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分析

2021-04-06姚小林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文化创意

姚小林

摘 要:重视文化创意历来是冬奥会开幕式的开发思路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进行深刻剖析,从场馆设计、入场式设计、点火仪式、文艺表演主题四个角度总结开幕式文化创意共性特征,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历届冬奥会主场馆建设各具特色,文艺表演主题风格迥异,入场式设计与点火仪式都极具科技含量,在文化创意特征方面,都注重挖掘本国个性文化符号,利用科技手段打造多元化文化产品风格与典型。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建议: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主动吸收先进文化的精华;利用各种手段丰富文化多元化表达方式与内容,构筑中国特色赛事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文化特征

Abstract: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ultural creativit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18th-23rd Winter Olympic Game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venue design, entrance design, ignition ceremony and artistic performance theme,summarize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stadium construction of the Winter Olympic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heme of artistic performance has its own style. The entrance design and ignition ceremony are all ful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In term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they pay attention to excavate their own individual cultural symbols, and u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to create diversified cultural product styles and models.Sugges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deep excavation of local culture, actively absorb the essence of advanced culture, and enrich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ntent of cultural pluralism by means of various means,build the culture of sports even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Opening Ceremony of Winter Olympic Games; Cultural Creativit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冬奥会开幕式作为充分展示本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符号的平台,历来重视文化创意开发,开幕式文化创意既是本国创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多元文化激烈角逐的趋势展现。文化创意是以更宽泛和创新的思维理解文化,借助高科技手段,通过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广告、场馆设计、游戏、赛事转播、特许商品等多种形式,运用具有一定知识产权性质的文化产品表达本国文化的文化形态。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是文化创意的表现内容之一,是以多种文化符合为元素,利用不同载体展示举办国文化特征与创新的现象,在开幕式文化创意中,又主要以奥运主场馆建设、入场式、奥运圣火点燃仪式和文艺演出四个部分作为创意载体来充分体现文化核心影响力,充分展示不同国家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1-2]。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海内外体育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第18—23届冬奥会举办城市横跨亚洲、欧洲、北美等多个区域,文化底蕴各不相同,既有浓厚冰雪传统文化的度假城市如盐湖城、温哥华等,也有新晋冰雪城市如索契等,对文化创意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从早期通过服装、音乐等传达文化符号到后期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视觉艺术,冬奥会文化創意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2022年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我们要以习总书记提到的“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赛事文化创意传播我国国家形象。本文以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将开幕式表演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平台,分析历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共性与个性特征,结合文化传播先进理念,为丰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内涵、构筑中国特色赛事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有益参考。

1 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比较

1.1 奥运主场馆建设各具特色

冬奥会主场馆作为开幕式表演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开幕式表演的主题展示与视觉效果,各个冬奥会举办地纷纷利用场馆载体作为展示本国冰雪文化与艺术特点的平台(见图1-6)。

从近6届冬奥会主场馆建设情况来看(见表1),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技术与设计感明显,从第18—23届冬奥会主场馆的建设图不难看出,6届冬奥会,6个主场馆,风格各异,索契与平昌冬奥会主场馆,流线造型,现代科技感十足,细节均体现着现代科技的成果,尤其是温哥华冬奥会主场馆——卑诗体育馆,原来为弹性薄膜组成的拱形屋顶,为了举办冬奥会,重建改建了屋顶,新增了开合式设计,是北美地区最大的空中支撑穹顶,也是首次在室内场馆中进行开闭幕式的冬奥会;(2)建筑风格均与本国传统文化相吻合,从造型来看,在满足冬奥会开幕式需要的前提下,凸显本国审美风格,长野体育场以功能取胜,其室内210*80 m的空间效果极为震感,拥有可移动的天棚,符合日本简洁设计并强调功能的文化特点;而索契菲斯特体育场则拥有流线型造型与功能庞大的建筑群,彰显着俄罗斯传统大国的审美观念;(3)与本国冰雪文化底蕴息息相关,从场馆建设情况来看,传统的欧洲冰雪体育强国,自身场馆资源丰富,举办冬奥会也可以在原有场馆基础上加以翻修或改建,节省了大量场馆建设成本,如盐湖城、都灵、温哥华等,均是利用现有场馆承接冬奥会,冬奥会结束之后,场馆立刻恢复原有功能,未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但对于一些新兴的冬奥会举办城市,却只能通过新修或临建等形式予以进行,场馆后期运营效益超过了城市承载量,如索契冬奥会场馆“空城”现象,平昌冬奥会更为誉为“最省钱”的一场冬奥会开幕式,其开幕式门票销售情况受到媒体一致诟病,就与其临建场馆无顶棚、场馆温度低有关,所有演职人员与运动员不得不冒着低温参加开幕式。

