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摇指和音色构成技术探讨

2021-04-06龚曼

艺术评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构成古筝音色

龚曼

摘要:古筝有着细腻且优美的音色,弹奏时,能够给人一种荡漾、悠长之感,因而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乐器之一;其作为我国弹拨艺术当中的一种比较古老的民族乐器,凭借其独特且深厚的民族底蕴,且结合于各种形式的演奏技法,使得其在我国整个民族乐器架构当中愈发受到推崇,且占有重要地位,扮演着关键角色。古筝的流派较多,且在运用摇指方面,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本文结合当前研究进展,首先简要分析了古筝摇指的具体类别与技术特点,探讨了构成摇指各种音色的关键要素,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古筝  摇指  音色  构成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075-03

相比于弓弦、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最为典型且最突出的特点即为用手指进行弹奏,获得乐音流动(由各点连接组成),借此来延展音乐。需指出的是,如果所弹奏的是长时值音符,或者是一些比较新颖的歌唱性旋律,此时,若单凭弹弦振动后自然且规律性衰竭中的延长,那么音乐的连贯性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另外,声音时值所具有的充分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对乐器进行弹拨时,所采用的演奏方法大多是快速同音重复技术,从而实现声音时值的延长,并以此使音乐变得更加连贯,比如“捻指”(三弦)、“密竹”(扬琴)、“轮指”(琵琶)等。在各种弹拨乐器当中,古筝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长时值音符进行弹奏时,或者是对歌唱性旋律进行弹奏时,通常选用“摇指”技术来实现音乐的连贯,保持声音时值的充分。而对于古筝而言,其所用到的摇指实际就是用某一指或者多指,在一根或者多根弦上反复、来回且快速的进行拨弹,以此来发音,通过密集且带有节奏的频率,连接每次发音的点,使之成线,以此保证音乐的连贯以及声音时值的充分。对于古筝弹奏时所用到的摇指技术来分析,由于更能发挥出古筝之特色,因而成为了古筝各种演奏方法当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其发展、创新速度要快于其他演奏技术。本文结合当前实况,就古筝摇指与音色构成技术的关键要素探讨如下。

一、古筝摇指技术概述

所谓古筝摇指,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即为手指围绕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进行各种技法的实际弹奏时,通过音乐的延展以及对不同时值音符的演奏,得到一种带有歌唱性、韵律性的基调。因古筝是一种比较古老且又比较独特的弹拨乐器,在对其进行演奏时,主要通过弹弦振动与自然衰竭的基本过程来构成所需要的音色。在演奏弹拨乐器时,快速且准确的童音重复技术是声音时值得以延长的基础性方法,因此,在对古筝进行弹奏时,要想获得长时值的连贯性,需要古筝演奏者来回、反复性的弹拨手指下的一根或多根琴弦,特别是密集频率发音时,除了要保证声音的连贯以及声线的绵密之外,演奏者在演奏时所用手法、动作还应做到美观、轻柔,这样才能将古筝摇指的要领、技巧发挥出来。

二、筝派摇指的类别分析

(一)河南筝派摇指

针对河南筝曲而言,其在具体来源上,主要包含两大方面:其一,自板头曲(也就是老八板曲体形式合奏)中经分离而得到的古筝声部谱,经有规律性、目的性、针对性的汇总与调和,便能够形成独奏曲;其二,基于河南大调曲子唱牌,或者是由前奏经演化而成的牌子曲为基础而最终形成的独奏曲。针对河南筝曲来分析,其在具体风格上,具有明显的泼辣高亢、明朗粗纩等特点,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延续单音的方法,所采用的是前后摆动手腕,以此来带动大指,快速运动大关节,另外,采用比较经典的连续托劈技法,实现大指大关节摇指。对于此种摇指来分析,其在具体的弹奏方式上,主要有两种:(1)在同一弦上对触弦点进行变化的摇指。对于此种摇指而言,其又被称之为游摇,实际就是在弦上一边游动一边摇指,通常情况下,将与筝码之间有着最小距离处作为摇指的起始位置,以此为出发,不断游动至前岳山。与之伴发而生的通常是音色变化(从虚变实)、力度变化(从弱变强)及音高变化,基于技术角度来考量,游摇所用到的演奏方法与大调曲子主奏乐器坠胡基本相同,且其旋律以表现哀伤居多。(2)同一触弦点摇指。大多是短摇(时值一拍左右),并且多数均强调音头。此种弹奏方法不仅与大调曲子强调结实的字头之间有紧密联系,而且还与大指摇前依靠弦弹奏的发力的弹奏效果一致,联系紧密。

