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上龙舟运动发展审思

2021-04-06吴向宁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冰雪运动困境

吴向宁

摘 要:冰上龙舟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冰上运动项目,多年来一直发展滞后和徘徊不前,前景不容乐观。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如何加快与推动冰上龙舟运动的发展与创新已经迫在眉睫。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并总结我国冰上龙舟运动的历史进程、发展困境,并提出治理策略。研究得出:我国冰上龙舟运动在民众观念上存在误区,宣传普及匮乏;政府和行业部门管理弱化,尤其是竞技赛事滞后;相关产业机制严重缺失,社会化程度低;项目推广理念模糊,硬件建设不足;把握机遇意识薄弱,文化底蕴迷失。并提出发展对策:充分运用现代化营销渠道与传媒方式,引领公众广泛关注;重视并且完善地方性冰上龙舟运动组织(协会),根本化解地域矛盾;积极开展冰上龙舟运动赛事,拓展项目产业空间;加强冰上龙舟运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优化硬件设施建设;通过与“冰雪+”深度融合,建立协同创新理念。

关键词:冰上龙舟运动;北京冬奥会;困境;冰雪运动

Abstract:Ice Dragon Boat as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 in China, its development has been lagging behind and stagnating for many years,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is not optimistic. With the successful bid of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ice dragon boat.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paper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course of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dilema for China's ice dragon boat sport, and puts forward governance strategies. Development dilemma: There are misunderstandings in people's ideas and Publicity and popularity are scarcity;Government and industry sector management weakened, especially the competitive events lag behind;Lack of relevant industrial mechanism and low degree of socialization;The concept of project promotion is vague and Insufficient hardware construction; Grasp the opportunity are weaking and the cultural deposits get lost. Development strategy: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marketing channels and media methods to lead the public wide attent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improve the local ice dragon boat sports organization (association), fundamentally resolve regional contradictions;Actively carry out ice dragon boat sports events to expand the industrial space of projects;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ce dragon boat sports,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facilities;Establis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ncept through deep integration of "snow and ice".

Key words:Ice dragon boat;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The development dilemma;Ice and snow sports

2015年由資深龙舟人罗忠义发起、筹备,于次年在美国注册成立国际冰上龙舟联合会(IIDBF),IIDBF制定了冰上龙舟的竞赛规则、裁判法和器材标准。2017年,IIDBF成为国际龙舟联合会的联合会员组织,冰上龙舟全球累积参赛运动员超过15 000人,世界冰上龙舟锦标赛(WIDBC)和世界冰上龙舟俱乐部锦标赛(WCCIC)成为目前冰上龙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赛事[1],极大地推动了冰上龙舟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兴起与开展。同时,冰上龙舟整体器材需通过国际冰上龙舟联合会(IIDBF)组织机构认证,所有形式的冰上龙舟竞赛,必须配备龙头、龙尾、鼓、舵,以此保持中华的民俗传统。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面对我国冰上龙舟运动日趋衰落的现实,冰上龙舟作为我国传统的冰雪运动项目,应该如何发展与振兴,需要引起审视和深思。

1 我国冰上龙舟运动的发展历史

冰上龙舟的雏形源于我国东北、西北民间常见的“冰车”,冰车只可载1人,将多个串联起来的冰车加以装饰就形成了最为原始的冰上龙舟。冰上龙舟,不仅是传统龙舟运动项目的创新和延伸,保留了传统龙舟运动的技巧性与竞技性,打破了龙舟运动季节局限性,而且更具速度与激情,是一项融合竞技性、团队性、娱乐性的全新冰上运动[2]。但是,由于多年以来受到地域、风俗、民俗等多方面的限制,冰上龙舟运动不仅发展滞后,而且推广迟缓,不少业内人士都在积极呼吁和宣传倡导大众关注和参与到冰上龙舟运动之中来。冰上龙舟运动虽然起步较晚,是近年兴起的冰雪运动项目,但是发展潜力巨大、民俗底蕴浓厚,近年来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2016—2017年度黑龙江省冰上龙舟公开赛、2019年首届北京市冰上龙舟大赛等一系列大型重要体育比赛。尤其是在我国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备阶段,大连乾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冰上龙舟器材不断加以创新和研制[2],使之在运动器材装备上不断设计优化与构造科学,从而更加具备普及性、实用性、专业性和竞技性。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国家对于冰雪运动项目及其相关政策、市场、产业、消费、旅游、服务、竞技等领域的重视与投入前所未有[3],冰上龙舟运动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活力。但是,通过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hiley Online Library等数据库以“冰上龙舟”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目前国内仅有《冰上龙舟运动入冬奥会的若干问题探究》[4]与冬奥会相关,可见对于冰上龙舟运动的研究任重道远、发展困境不容忽视。