1.2 入场式创意无限

历届冬奥会开幕式的点睛之笔就在于开幕式入场方式,纵观历届冬奥会开幕式入场方式,各国都纷纷展示自身所长,以文化创意取胜(见图7-12)。

从近6届冬奥会入场式方式来看(见表2),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1998年长野冬奥会开幕式由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相扑”运动员与小学生一起入场拉开表演序幕,两路队伍,两种风格,彰显了日本本土体育文化的特色与传承;都灵冬奥会则以红色火焰为创意亮点,由意大利著名运动员扮成火神出场,配以但丁名著《神曲》选段拉开了演出的序幕,纪念当年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历史贡献;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由于预算经费紧张,未以气势和规模取胜,而借以文化符号彰显韩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上院寺的和平之钟拉开开幕式序幕,用五行之象、朱雀白虎等神兽吸引观众目光,虽然诸如五行、神兽等饱受中国观众诟病,但却从侧面反映出韩国注重本土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2)注重视觉文化表达: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入场堪称经典,在全场10s倒计时结束之时,一名单板运动员从天而降穿越五环标志,场地瞬间亮起“欢迎来到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极具视觉冲击力;(3)表现体育与政治的融合效应: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是美国经历“911”事件之后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国际赛事,在由美国警察高唱《天佑美国》的背景下,一面从“911”废墟中抢救出的美国国旗入场,承载着美国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民族情节与历史使命;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虽然出现了“五环变四环”的瑕疵,但难以掩盖其独特的文化创意与恢宏的气势。开幕式以“俄罗斯之梦”为主题,用33个俄语字母充分展示俄羅斯辉煌的历史沉淀与开拓进取的大国崛起意识。

1.3 圣火点燃仪式屡有突破

圣火点燃仪式历来是开幕式的点睛之笔,是文化创意与设计难度并重的环节,各国历来将其视为保密环节之一,创意无限,各有千秋(见图13-18)。

如上图所示,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圣火点燃仪式各具风格,从简单到多元,是色彩、灯光、科技等诸多文化因素主导的成果,(1)以简单创意取胜:1998年长野冬奥会点火仪式是在全球5个城市歌唱家通过卫星连线齐唱《欢乐颂》的背景下,由日裔美籍花样滑冰选手伊藤绿点燃了大会圣火,符合日本崇尚形式简洁的文化特征;平昌冬奥会点火仪式则又回归简单,充分体现韩国作为亚洲艺术之都的特点,以简单的形式配以激昂的音乐,在韩国花滑名将金妍儿的独舞之后,冰雪火盆缓缓升起,全场配以激昂的音乐以及欢快的火焰舞蹈开启赛事之门;(2)以突破创意争夺眼球:盐湖城冬奥会则开创了一个集体点燃圣火先例,符合当时冬奥会的爱国主题,彰显着美国人民不畏艰难的勇气和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的决心,方式简单却饱含深意。都灵冬奥会尽显意大利浪漫与艺术风情,四名火炬手脚踩冰刀,滑行接力后点燃圣火,极富艺术张力。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主场馆选择了室内场馆进行,火炬点火仪式经历了由室内到室外、由地面到空中的传递之旅,极具视觉效果,虽然由于技术故障经历了尴尬的“四分钟”,但其“冰中火焰”的主题名副其实,也将以其极高的科技含量与冰火交融的文化创意载入史册。索契冬奥会在火炬传递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火炬接力路程长、火炬手年龄跨度大,特别是两名俄罗斯宇航员手持火炬走向外太空的一刻更是让人记忆犹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外太空进行火炬传递。

1.4 文艺表演主题鲜明

文艺表演主题是开幕式文化创意的集中体现,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主题鲜明(见表3),呈现如下几个特征:(1)与社会热点紧密关联:1998年长野冬奥会作为20世纪最后一次冰雪盛会,以“人类与自然共生存”为主题,符合当时对环境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表演内容也处处彰显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则大打文化牌,处处彰显着“和平”主题;(2)彰显赛事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盐湖城冬奥会充分体现了美国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色,充分利用背景音乐、舞台设计等烘托表演氛围,节目安排与内容选择都展示着美国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而都灵冬奥会则用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与现代创新文化交融为主题,用极具文化特点的道具彰显文化符号;温哥华冬奥会则充分展示了原住民文化与移民文化的充分交融,用狂野的原始热情和宁静的现代风情舞蹈形式凸显表演主题;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表演,以梦境为主题,用极富俄罗斯风情的芭蕾舞展示绚丽的俄罗斯之梦,特别是五朵雪花从天而降,形成奥运五环的标志图案,虽然由于技术故障,五环变成了四环,但却以技术难度与文化创意取胜,多个冬奥会举办城市开幕式文艺表演主题的变化显示着不同地域、民族个性的体育文化逐渐融合的全球化体育文化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2 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特征分析

