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设适合儿童内在需求的课堂教学

2021-04-06葛艳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低段教学话语体系思维方式

葛艳霞

摘 要:低年级学生由于处于低龄化,大脑未完全开发,数学课堂上会出现学生的内在需求没有激活、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方式不对等、师生间的话语体系有差别等问题。在低段的数学课堂中,激活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前提,体察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关键,融入学生的话语体系是保障,这“三位一体”是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表现。

关键词:内在需求;低段教学;思维方式;话语体系

一、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日本作家有岛武郎曾经说过:“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逐渐远离了儿童的心灵,我们明显的不能像儿童一样去感受和思考。”反复品读这句话,想想我们的课堂教学,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中常常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思考怎样解决一个问题,怎样解释给学生听,怎样让学生理解。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受,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他们是否真正地理解掌握了呢?正是因为教师成人化的表达方式,使得部分学生感觉数学课堂枯燥无趣,充满挑战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早早地就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了。

(一)内在需求未激活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会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对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进行预设,但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或者他们的方法,并不是教师所能预设到的,教师只是在揣测学生的需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遇到过学生做口算题的时候,每道题都得通过掰手指头来解决的情况。对此,笔者觉得很困惑,因为我们的课堂上讲过三种方法来解决退位减法,以15-9为例,第一种方法:15分成10和5,10减9等于1,用剩下来的1和5相加,得到6.第二种方法:9可以分成5和4,15先减去5等于10,10再减去4等于6.第三种方法:做减法的时候可以想加法,9加几等于15?因为9加6等于15,所以15减9等于6。其实,教师从自己的预设出发,认为运用这三种方法可以快速地解决问题,却忽略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接受程度。学生在此之前,可能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在家里教的时候,就是借助掰手指来帮助孩子学习减法,但是到了学校,这种方法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冲突,孩子的固有思维不能一下子发生转变,他还是会沿用掰手指的方法。但是遇到考试的时候,在限定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每道题目都通过掰手指来解决,时间上也不允许。所以在新授课的时候,教师遇到班级内个别学生用掰手指解题的,不能批评他们,但是可以运用小棒等学具,鼓励学生多操作,多去说计算过程,熟练了之后,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上的方法解决问题,掰手指这种方法就会逐渐不用了,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二)思维方式不对等

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除了自身大脑没有完全发育,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上慢一点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将自己成年人的思维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接受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结论在成年人看来非常简单,成年人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却忽视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往往导致儿童的不理解和一头雾水。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这一单元时,遇到过一个问题:小明家在学校的西北面,那么学校在小明家的哪个方向?成年人不用思考就会知道答案,西北的对立面是东南,所以学校在小明家的东南面。这个问题在成年人看来非常简单,只要稍微地想一下就能知道答案,但是对学生而言,这样光靠脑子想想,答案是很难想出来的,就算想出来也不一定对。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以形象直观的思维来辅助思考的阶段,此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是不对等的,这种高难度的抽象能力对他们来说有点遥远,一时半会儿不能理解。所以在教学认识方向这种抽象的内容时,需要让学生画图来解决问题,在草稿纸上首先画出方向标,然后根据题目给的信息画出小明家和学校,最后根据画的图来判断学校在小明家的哪个方向。

二、创设适合儿童内在需求的课堂教学

创设适合儿童内在需求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研究学生的内在需求、思维方式和语言体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习的兴趣,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低段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情境,往往只是一幅图片,通过教师的简单描述,学生知道了这幅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数学教材不同,数学绘本的情境是一个完整具体的故事,学生通过阅读整个故事,可能会把自己代入到这个故事中去,这样对情境中的问题可以理解得更深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涉及到“数一数”“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涉及到“认识100以内的数”,二年级下册有“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些内容都是低段学生初步认识数,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绘本把这些分隔的单元都集中在一起,而绘本《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就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数学课堂中。

(二)采用多样的组织形式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如果教师整节课都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孩子就会觉得数学课枯燥无聊,课刚开始的时候还会听一听,但是过不了多久思想就会开小差。多样的組织形式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这一单元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拉住绳子来帮助学生了解比较两种物品的长度时,需要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选择班上任意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同学观察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这样课堂的气氛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学生都很乐意上数学课。

(三)融入学生的语言体系

低年级的儿童处于语言发展初期,他们不像成人一样能快速地理解书本上的专业术语,所以教师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多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儿童化的语言。也可以多去观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是什么样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在说话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加上丰富的肢体动作,能让学生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三、结束语

在低段的数学课堂中,激活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前提,体察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关键,融入学生的话语体系是保障,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创设出适合儿童内在需求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春新.守护童年生态:数学教学的人文回归[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8.9.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外国语小学)

猜你喜欢

低段教学话语体系思维方式
图文式板书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