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小学《品德》思政课为例

2021-04-06刘仲燊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课程融合品德

刘仲燊

【摘要】为避免专题课程教育学生性别刻板化,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指出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内容是基于学生需要和教育需要,分层、逐段设计安排的。所有学科都可以进行性别平等教育的课程融合,关键是寻找恰当的融合点。

【关键词】思政课例;平等教育;课程融合

学校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鲜活力量,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是推进国策落实的基本途径。而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就得让性别平等教育与课程融合。

一、“中国梦”促性别平等教育的课程融合

思政课上《中国梦·我的梦》P26《第五章我的梦》:人们想起童年都是美好的、最难忘的,童年也是人的一生中经常回忆的时光,我看到你们,就想到了我们民族的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来要在你们手中实现,你们是未来的主力军、生力军。希望全国各族少年儿童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摘自习近平六一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2015年6月1日)

课程融合了习书记给予的厚望:“我们”一语就是性别平等教育,就是性别平等意识!性别平等教育才有全国各族少年儿童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性别平等教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大纲》表”述性别平等教育的课程融合

让我们看看《大纲》,参考已有经验,考虑教育制度、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目标,对教育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并作了具体的设计安排。如下表1。

纵观上表:《大纲》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内容是基于学生需要和教育需要,分层、逐段设计安排的。所有学科都可以进行性别平等教育的课程融合,关键是寻找恰当的融合点,我想作为小学思政课教师,就以小学《品德》上思政课为例。如何融合?寻找恰当的融合点。如下表2。

三、“用课例”践性别平等教育的课程融合

课程融合是“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的需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要求:“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设想,假如没有课程融合,性别平等原则就极可能只体现在某些专门的课程中,无法充分体现到“各级各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这样的现象也就很难避免:专题课程教育学生打破性别刻板化,例如数学课仍然传递男生比女生更擅长数理逻辑的性别刻板化印象;舞蹈课上男孩子还是在性别偏见的氛围里,缩手缩脚,无法尽情起舞;体育课上足球都给男孩子踢,女孩子则可以哪里凉快哪待着。所谓“全面贯彻”就成为一句空话。

课程融合还是提高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需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还要求在师资培训计划中增加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但如果培训只是安排教师听一些性别专家的讲座,听时心动,过后不行动,慢慢就淡忘了,效果不会好。如果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课程融合的设计、实施中去,这本身就是最好的体验式、参与式的培训。教师学着做,做中学,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才能切实得到提高。

下面就以我上《品德》思政课为例,这样进行课程融合。

课例:广东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解开心中千千结》,第一课《同桌的你》。

性别平等教育《品德》课程融合的内容对应:一是学科课程教学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二是性别平等学习任务(学习与不同性别者平等互动);三是课程融合教学内容(学习与不同性别者互相关心、友爱,共同合作、分享)。

1.情景导入(3分钟)

数不清有多少回忘记带学习用具,是同桌伸出了援助之手;也记不住有多少次和同桌讨论问题,在争论的面红耳赤之后,我们为找到最佳的答案而欢欣……同桌,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

哪些同学曾经是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们之间的趣事。

2.内容学习(25分钟)(第一课《同桌的你》P1-P6)

上五年级了,老师说要调整座位,我的同桌晓明小声嘀咕:“最好是男生跟男生坐,女生跟女生坐。”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跟晓明同桌两年,一直都相处得很好呀,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今天,晓明和几个男生在聊《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我在旁边听了,很想插话。谁知,晓明忽然大声对我说:“《三国演义》是男生看的书,女生不要插嘴!”书籍有分男生看的和女生看的吗?是不是男生跟女生真的不一样?

今天,好朋友何丽悄悄告诉我:近来,有人背后议论,晓明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我,是不是……难道同桌之间不应该互相帮助吗?怎么会这样?怪不得晓明忽然对我这么凶。好烦啊!

……(学生阅读课本)。

3.师生研讨(8分钟)

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好像上面“晓明”这样的情况吗?男女同學之间应该怎样交往呢?

4.融合点拨(课堂小结4分钟)

男女同学之间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异的。男女同学在相互交往中,能够互相帮助,包容别人的弱点,便会找到真挚的友谊。

上述课例,归纳模式:从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性别平等学习任务—→课程融合教学内容。

这样,我们就应该理解,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全体老师都要参与。融合课程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因此,虽然难,我们还是要迎难而上,而且通过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攻坚克难。而将性别平等教育内容与学科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加以统整,巧妙设计出水乳交融的课程融合,就能不加课时,实现学科教育与性别平等教育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中国妇女报评论员韩亚聪曾讲过一段话:一个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没有赢家。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把性别平等界定为“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近半个世纪后,这一愿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需要通过“正本清源”来由内而外提升性别平等质量。只有源源不断地为“幼苗”灌溉性别平等的雨露,我们的社会人格才能走向完整,也必将步入一个更加友好、和谐、平等的社会,小学性别平等教育需要课程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冯继有.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南[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课程融合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测评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发酵工艺学和生物工程设备课程融合与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