2 我国冰上龙舟运动发展中的现实困境

2.1 民众观念上存在认识误区,宣传普及匮乏

相比较传统龙舟运动而言,冰上龙舟运动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形成冰上龙舟运动仅适宜在寒冷地区和我国北方开展的定势思维,认为冰上龙舟运动就是简单地将传统龙舟运动从水面移植到冰面竞技。卢元镇先生曾在《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中提到:“中国辽阔的版图和多民族的文化结构,生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世界,中国的体育文化不仅有汉族的,还有少数民族的,不仅有宫廷的,还有民间的,……体育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5]。”学者吴玲敏等统计[6]:仅在2018年,北京市就成功举办了沸雪北京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和中国奥迪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等14项国际和国家级高水平赛事、京津冀大学生高山滑雪比赛等9项省际级比赛、北京市大众滑雪锻炼等级标准测试等46项市级比赛,还有冰雪嘉年华、冰上运动讲座及体验等120余项区级赛事和活动。随着冰上龙舟运动的出现、兴起与发展,不难发现这项运动目前并没有在我国南方地区认同和开展,地域分布的局限性不仅会严重阻滞冰上龙舟运动本身的推广、普及、完善与创新,但是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不会受制于地域差异,尤其是冰上龙舟从雏形开始就承载着中华民族上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民俗情结和心理归属,是维系民族群体凝聚力和深厚情感、回归民间记忆的天然纽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新时代要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7]。显然,冰上龙舟运动宣传普及工作的长期匮乏甚至是缺失,将会进一步加剧民众观念上的误区与错觉,也将在无形之中更加阻滞项目的开展推广与增大发展困境。

2.2 政府和行业部门管理弱化,竞技赛事滞后

冰上龙舟运动作为一项民间群众性冰雪运动项目,从兴起和发展至今,更多的是依赖于自身的组织与管理,明显缺乏行政的制度环境与制度保障,政府对于运动项目的指导、管理与规划存在着发展定位缺失、政策引导滞后、管理权限失衡等现实问题。同时,目前国内冰上龙舟项目是在中国龙舟协会[8]的领导和组织下开展群体活动和相关赛事,但是中国龙舟协会对于冰上龙舟运动的组织、开展与竞技等实质性工作更多的是将权限下放到当地民间体育组织具体进行筹备与管理,这样往往会不断弱化运动项目的社会资源整合、一体化产业布局发展和提升民众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多年以来中国龙舟协会一直是将传统龙舟运动作为主导和核心,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发展困境。另一方面,我国冰上龙舟赛事明显偏少,特别是目前都是以地方冰上龙舟赛事作为主流竞技比赛,无形中加剧了地域和民俗色彩,非常期待中国龙舟协会和全国体育行政机构不断加以培植与扶持,有所作为。同时,作为推动冰上龙舟运动重要发展路径的群众性体育赛事近年来凸显出竞技色彩过重、商业利益过强、经济驱动过浓的特点与趋势,也就很难摆脱单纯从冰雪运动传承方面来进行公众呼吁的窘迫现状和发展困境,非常不利于项目的深入延续与开展普及。

2.3 相关产业机制严重缺失,社会化程度低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无疑为我国冰雪运动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冰雪运动的大力推进与复兴也需要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政府”与“市场”协同并进才能将冰雪产业这块蛋糕做大[9]。冰上龙舟运动目前正在积极申请进入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已经被列入2020年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但是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现阶段冰上龙舟项目的开展与发展完全依赖于政府主导的单一运行模式与管理方式,长期存在着市场供给薄弱、物资配置低下、人才资源匮乏、产业资金断裂等现实突出问题与发展困境。随着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冰雪体育产业的日益国际化和多级化,建立起准确明晰、切实可行的冰上龙舟运动相关产业机制与宏观规划目标已经迫在眉睫。另外,冰上龙舟运动融资渠道过窄也是不容忽视和轻视的发展困境。冰上龙舟作为一项民间群众性冰雪运动,产业机制一直缺失和市场布局的供给严重不足是其融资渠道的短板和突出矛盾,单一依赖于民间体育组织的社会资金扶持和政府筹办赛事的有限资金投入显然不利于运动项目的广泛开展和良性运营。冰雪运动项目被称为“贵族项目”,投资大、对场地要求高。在中国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根据现有的条件和中国人的身体特点,对冬季体育布局进行更加精心的规划、调整,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用在刀刃上,是中国冰雪决策者应该认真研究思考的问题[10]。