(二)山东筝派摇指

对于山东筝曲来分析,其有着多样化取材内容,而在各种取材当中,多从牌子曲(小板曲)、板头曲(大板曲)中取材,其音调不仅能给人一种刚劲有力之感,而且还华丽明快、悠远深长,另外,在音韵上,往往能让人感受到铿锵悠扬之气息。需指出的是,在山东筝曲当中,所运用的摇指实际就是基于非弹弦手指状态下,在小关节部位的带动下,右手大指快速且准确的运动发力,且与当前比较流行的连续托劈技法相配合,最终便能实现大指小关节摇指。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主要借助大指小关节的快速运动来实现发力,因而在实际弹奏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难以延续较长的时值,摇指的持续性存在不足。现阶段,大多采用的是内戴弹片,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增加了此种小关节摇指的技术难度。

(三)浙江筝派摇指

对于浙江筝曲来分析,其发展根基为民间小调、套曲、丝竹乐等,有着别样的艺术风格,能够给人一种流利华美、淡雅含蓄之感。针对浙江筝派摇指技术来分析,在许多文献中,便有与浙江筝派摇指弹奏方法有关的一些记载。比如1814年由荣斋(清朝)所编写的《弦索备考》当中,便对古筝谱进行了详细记载,其还将古筝摇指称之为“撮儿”。需强调的是,浙江筝所用到的摇指方法,从根本上来分析,即为在前岳山处,用右手小指进行支撑,然后用食指的侧面,以一种合理方式顶住大指弹片,而且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把小指作为轴心,对手腕进行转动,并借此将手指带动,以此使其能够连续。快速的劈托,最终便会形成大指摇。此外,在整个浙江筝曲当中,运用摇指的地方比较多,较之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其除了延续某个单音之外,还借助摇指操作,以一种合理、新颖的方式把乐曲的旋律紧密连接在一起,以此使其更加具有歌唱性、艺术性。

三、古筝摇指的技术特点分析

(一)单指摇

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其主要有两种类型:(1)大指摇。还可将其进行深层次划分:其一,扎桩摇。实际就是将前岳山处当作右手小指的支撑点,用食指侧面将大指弹片顶住,然后将小指作为轴心点,转动手腕部,由其带动手指,进行连续且快速的劈托,最终便能形成大指摇。其二,悬手摇。从根本上来讲,即为把左或右手在琴弦上悬停,然后用食指的侧面,叮嘱大指的弹片,最后将手腕进行摆动,使之将手指予以带动,借此做出连续性劈托动作,最终便可完成大指摇。(2)食指摇。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即为采用手腕根部,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抵住前岳山处,然后把它当作支撑点,用大指指尖部有目的性的顶住食指弹片,对手腕进行相应摆动,最终便能形成食指摇。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还可利用悬手方法来进行弹奏。

(二)二指摇

(1)由中指与大指相组合形成的二指摇。在手腕带动下,由中指、大指在各弦上,做快速、连续且同向、同时性的勾剔、劈托,由此而形成。在实际弹奏过程中,可用食指侧面将大指弹片叮嘱,也可反过来进行。(2)由食指与大指相组合而成二指摇。在手腕的带动下,在不同的弦上,由食指、大指快速、连续且同时、同向进行抹挑、劈托而成。(3)由名指联合大指而形成的二指摇。在手腕的作用下,在各弦上,由名指、大指连续、快速、同向且同时进行劈托、打摘而成。在弹奏过程中,可用食指的侧面将大指弹片顶住,也可反向操作。(4)将中指与食指相组合形成二指摇。在手腕的作用驱使下,在不同弦上,由中指、食指同时且同向进行抹挑、勾剔(快速、连续)而成。(5)食指与名指组合。在手腕作用力下,名指、食指在各个弦上做连续且快速的抹挑、打摘(同时、同向)而成。(6)名指与中指相组合。在手腕动作驱使下,由名指、中指在各个弦上进行连续且快速的勾剔、打摘,最终而形成。

(三)三指摇

(1)将中指、食指、大指组合在一起而形成三指摇。于手腕动作驱使下,中指、食指、大指在各个弦上做同向、同时且连续、快速的抹挑、劈托、勾剔等动作。(2)由名指、食指与大指相组合而成。在手腕的作用力下,在不同弦上,由名指、食指、大指相同方向且同時性的进行打摘、抹挑与劈托(连续且快速)。(3)名指、中指与大指组合成三指摇。名指、中指与大指在手腕的作用下,在不同弦上同向、同时进行打摘、勾剔、劈托等操作(快速、连续)。(4)名指、中指与食指组成。名指、中指与食指在手腕作用力的驱动下,在不同弦上进行同向、同时并且连续、快速的打摘、勾剔、抹挑。

(四)四指摇

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名指、食指、大指、中指在手腕带动下,在不同的弦上进行同向、同时并且连续、快速的勾剔、抹挑、劈托、打摘等动作。

