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21-04-06张晓燕

中国市场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摘 要]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关乎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切入点。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强化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培育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2.090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我国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源于几千年来的匠技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工匠精神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并被赋予时代内涵。新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诠释语境逐渐超越了手工业的行业范围,成为制造业乃至各行业劳动价值理念的指引。工匠精神是敬业乐业、勤奋专注、精益求精、突破创新,不断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2 工匠精神培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2.1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存在制造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创新、新兴制造业总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而这很大程度上与制造业从业者的工匠精神缺失有关。中国制造亟须工匠精神,要让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崇尚高品质的工匠对于提升我国的产品质量,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决定性作用。

2.2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革新的需要

职业教育作为承载培育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应意识到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中,重视对学生职業精神与职业道德的培育,提升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竞争力,将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度融合,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这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更是增强职业教育活力、实现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革新的需要。

3 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及问题

3.1 调查状况

为进一步了解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认知和培育状况,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中,课题组主要针对山东省3所职业院校的师生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为主,共发放问卷204份,回收有效问卷173份。有关工匠精神的认知状况,62.1%的受访者对工匠精神有一些了解,15.3%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工匠精神;48.7%的受访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4.3%的受访者了解工匠精神的途径主要通过网络传播,18%的受访者通过学校宣传了解工匠精神;只有7.2%的受访者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有关工匠精神教育方面的活动,78.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也没有关注过此类活动;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的问题统计中,73.4%的受访者认为是专业技能水平,只有13.2%的受访者选择职业素养选项;47.5%的学生认为当前学校的实习实训设备、场地比较短缺,39.4%的学生认为和企业相关人员交流少。

3.2 存在的问题

3.2.1 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不充分

在职业院校中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需要学生认同工匠精神的概念,这是使工匠精神培育得以顺利开展的最基本要素。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状况并不容乐观。62.1%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工匠精神,但不是太了解,4.5%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了解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的时代含义,大部分受访者不能表述清楚。42.1%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工匠精神,46.4%的受访者认为工匠精神是理工类学生应该具备的,还有11.5%的受访者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工匠精神与大学生关系不密切。

3.2.2 人才培育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职业院校尤其一些工科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技术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了职业素养的培育,在职业教育理念上过分强调追求高技能,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忽略了高职教育育人的思想性,使得学生虽然具备了高精尖的技术,却缺乏必需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这种定位实用技术技能教育的理念,导致在教育中推崇技术至上,注重结果导向,甚至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也多有存在对职业教育这种狭隘的理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过分强调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人文性和思想性都没有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实习实训、考核方式、教学创新等方面很好体现出来。

3.2.3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开设的课程与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机制脱节,实习实训也往往流于形式,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具体的实践,学生只有在实际工作情境中才能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深化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价值观和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于提升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的校企合作往往只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结合,更多的仅限于顶岗实习,由于相关的制度保障及职业院校自身方面等因素,使深层次、高水平的校企合作难以真正开展。

3.2.4 缺乏积极导向的社会氛围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只是依靠学校的主导作用,社会环境包括政策制定、文化氛围、宣传成效等方面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工匠精神的传播渠道也较为单一,覆盖群体有限,没有利用好现代新媒体技术,成效不明显。当被问及有关工匠精神方面的宣传时,17.8%的受访者表示会经常见到有关工匠精神的宣传信息,53.2%的受访者表示会偶尔见到相关的宣传信息,而25.4%的受访者却表示从未见到工匠精神的相关宣传信息,当被问及是否有必要在全社会开展工匠精神的宣传工作时,36.7%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必要,45.6%的受访者认为工匠精神的宣传可有可无,而17.7%的受访者则认为没有必要在全社会开展工匠精神的宣传。

4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路径

职业教育要以工匠精神作为精神价值引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培育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有力措施。

4.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构建具有工匠精神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可以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质是精神文化育人,职业院校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包括在校风建设、制度制定、教育实践、校园环境设计等方面融入体现工匠精神的文化元素。首先,以文化育人作为培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中注重融入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并将其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观念结合。工匠不仅要有炉火纯青的操作技艺和素质,还要有坚守初心的情怀,职业教育营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并且培养职业素养。其次,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开设专题宣传栏、观看行业精英、工匠代表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此外,还要丰富传播工匠精神的器物文化,通过建造工匠名人雕塑、宣传工匠的标识等丰富工匠精神的宣教途径,优化工匠精神传承发展的校园人文环境。

4.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注重育人观念,注重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育,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具体落实工匠精神的课程标准与实施路径。首先,要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职业目标、知识结构等因素,加强工匠精神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教育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其次,优化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拓展公共选修课,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建设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通识课程体系,使学生领悟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4.3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要利用好这一抓手,利用这类平台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校企合作教育中。学校和企业要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协同育人理念和思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能进入实际工作情景,体验企业文化,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积极建设既具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工匠精神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培训,规范和提高教师素质。最后,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制定并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规范校企合作的实施,完善学校与企业协同共育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真正达到校企共育的目的。

4.4 构建利于培育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凝聚社会的力量。首先,政府应当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类传播渠道和传播手段,特别要注重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比如,使用覆盖群体广泛的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形式,这些新型传播媒介可以最大限度地跨越时空的限制,以更加及时、便捷的方式传播给各个不同阶层的人群。其次,构建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比如,通过组织劳模工匠交流经验,深入基层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公益服务等活动,为他们拍摄纪录片进行宣传,提升社会对于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认同,发挥好其示范引领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推崇勞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价值理念,使他们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都应积极崇尚创新创造、发挥自己的才干,争做好工匠,在全社会形成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夏果平,鲁岩,周正.工匠精神与新时代中国工匠的培育路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5):67-72.

[2]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论坛,2017(2):60-63.

[3]尹秋花.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6):38-41.

[4]张健.践行工匠精神的四个维度[N].中国教育报,2018-11-13(9).

[基金项目]山东管理学院工会理论研究开放性课题“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GH-Y02)。

[作者简介]张晓燕(1975—),女,河南鄢陵人,硕士,山东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文化治理。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