2.4 项目推广理念模糊,硬件建设不足

冰上龙舟运动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冰雪运动项目,社会认可度和关注度还亟待提升与加强,目前还正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既没有形成专门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组织保障体制,也没有全国性的高水平竞技赛事,仍然是以省级(地方)赛事作为最高规格的竞技运动,特别是在赛事的规模、组织、裁判、宣传等关键环节均存在着急需改进与完善的现实弊端。另一方面,由于冰上龙舟运动普及程度较低,专业教练员和后备人才十分匮乏,未能形成健全系统的项目培训体系和高效规范的组织领导机构,非常不利于冰上龙舟运动的常态化良性前行。如果运动项目的推广理念模糊甚至缺失,那么随着今后新兴运动项目的不断出现和外来运动项目的不断冲击,这项运动必然很难推广与延续。另外,冰上龙舟运动由于起步较晚,在硬件设施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训练、竞赛和活动的场地方面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的严重供给矛盾与资源配置问题;其次,场地符合运营能力、综合服务领域、智能化配套设施和科技跟踪手段等重要方面还面临着研发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第三,没有重视赛后场地的实际利用效率,今后要大力发展群众性冰上龙舟运动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性活动,积极提升场地的使用效率。

2.5 把握机遇意识薄弱,文化底蕴迷失

近年来有关体育与旅游、新聞、商业、服务、文艺等行业(部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多元,而冰上龙舟运动还没有精准把握到和明锐洞察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冰雪运动及其相关领域所迎来的绝佳历史性发展机遇,以及国家加速创新推动冰雪运动的新生态环境和有效化解长期供需结构性矛盾,目前在赛事的举办和活动的筹备上依然沿袭着政府主导的固有模式,难以形成良性的繁荣形势和稳定的消费环境,发展困境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中国冰雪运动是依民族本土而生,依民族本土而长,有着深厚的民族根基[11]。冰上龙舟运动作为我国传统的冰雪运动项目,文化底蕴深厚,传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积极进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团结一心的精神品德与人格魅力,随着我国新兴运动项目的不断兴起壮大和传统优势运动项目的核心主导,冰上龙舟运动渐渐迷失了本身的文化底蕴,主要原因在于项目本身普及程度较低、市场化效应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发展后劲乏力等,其实冰上龙舟运动的优势与潜力就在于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重的文化根基、悠久的文化脉络,传统的文化思维,而这些已经远远超越了运动项目自身的竞技性与角逐性,现阶段冰上龙舟运动应该大力弘扬项目的内涵、革新与前景,积极激发公众对于项目的关注与热情。

3 我国冰上龙舟运动的发展对策

3.1 充分运用现代化营销渠道与传媒方式,引领公众广泛关注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现全民健康。基于大健康、大卫生的纬度,全民健身运动是建构健康中国的辅助手段和重要支撑[12]。

冰上龙舟运动是对我国传统龙舟运动的创新与革新,非常巧妙融合了中国龙舟文化的精髓和冰雪运动的质朴,充满了速度、力量与激情,竞赛风险小,大众参与性强,完全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传统龙舟运动已经在全国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反观冰上龙舟运动,不仅群众基础薄弱,而且推广路径狭窄,显然,如何行之有效地去积极引导公众了解并主动关注冰上龙舟运动已经刻不容缓。建议冰上龙舟运动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应该积极把握住我国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历史契机,大力加强项目的宣传与传播,通过电视、电影、网络媒体、新闻媒介等多种现代化载体,特别是在大型公益广告、重要赛事开幕、专业技能培训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中向公众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和讲解,从而逐渐激发公众对冰上龙舟运动的关注热情和支持力度,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多元化的项目营销与推进渠道。同时,在当今信息化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背景之下,互联网技术已经日益成熟与便捷,冰上龙舟运动完全可以大力借助互联网的高科技进行项目的推广宣传、大数据分析应用、相关冰雪体育产业开发、赛事跟踪报道以及教学培训指导等,从而拓展并且实现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更进一步吸引公众的眼球,强化公众对项目的认同和热衷。

