打破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国际标准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中医舌诊术语英译国际标准探究
腐蚀控制领域3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出版
中国主导制定三项腐蚀控制国际标准发布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