2.1 认同之美:找寻本国文化之根体现文化自觉与自信

文化自觉与自信,一直都是不同国家文化创意打造的主旨,既强调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纵向挖掘与深刻分析,又注重对本土文化与他文化的横向交流与融合,是当今体育文化发展趋势之一[3]。历届冬奥会开幕式或简或繁,都在利用各种因素与手段深刻展示本国悠久历史,重在对本国文化之根的找寻与挖掘。长野的相扑国技文化、盐湖城的励志勇气之举等都在回顾着本国自建国以来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既有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创建,也有对自身文明与他国文明的反思。特别是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更是本国文化自信的显著代表。通过简单的33个关键词,却充分展示了俄罗斯之前辉煌的本土文化,以巧妙的心思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恢宏的文化发展根基,唤醒本国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以及在本土文化与他文化相互影响与渗透过程中,充分显示本土文化的魅力。从历届冬奥会开幕式的文化创意不难看出,各国都在尊重奥林匹克精神文化的同时,找寻本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高度契合點,借助冬奥会开幕式彰显民族自强、自信的信心和决心[4]。

2.2 写意之美:挖掘个性文化符号体现艺术映射与张力

历届冬奥会都非常注重文化符号的写意手法,在试图利用多个本土文化符号体现个性与魅力。这种写意之美既体现在场馆建筑文化中,更展示在开幕式文艺表演之中。从历届冬奥会场馆建设风格变迁不难看出,场馆建筑文化是最能体现文化创意的物质载体,无论是长野体育中心的极简风格,还是索契奥林匹克建筑群的功能设计,都是本国个性文化符号的代表,也是他国研究举办国文化特征的最佳切入口。同时,用写意手法以及意象同构方式展示艺术张力也成为了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的共识。使用一些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如都灵的艺术与浪漫格调、平昌的时尚元素等,通过一个个具象的符号,向他人展示举办地的文化与历史风貌,加深对举办地文化的理解。写意手法运用的最理想的莫过于索契冬奥会,以“俄罗斯之梦”为主题的开幕式表演让人印象至深,从舞台搭建、意境营造、关键词频出等刻画出理想梦境,用叙事手法反映“俄罗斯之梦”的不同阶段,用具象关键词回顾以往图景,又用写意之笔反映出大国崛起的信心和觉醒。

2.3 科技之美:利用复杂科技手段打造产品风格与典型

在近6届冬奥会开幕式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科技之美,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极尽创意之美,用时间与空间艺术展示文化之精华,既赏心悦目又激荡人心。长野冬奥会五彩斑斓的点火仪式、温哥华单板运动员的飞跃五环以及点火仪式上地面“破冰之旅”等都得益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助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部冬奥会开幕式发展史也是一部现代科技进步史,投影技术、灯光技术、动态转播、3D技术、VR转播等与舞台设计的完美结合,给人以美轮美奂的享受之余,也使人感受科技助力的魅力。通过高科技的传输手段,把冬奥会开幕式中蕴含的文化符号、休闲属性、娱乐体验等结合输出,通过消费者的直观感受使其了解举办地文化特征,感受科技技巧之余体验文化魅力。

2.4 包容之美:海纳多元的文化智慧包容内容功绩与缺失

冬奥会作为本土文化与他文化交融的平台,在尊重奥运共存共性,彰显民族个性的同时,也以海纳百川之智慧包容着一切功绩与缺失。在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中,出现了一些失误,有温哥华的火炬点火仪式“尴尬四分钟”,也有索契“五环变四环”的技术故障,虽被媒体诟病,但其文化创意的新颖性却不容回避。奥林匹克运动自诞生之日开始,就一直以海纳百川、包容万象之智慧著称,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规定“同一大洲不能连续举办两次奥运会“,目的就是将冬奥会举办地设置在不同区域不断吸引不同国家加入,展示不同区域的文化风情。冬季项目历来是欧洲国家的优势项目,竞技水平与普及状况都相对较高,加拿大的冰球文化、欧洲的越野滑雪传统等都深入人心,但在近6届冬奥会举办地中,亚洲地区就占了2届,包容发展不平衡性、包容文化展示过程的失误等充分显示着冬奥会文化包容之美。