3.2 重视并且完善地方性冰上龙舟运动组织(协会),根本化解地域矛盾

随着我国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特别是在冬奥会的准备和筹备过程中,国家先后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重要纲领性文件。但是目前我国地方性冰上龙舟运动组织(协会)长期处于缺失和失位的尴尬处境,尤其是南方诸多省份对于冰上龙舟运动还是非常陌生与等待观望,其深层次原因并非项目本身的局限,就在于地方性冰上龙舟运动组织(协会)治理能力太弱,开展起来困难重重,甚至不少民众已经认同冰上龙舟运动仅仅只是传统龙舟运动的衍生物和附属品,发展困境更是雪上加霜。现阶段这种只能单存依赖于民间人士对于冰上龙舟运动的推动和倡议显然杯水车薪、任重道远,不但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与难题,而且冰上龙舟运动组织(协会)也会被冠以可有可无的窘境,那么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积极筹建当地的冰上龙舟运动组织(协会),切实加强冰上龙舟运动组织(协会)对于运动项目的领导、管理、实施和促进,尤其是在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的培训、指导、选聘、管理等重要方面严格标准、规范明确、组织严明,真正促使冰上龙舟运动回归到“体制之内”,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必要的政策制度保障和财政经费支持,同时冰上龙舟运动组织(协会)也要积极筹办和举行群众性的冰上龙舟运动赛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我们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13],而根本化解冰上龙舟运动地域差异与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地方性冰上龙舟运动组织(协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与重要举措,促成冰上龙舟运动逐渐形成稳定的全民健身活动氛围,从而大力稳固冰上龙舟运动的群众基础和增进社会认同感与影响力,也要主动扶植地方民间性冰上龙舟运动活动和赛事。

3.3 积极开展冰上龙舟运动赛事,拓展项目产业空间

目前,我国冰上龙舟运动赛事数量偏少、赛事规模偏小,特别是群众性冰上龙舟运动赛事发展更是难觅。冰上龙舟运动与传统龙舟运动相比较,不受季节和时间的制约,对场地和人员要求相对不高,为什么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赛事如此之少?即使在冰雪运动强省开展也还不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冰上龙舟运动的赛事始终没有形成常态化的规模效应和举办赛事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举办赛事往往是过多出于重大的节事活动考虑或者是迎合赛事主办方的商业性和盈利性需要,极少从项目本身的发展视角来积极筹备赛事,可见积极开展冰上龙舟赛事也是维系项目自身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同时,要紧紧依托赛事为重要路径拓展项目冰雪运动产业空间,纵观国内优势体育运动项目,都已经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项目产业链。例如:2012年1月15日,首届国家级全国冰上龙舟体育赛事在银川举办,此后银川又每年连续成功举办了该项赛事,现在已经成为宁夏商业文化全面发展的新动力,大型商业场馆数量迅速增加,每年创收达到百万元,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4]。2022年冬奥会已经进入了“北京周期”,冰上龙舟运动要牢牢抓住冬奥会契机大力打造以冰雪运动产业为核心的一系列产业链条,建立起优良的项目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产业结构,优化并强化冰雪运动产业结构、产业绩效、产业市场,积极寻找新的产业增长动力,培养科技创新意识,从而不断激发项目市场活力与动力,促使并推进冰上龙舟项目产业链协调、平稳、健康、快速前行。

3.4 加强冰上龙舟运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优化硬件设施建设

学者于萌、张廷晓指出[15]:目前我国非奥运项目管理层面存在边缘化及管理主体间的互动匮乏。冰上龙舟运动作为新兴运动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缺乏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和地方行政部门的指导举措与体制引领,势必会影响将来冰上龙舟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与项目开拓创新。以同为中国龙舟协会下管辖的传统龙舟项目为例:在全国和省市的龙舟竞赛中都是由国家或者地方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联合中国龙舟协会或者地方政府、地方龙舟协会具体组织实施、筹办与协调,赛事不仅组织规范有序,而且管理科学高效,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和巨大的市场效应。不言而喻,冰上龙舟项目不妨仔细研读和认真借鉴传统龙舟项目和国内组织管理非常成熟的篮球、乒乓球、游泳等运动项目的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通过长期不断的累积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因此,冰上龙舟运动必须要树立清晰明确的项目推广理念,尤其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切实提升场地的综合使用效益,不能局限于区域性的竞技赛事与群体活动,要每年定期进行全国性的冰上龙舟比赛,并且要与国际接轨,建立起全国性的运动联盟与协会组织,做到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管理、有序指导,制定出高规格高标准的项目远景发展蓝图,同时要科学严谨地规范冰上龙舟运动项目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人员的引进管理与职业培訓,切实建立健全培训机构。

