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百日咳181例临床分析

2021-04-07何美娟吴爱民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百日咳白细胞呼吸衰竭

何美娟,陈 强,李 岚,吴爱民,张 帆

(江西省儿童医院呼吸科,南昌 330006)

百日咳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菌为百日咳杆菌,多见于0~4岁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2年全球约有200868例百日咳患者,其中95%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全的婴幼儿住院率及病死率高,病死率高达3%[1]。2012年华盛顿地区百日咳发病率高达71.3/10万[2]。近几年我国上海、重庆、昆明等地方调查数据显示都有明显上升趋势[3]。总体而言,全球的感染率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百日咳早期症状不典型,加之检测手段的局限,容易漏诊或误诊,导致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 为了提高对百日咳的认识,笔者对江西省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81例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儿童百日咳的临床特点,对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1例百日咳患儿,男85例(46.96%),女96例(53.04%);≤3个月88例(48.62%),>3~<6个月93例(51.38%),中位年龄3.2个月;春季发病30例(16.57%),夏季发病67例(37.02%),秋季发病67例(37.02%),冬季发病17例(9.39%);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78例(43.09%),无其他病原菌感染103例(56.91%)。未接种百白破疫苗(DTP)患儿137例(75.69%),其中88例未到接种年龄发病(48.62%);接种DTP的患儿中,未接种完全者为16例(8.84%),接种完全者23例(12.71%),接种史不详5例(2.76%)。181例患儿中有41例(22.65%)患儿明确有与咳嗽患者的接触史。

1.2 诊断标准

百日咳诊断标准参照文献[4]。1)临床诊断标准:医生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百日咳或者患者咳嗽≥2周,并具有≥1个下列症状。①阵发性咳嗽;②吸气性回声;③咳嗽后呕吐没有其他原因。2)实验室诊断标准:分离出百日咳杆菌,或PCR方法检测到核酸序列,或双份血清学检测阳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免疫状态、不同感染情况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点。1)患儿入院后立即采集合格深部痰液完善痰液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并完善百日咳IgG抗体、血清病毒抗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结核抗体等的检测。2)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回声、阵发性青紫、呼吸暂停、窒息、呼吸衰竭等。3)对患儿进行胸部CT扫描,记录胸部影像学异常表达的情况,观察患儿合并重症肺炎、肺实变和(或)肺不张等发生情况。4)记录患儿住院时间及入院时白细胞(WBC)计数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百日咳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按年龄将181例百日咳患儿分为2组:≤3个月组88例、>3个月组93例。≤3个月组痉挛性咳嗽、阵发性青紫、呼吸暂停、窒息、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并发重症肺炎、肺实变和(或)肺不张发生率, WBC计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3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免疫状态百日咳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按有无完全接种DTP将181例百日咳患儿分为2组:免疫组23组、未免疫组137组,排除未接种完全16例,接种史不详5例。阵发性青紫、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窒息、重症肺炎仅见于未免疫组,未免疫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发生率,WBC计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感染情况百日咳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按有无混合其他病原菌感染将181例百日咳患儿分为无混合感染组78例、混合感染组103例。混合感染组肺实变和(或肺不张)发生率、WBC计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无混合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不同年龄段百日咳患儿临床特点比较

表2 不同免疫状态百日咳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表3 不同感染情况百日咳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对181例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免疫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不同免疫状态及是否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对患儿的病情都有一定影响。就年龄而言,≤3个月的患儿痉挛性咳嗽、阵发性青紫、呼吸暂停、窒息、呼吸衰竭、肺炎、肺实变和(或)肺不张的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更长(P<0.05)。这可能是由于年龄越小,患儿的肺部、胸廓发育越不成熟,咳嗽较弱,不易咳出痰液,呼吸道容易被阻塞[5],进而出现呼吸衰竭、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加重病情。对于处于免疫状态的患儿,其呼吸衰竭、肺炎的发生率低,而且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5)。这提示接种DTP,获得性免疫能够对于缩短病情,减轻疾病的严重性具有积极效果,与既往的研究报道[6]结果一致。我国现行的计划免疫策略中DTP的接种年龄为3、4、5个月龄,但本研究中有48.62%的患儿未到接种年龄就发病。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免疫与咨询委员会推荐对每位妊娠27~32周的孕妇进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V)接种[7],可显著降低未到接种年龄小婴儿百日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密切接触1岁以下婴儿的人群,在接触前2周实施预防接种,可预防该病在婴幼儿中的流行。

当百日咳患儿合并有其他病原菌感染,可增加患儿肺实变和(或)肺不张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P<0.05)。百日咳患儿大部分有WBC升高的现象,且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这提示WBC、淋巴细胞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患儿的预后。有研究[8]报道,早期高白细胞血症多提示预后不良。高白细胞血症导致难以纠正的肺动脉高压、心源性休克患者(白细胞计数>30×109L-1、 心率>170 次·min-1和呼吸>70 次·min-1)可采取血浆置换疗法,以减少白细胞和循环中的百日咳毒素,防止进展为肺高压、呼吸衰竭或心源性休克[9]。CHANTREUIL等[10]报道了6例<3个月的重症百日咳患儿,进行血浆容量1.5~2.0倍血液置换疗法,白细胞计数分别从置换前的(70~119)×109L-1下降到置换后的(15.2~36.5)×109L-1,肺动脉高压减轻,休克明显改善。但可能仅在疾病早期有治疗作用[11]。

猜你喜欢

百日咳白细胞呼吸衰竭
类百日咳综合征与百日咳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肺功能比较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白细胞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小心百日咳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