3 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启示

3.1 传承文化: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

肯定本土文化的精华才是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之根本,只有有效的传承才能站立文化创意之基础。我们要首先认识到,中国是拥有5 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与诸多的文化符号,是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与红色文化支撑的集大成者,北京作为既承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成为冬奥会举办地的文化之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与辐射效应,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扬我们的优势,认真总结北京2008年开幕式文化创意的经验与教训,紧抓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文化的精髓,以经典文化为主轴,以文化创意为扩散点,挖掘内涵、发扬创意,向世人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显示中国的大国风范与文明古国气质。注重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宣传,避免韩国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中诸如中国文化符号的五行、神兽等出现,捍卫文化主权,彰显大国气量。

3.2 融入文化:主动吸收先进文化的精华

无可否认的是,欧洲有着深厚的冰雪文化传统,这里指的先进文化既包括对奥林匹克文化的深层理解,也有对西方国家冰雪文化传统渗入的态度,冬奥会开幕式是本土文化与他文化交融的平台,无法完全回避他文化的渗透与侵入,我们要对文化融入持开放心态,要主动地吸收先进文化的精华,深刻理解其文化精髓,考虑先进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切入点,吸精华而去糟粕,要紧紧抓住以“中国影响世界,世界改变中国”为主线展开文化创意的设计,同时要秉承中国历来注重的节俭与环保理念,在文化创意实践过程中,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既避免诸如索契耗巨资打造冬奥会的资源浪费现象,也杜绝平昌冬奥会资金短链导致开幕式一味压缩等问题,应对冬奥会开幕式进行资源合理规划与有效利用。

3.3 创新文化:利用各种手段丰富文化多元化表达

这里指的创新既包括理念创新,也包括技术支持创新。文化的多元化表达手段向来层出不穷,我们要不断突破,积极探索文化创新的内容与形式,一方面继续集百家所长,全球征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开拓思路,打破思维惯性,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基础上,结合冬季运动项目的特点,丰富冬奥会开幕式表演文化创意的内涵;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文化创意的表达形式,用不同载体再现和传承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深刻挖掘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内涵,将一些代表性事件或符号融入文化创意中去,特别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丰富文化的外展形式,让绿色科技成为文化创意的有力支撑,让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既有创意亮点,又有文化记忆点,使2022年北京冬奥会再次成为一场“无以伦比的盛会”。

4 结 语

作为全球首个既承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即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2022年北京冬奥会势必引起全球的关注,其文化传播价值不言而喻,我们要抓住大型赛事对本土文化的宣传契机,从文化创意角度加强对赛事文化内涵的解读,将其打造成本土文化与艺术结合的绝佳展示平台,深刻挖掘文化创意的内容与表达形式,以文化创意为手段构建鲜明的中国形象,展示中国国家改革最新成果,深度挖掘中华冬季运动文化底蕴,加强中国与世界他国的文化交流,构筑中国特色赛事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强化中国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中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在尊重奥林匹克運动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尊重节俭办赛的传统,避免对文化创意的过度开发,动员社会团体的集体智慧,规避以往奥运会文化创意中的失误与教训,吸收他国文化之所长,挖掘本国文化之精髓,将2022年北京冬奥会办成丰富、精彩的体育盛会。

参考文献:

[1] 阚军常,等. 都灵、温哥华、索契冬奥会文化创意的比较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6):546-551.

[2] 高瑶. 21世纪奥运会开幕式文化创意的分析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4-62.

[3] 金乾伟. 动感创意和文化自觉——2016 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设计美学简析[J].美与时代(上),2019(8):9-12.

[4] 潘照新. 文化自信的理论视域与现实旨归[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3):33-36.

[5] 孙志.冬季奥运会会徽蕴含的文化特征解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5.

[6] 左伟.《奥林匹克2020议程》实施进展与北京冬奥会实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4):486-490.

[7] 王恒利,等.新时代下北京冬奥会的使命传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4):64-69.

[8] 王艾莎,等.2022年冬奥会官方观赛App功能设计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4):18-25.

[9] 金晓飞.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6):51-55.

[10] 俞鹏飞,王庆军.新媒体时代中国冰雪运动文化传播的机遇、困境及路径[J].体育学刊,2020(1):19-24.

[11] 梁益军,等.大众传播模式视角下我国冰雪运动文化传播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8(6):49-54.

[12] 俞晓威.因势利导,意在长远:都灵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对我国2022冬奥会的启示[J].体育教学,2020(6):62-64.

[13] 王润斌.当代奥林匹克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2):5-11.

[14] 李梦媛.冰雪运动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分析[J].传媒论坛,2019(15):175.

[15] 曹淞.新时代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形象传播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3-75.

[16] 马骏.平昌冬奥会开幕式直播文本的符号学分析[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9:5-35.

[17] 李家骅,王少春.论虚拟体育文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3):29-32.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文化创意
湖州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其文化创意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的互动发展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