3.5 通過与“冰雪+”深度融合,建立协同创新理念

如何行之有效地在实施“北冰南展”“北雪西扩”的战略过程中,改善我国目前“冰强雪弱”的格局[16],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的现实瓶颈与发展困境。随着国家体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加速普及和“科技兴体”战略理念的日益深入,在依托交通、科技、信息(互联网)、金融等平台的基础上,加快搭建“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教育”“冰雪+电子科技”等相关产业的融资渠道[17-18],从而促使并促进与冰雪运动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对于冰上龙舟运动更要以此为重要发展平台,不断加速整合项目社会资源,融合国家大力发展冰雪特色小镇的实施策略,充分挖掘具有特色的地方冰上龙舟运动文化、产业与赛事等,稳固建立起协同创新理念,从而破解目前冰上龙舟运动顶层设计发展理念缺失、现代化科技含量过低、自身市场竞争力偏弱等现实难题与发展困境(见图1)。冰上龙舟运动相对其它冰雪运动而言,投资成本不高、易于组织开展、限制因素较少,在积极向南方推广和发展的战略构想中,一定要明确市场地位、把准市场脉搏、抓紧发展时机,确立项目形象定位、营销模式定位、受众市场定位、培训服务定位、产业规模定位、创新发展定位等重要层面,切实将“冰雪+”的理念与项目拓展进行深度融合,真正消除冰上龙舟运动的发展困境与现实瓶颈。

4 结 语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无疑为我国的冰雪运动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极为宝贵的历史性机遇,冰上龙舟运动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我国传统龙舟运动的创新与革新,同样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龙舟精神,非常引人审视与思索:作为一项具有高度民俗性、地域性的新兴群众性冰雪运动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急需明晰顶层设计理念、完善项目准入标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规范赛事运营举措、确定发展目标定位等重要层级,从而从根本上破解与化解冰上龙舟运动的发展困境。尤其要高度重视并且加速完善地方性冰上龙舟运动组织(协会)的治理能力与组织体系,进而从根本上化解地域性发展和开展极度不平衡的现实矛盾,也要科学严谨地规范冰上龙舟运动项目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人员的引进管理与职业培训,强化舆论监督管理,既需要脚踏实地更需要勇往直前。同时,冰上龙舟运动要积极主动地对接市场和行业的发展与需求,不断扩大项目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号召力,加快产业的资源配置和建立系统完善的产业链,彻底将发展困境转变为现实动力,不断崛起与成熟壮大。

参考文献:

[1] Ice Dragon Boat[EB/OL].[2019-06-24].http://www. Ice Dragon Boat.com / h-col-112.html.

[2] 冰上龙舟[EB/OL].[2019-06-24]. https://baike.so.com/doc/8764107-9087758.html.

[3] 杨树人,朱志强. 纵论中国冬季运动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渊源、融合和演化(一)[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27(1):1-11.

[4] 王锋. 冰上龙舟运动入冬奥会的若干问题探究[C]. 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汇编,2018:32-33.

[5] 卢元镇. 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J]. 体育科学研究,2005,9(4):1-3.

[6] 吴玲敏,任保国,和立新,等. 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及协同推进策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50-59.

[7]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 [2020-05-03].http://www.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 cnc/.

[8] 中国龙舟协会 [EB/OL].[2019-06-30]. https://baike.so.com/doc/4975373-5198169.html.

[9] 张瑞林.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商业模式建构与产业结构优化[J]. 体育科学,2016,36(5):18-23,53.

[10] 江红,王镜宇,刘广. 中国离冰雪运动大国有多远?[N]. 福建日报,2002-02-26(008).

[11] 查庆蘋,华立君,牛辉. 中西方冰雪运动文化对比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9(4):30-35.

[12] 周碎平. 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透析全民健身的走向[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59-63.

[13] 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N]. 人民日报,2013-09-01(1).

[14] 马志荣,向吉,罗星,等. 论商业文化与冰上龙舟运动的融合[J]. 四川体育科学,2014,33(5):20-23.

[15] 于萌,张廷晓.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域下非奥运项目发展模式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4):415-420.

[16] 邱招义,陶永纯,周瑾,等.我国2022冬奥会战略选择及项目布局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9):126-131.

[17] 李双玲,朱宝峰,贾春佳.加拿大冰球运动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冰雪运动的启示[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26(1):13-18.

[18] 郭志强.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冰雪运动普及的实现途径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27(2):46-49.

猜你喜欢

冰雪运动困境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我国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大众化推广策略分析
2022年冬奥会助力首都群众冰雪运动发展的研究
基于申办冬奥会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影响的研究
创造条件 冰雪进校 引领师生游冰戏雪
神奇的设计师
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储备与发展规划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