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弓根钉棒系统经小切口皮下固定术治疗盆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1-04-07陈长生

淮海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皮下椎弓切口

陈长生

盆骨骨折通常是由各种意外事故中暴力创伤所导致的骨折,患者常出现骨折处剧烈疼痛,阴部淤青等症状,甚至会产生失血休克、下肢障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上常用的盆骨骨折疗法为外固定技术,此法操作便捷且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产生针孔处感染、松动、发炎、神经损害等不良反应[2],且患者舒适度欠佳。有研究表明,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皮下固定技术原理上在利用外固定技术治疗理念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外固定器不稳定及不良反应等缺点[3]。因此,本资料选取80例骨盆骨折患者,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经小切口皮下固定术治疗盆骨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2018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63±8.97)岁;根据Tile分型B1型7例,B2型6例,B3型8例,C1型9例,C2型2例,C3型8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07±7.79)岁;根据Tile分型B1型10例,B2型8例,B3型6例,C1型6例,C2型5例,C3型5例。纳入标准:(1)根据影像学检查以及体征确诊为盆骨骨折;(2)年龄≤60岁;(3)患者对本研究方案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骨肿瘤;(2)凝血功能失常;(3)合并严重感染;(4)手术禁忌。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技术治疗,具体操作为: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麻醉并消毒后,在髂前2 cm处取2 cm左右的切口,用电钻略微倾斜钻开骨皮质,另外一个孔钻在髂前上棘与下棘之间,然后两侧放入固定螺钉,接着采取牵引和挤压方式复位骨折处,并将外固定架装好,最后再次进行骨折位置校正,确定复位操作正确。观察组给予椎弓根钉棒系统经小切口皮下固定术治疗,具体操作为: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麻醉并消毒后,从两侧髂前下棘斜向下取2 cm左右的切口,皮下组织分离后,于髂前上下棘之间钻孔,透视确认位置后,拧入5.8 mm×48 mm的椎弓根螺钉,将连接杆根据患者的下腹部形状弯成合适的弧形,从皮下一侧穿入达另一侧,左右平衡协调,复位骨折处,透视确认后,固定螺钉。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2)术后复位效果:根据Matta评价标准[4],术后X光片上骨折处最大移位距离<4 mm,记为优,骨折处最大移位距离在4~10 mm,记为良,骨折处最大移位距离在10~20 mm,记为中,骨折处最大移位距离>20 mm,记为差。优良率=(优+良)/总患者数×100%。(3)术后功能恢复:根据Majeed评分量表[5]评价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共100分,分值越低表明骨盆功能恢复越差。量表内容中,分别包括就坐(10分)、行走(36分)、疼痛(30分)、工作(20分)、性交功能(4分)几个方面。(4)心理状态: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让患者填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6]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6],根据量表得分来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数越高提示心理状态差。(5)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复位效果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复位效果比较

2.3 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就坐、行走、疼痛、工作4项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性交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术前2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上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盆骨是由髋骨、骶骨和尾骨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盆状骨环结构[7],外固定技术是治疗盆骨骨折常用的方案。传统的外固定技术装置由固定针、经皮外连接棒和夹持工具组成,用于固定、复位骨折处[8]。而椎弓根钉棒系统经小切口皮下固定术装置由皮下连接杆和椎弓根螺钉组成,具有手术操作便捷、微创等优势[9],且其保留了外固定技术的原理,同时改善了外固定技术的相关不足[10]。

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复位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佳。分析其原因为:对于部分血流稳定性差、旋转不稳定盆骨骨折等患者,外固定技术在速度、机械强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1]。而椎弓根钉棒系统皮下固定术中固定点与髂骨的距离更短,因此机械强度更大,能够更好地避免旋转应力、剪应力带来的不稳定性,防止松动的发生[12]。且其微创技术保护了骨折处的生物学环境,避免感染等不良反应,因此疗效更稳固,且恢复更快[13]。本资料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改善得更明显,分析其原因为:首先,椎弓根钉棒系统皮下固定装置整体置入患者体内,较外固定架来说,明显改善了整体观感,缓解了患者的恐惧感。其次,外固定架对患者的动作限制较大,对坐姿、俯卧、翻身等均有影响,且部分患者的肥胖体质会导致固定强度下降,疗效欠佳,从而增加外固定的手术难度。因此从患者的主管感受出发,外固定技术是麻烦的、复杂的,因此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14]。而椎弓根钉棒系统皮下固定术利用内部植入稳定骨盆,弥补了上述缺点,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说明椎弓根钉棒系统经小切口皮下固定术安全性高。分析其原因为:椎弓根钉棒系统皮下固定术的微创技术减少感染风险的同时,内部植入技术更稳固,防止了钉道感染、刺激、松动等,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15]。

综上所述,盆骨骨折患者采取椎弓根钉棒系统经小切口皮下固定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恢复更快,手术体验更好,且此治疗方案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皮下椎弓切口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