(五)其它

(1)扫摇。这个技术是一种组合技术形式,技术根基为中指重勾组合于大指的托、劈、托,后经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大指摇指与中指重勾的组合。(2)弹摇。其在具体的弹奏方法上,实际就是在摇指的同时,不参与摇指的某个手指对其它琴弦进行弹奏,从而形成其它声部。(3)双手摇。实际即为双手同时摇指,可以是单指,还可以是二、三、四指摇皆可,这种方式应用最为普遍。

四、摇指音色构成的要素分析

(一)点

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其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为弹奏的着弦点,其二是弹奏的触弦点。(1)触弦点。实际就是在古筝的弦长当中,琴弦与手指所接触的具体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古筝有效弦长当中,存在2个触弦点,对于这两个点而言,其在具体发音上,有着不同的音色,而且还是古筝演奏当中比较常用且具有明显特征性的音色效果。其中一个触弦点位于前岳山周围(大约一寸处),而在方向上,平行于前岳山的方向,前、后呈现为一条明显的直线。在这个点上弹奏,音色清脆且结实,此外,对于旋律声部来分析,在演奏时大多位于此触弦点上。而对于另外一个触弦点来讲,位于各弦的前岳山与此弦琴码之间处(约1/2位置处),基本平行于琴码的方向,但是其与上述触弦点不同,其前、后呈现出的并非直线,而是斜线。在此点上弹奏,音色有一种绵长、柔和之感。(2)着弦点。即为指尖弹奏或者弹片时,与琴弦之间所接触的深浅。通常情况下,手指上所佩戴的弹片在具体的着弦点上,需要位于弹片的顶端到胶布的上方中间处,这样才能较好地控制着弦的深浅,而且发音也比较饱满。如果着弦点存在过浅的情况,那么此时会仅用弹片的顶端,发音会比较单薄,而且给人一种虚浮感。

(二)角

实际就是弹片在触弦时与琴弦之间所形成的角度。(1)平行。实际就是弹弦的各指头平行于所弹各弦,由此所产生的发音。若基于这个角度来弹弦,弹片对琴弦所施加的是一种横向用力,压力比较小,而且声音也比较平缓,当连续使用某一指法时,能够让音与因之间变得更加连贯。(2)斜下方。弹弦的各指头用力发音于所弹各弦的斜下方,如果以此角度弹弦,弹片对琴弦会形成一定压力(从上往斜下方),然后发音,声音有力,而且还有较强的颗粒性。在大指扎桩摇过程中,所用到的“劈”便为向琴弦内侧斜下方弹弦。(3)斜上方。当古筝以此角度来进行弹弦,弹片对琴弦提起(从下至斜上方),其主要有两种发音效果:其一,在具体弹法上,与拉弓射箭相似,即手指向斜上方把琴弦提起,借助由此所形成的反弹力,把此弦放开,然后便能够发出较饱满、清晰且稳定的音响效果;其二,在向斜上方提起时,以最小力度的弹弦,形成轻盈缥缈且动人的音色。

(三)气

气实际是指发音前,或者发音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气息状态。需要指出的是,气实为力形成之根源,其密切相关于发音的效果。比如较强力度的发音,都是在气息处于吸气后然后呼气的同时而发出的,而对于比较弱的力度发音,一般对气息状态有着并不严格的要求。

五、结语

综上,古筝不仅有着纯净柔美的音质,而且还有着余韵绵长的声音,演奏者只要选择合适、妥当的演奏技法,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演奏,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演奏效果。古筝弹奏中所用的摇指,基于演奏方法不同,形成了多种风格特点,而且还诞生了诸多弹奏技术。本文通过对构成古筝摇指各种音色的要素进行剖析得知,点、面、角、速、气等均为其重要要素,在古筝弹奏时,应善于抓住要素及音色构成技术,不断强化弹奏技法,提高弹奏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军.古筝演奏技术之"摇指"及其运动方法[J].乐器,2019(04):46-49.

[2]姚盛俊.浅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以“托劈”“摇指”“轮指”的发展为例[J].大众文艺,2010(24):13-14.

[3]王运.古筝右手悬腕大指摇在作品中的运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9(03):185-192.

[4]陈天航.古筝演奏中音色的体现及把握探析[J].艺术评鉴,2018(10):53-54.

[5]容邵.古筝摇指中"力度"与"气息"的应用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6(07):173-174.

[6]王莹.关于古筝摇指技巧中"力度"与"气息"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9(05):22-23.

[7]刘春熙.古筝乐曲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及意义[J].大众文艺,2015(23):155-155.

[8]王温豪.浅谈古筝演奏中的技术难点——摇指[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8(05):20-21.

[9]卢向忱.刍议古筝摇指技巧的使用及其教学策略——以《云裳诉》协奏曲为例[J].教育艺术,2017(03):48-48.

[10]黄雅星.古筝摇指技法的特点及流派探究[J].艺术评鉴,2019(10):48-49.

猜你喜欢

构成古筝音色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