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127”课堂模式的实施与思考
2021-04-06游夏辉
游夏辉
【摘 要】“127”课堂模式:1是一个中心思想(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2是2个改变(改变教师教的模式和学生学的模式);7是课堂教学的7个环节(目标导入、独学、对学、合作探究、小展、大展、反思)。
【关键词】初中地理;“127”课堂模式;实施与思考
笔者第一次接触“127”课堂模式是在外校跟岗学习,当时被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学生训练有素的动作所感染,恰逢本校提出在七年级实施课改实验班的想法,学习回来后结合本教学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对课堂教学做出了一些改变。现在谈谈笔者的具体措施:
一、组建学习小组
课堂改革是否成功、课堂环节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小组的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受班级面积和人数的限制,所在班级只能分成6个小组,每组9位或8位学生,相对侧向黑板而坐,每个小组笔者称之为共同体。每个小组根据学生成绩分成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三个等级,A1 B1 C1是这个小组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A2 A3 B2 B3 C2 C3是他们的帮扶对象。课堂纪律、课堂表现、学习成绩等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学习小组构成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组长分管学习和纪律。小组有自己的组名和口号,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这有利于小组的凝聚力。组建小组时召开组长和小组1号的培训会议,明确他们的任务是组织小组学习,包括合作探究、小展、大展、做好记录、协助老师做好评价工作,做好组员的帮扶工作,促进组内地理学科学习水平整体提高,让他们成为教师管理班级和实施“127”课堂的好帮手。组长不仅要学习好,还要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组长是班级的主力军,是班级的佼佼者,同学的榜样,老师的助手,责任落实到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是纠错者、统筹者、讲解者、课堂深度的点火者。
二、课堂实施环节(学案导学)
笔者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福建省考试指导意见》的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来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的深度,设计好每一课的导学案。以《日本》第一课时为例,阐述课堂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2分钟)
让学生齐声朗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二)独学(10分钟)
独学是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起点,学生自主学习不充分就不能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只有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知识,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学分为“三步”:一读,精读课本,把握重点,提炼知识;二填,填写学案,边填边记,记录难点;三练,针对训练,发现问题,及时巩固。此时老师的任务是巡视每个小组的自学情况,特别注意各组的3号学生,必要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习任务一:东亚岛国,读图8-1“日本地形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位于____(大洲)东部,东部濒临___(大洋)。
2.日本领土从北向南由____、____、___和___四个大岛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其中_____岛面积最大。
学习任务二:多山的地形
1.日本的地形以___、 为主, 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2.日本最高山峰是________ ,它是一座 ________ 火山。
3.日本海岸线________,多 ________ 。
学习任务三:深受海洋影響的气候
1.日本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属 ________ 和________季风气候。
2.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3.气温:冬季,东京比北京________(高/低),夏季________ 。
4.降水量:东京比北京________(多/少)。
总结:日本冬季较为________,夏季较为_____,气候的________ 特征明显。
5.夏秋季节,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受_____(气象灾害)的袭击。
(三)对学(5分钟)
学生全体起立,站在固定的位置,运作要迅速并轻,根据事先分好的ABC三个小组讨论自主学习里的答案。对学分为两步:第一步,核对答案,3号向2号报答案,2号核对答案,1号把关,最后确定答案;第二步:讲解,1号讲解错误题目,2号和3号听,能听懂的打“√”,听不懂的打“?”。老师继续巡视,观察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其中,抽查个别小组的1号讲解是否正确。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合作探究也称为群学,一是解决独学、对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二是解决合作探究的问题。合作探究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属于开放性试题,具有讨论的价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形成自己小组的答案,并在小展中进行展示。
1.为什么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
(五)小展(5分钟)
群学完毕,学生迅速移位到自己小组的黑板前,携带导学案和双色粉笔,呈半圆形站好。每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书写答案,可以是任意一个学生,但在书写前要写上自己的号数和名字。1号书写加1分,2号书写加2分,3号书写加3分,这样小组为了加更多的分就会鼓励2号和3号进行书写。其他8位学生继续由1号向2号3号讲解错题,等这位学生书写完,小组其他成员有疑义的就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答案写在旁边,书写完毕,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三击掌后坐下。
(六)大展(10分钟)
六个小组小展书写结束后,选一个小组来讲解书写的答案,可以自告奋勇也可以由老师指定。确定某一个小组主讲后,其他小组的学生拿好导学案迅速地起立围绕到这个小组的周边呈半弧形站好,动作要快、齐、静,认真听这个小组的讲解,在听的过程可以提出质疑或补充,但不能打断阐述小组的发言。补充的小組不要重复已发言小组的结论。对阐述较好的学生可以用掌声来鼓励,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此时,老师站旁边可以充当学生适当地提问,也可以在主讲人所在小组无法回答其他小组问题的时候,充当讲解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评分标准与小展相同。
(七)反思
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对今日课堂常规进行反思;将今日组内表现好的同学写在上面;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写出来,组内的每一个问题先自行找出解决措施,不能解决的由组长收集,把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在后面的教学中可以加以改进。
三、“127”课堂模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优点
1.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2.课堂灵活开放,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得到迅速地提升。
3.通过对学及小展、大展,能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不同形式的评价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组间的竞争和比拼能发挥小组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由于这种模式刚刚起步,师生还在共同摸索,特别是学校生源质量不佳,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1.课时不足:在实施“127”课堂模式最大的困难就是课时不足,基本在大展环节还没有结束下课铃声就响了。
2.课堂纪律难以保证:相对侧向而坐,让学生便于讨论,有利于小组建设和合作探究,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讲话、做小动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2、3号甚至有些1号会因为讨论而多了讲话的机会。
3.小组建设困难重重:共同体的培训是小组合作的基石,1号2号3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少了谁都不行。组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学生当中没有多少人愿意当组长的,他们觉得担任组长累死累活的,浪费时间,还要帮助学习困难的组员,他们普遍认为担任组长得不偿失,有多余的时间不如自己多刷刷题,提高自己的成绩。
4.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多由1号告知2、3号答案,2、3号再表述,2、3号有存在感了,但课堂更显拖沓了,且2、3号一定会因此收获什么吗?地理课更需要的是学生思维力和逻辑性的培养,注重课堂的生成与碰撞。
5.小展和大展的弊端:有的班级展示太过积极主动,影响课堂进度,而有的班级被动冷漠。不能达到展示的效果;在小展的书写中,有些小组书写缓慢,时间拖拉过长,要等每个小组书写完才能进行大展,时间浪费严重;在大展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组员几乎很难提出建设性的问题或疑问,很多情况下2、3号同学成为展示的陪衬。
6.评价机制实施难度大:目前采用积分量化管理制度,主要从纪律、作业、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四个方面进行评比,每个月进行最终的汇总统计,学习成绩以月考成绩的名次为准,按组进行相应的奖惩。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计分繁琐,要求每天分数上墙一直做不好;个别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服从组长管理等。
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的,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守学生的差异性。“127”课堂使优生在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等方面得到了进步,学习成绩薄弱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帮助下能掌握一两点,让这些学生也能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体验成功,也是一种进步。将课堂改革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金太阳教育研究院编.高效课堂一本通[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