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开挖初期支护阶段导洞内粉尘颗粒物特性研究*

2021-04-06吴玉鹏周翠红王建宏冯利华王彦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1年3期
关键词:粉尘颗粒物通风

吴玉鹏 周翠红 王建宏# 冯利华 王彦莹

(1.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北京 102617;3.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着重要意义[1]。与此同时,地铁施工中产生的粉尘严重影响了施工人员健康[2],而其中PM2.5、PM10由于可被吸入肺泡,对人体危害更加严重[3-5]。长期暴露在高浓度颗粒物下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和肺损伤等[6-7]。有研究表明,施工扬尘已经成为城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8-9]。隧道施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焊接、锚喷等工艺,不同施工技术下的粉尘污染也不相同[10]。暗挖法因其操作环境相对封闭,产生的颗粒物不易排出,会导致地下施工环境恶劣[11]。国内外对地铁施工环境颗粒物的研究多是针对颗粒物释放源。赵文彬等[12]21通过对锚喷机受力分析的研究,运用相关流体力学知识提出锚喷产尘的4种方式;CHEN等[13]对比了现存的3种锚喷机(干喷、湿喷、混合喷)的运行方式,阐述了锚喷机的产尘机理。此外,通风系统是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4],隧道施工通风通常采用压入式、抽出式或混合式[15]。DIEGO等[16]模拟了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下进行通风时空间压力的变化。在颗粒物接触水平方面,现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铁投入运行后乘客的暴露水平。KAM等[17]对比了洛杉矶地面和地下地铁系统乘客的暴露水平;PARK等[18]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了首尔大都会PM10含量。

综上所述,当今对地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研究很少,本研究针对工期长、工种多、施工人员工作时间长的初期支护(以下简称初支)阶段进行研究,对导洞内产生的污染物种类进行检测,再将其中成分超标的污染物进行单独研究,最后建立车站模型,使用数值计算软件Fluent进行模拟以揭示区域粉尘难以扩散的原因。此研究能为地铁车站隧道施工污染物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1 仪器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

实验所用仪器主要包括:AKFC-92A矿用粉尘采样器;FC-1A粉尘采样器;GXH-3011A便携式红外CO分析器;ZC-Q便携大气采样器;8530桌上型粉尘测定仪。

1.2 实验方法

实验地点选择北京某个在建的地铁暗挖车站,将地铁按施工内容不同分4个区域:上料区域位于负2层锚喷主机处;喷射区域位于负3层站台层锚喷机喷枪旁;焊接区域位于负2层;公共区域也位于负2层,此处施工人员较多,作业内容多样(土方开挖、装运出渣、钢筋固定等)。对地铁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有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汞、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镍、二氧化锡、一氧化碳、砷、溶剂汽油、铅烟、镉、铬、锑、铜烟、锰,共采集126个样品,然后根据一系列职业卫生标准和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标准,对样品中的粉尘和有毒物质进行测定。

经检测发现,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过高,需对粉尘进行进一步研究。实验布点如图1所示,在车站主体150 m范围内进行布点,共布置55个点位,分别在每个点位距地面1.4 m处测定PM2.5和PM10。

图1 测量点位布置Fig.1 Measurement point layout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区域污染物分析

基于样品分析结果,根据式(1)计算污染物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质量浓度计)。1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按8 h计,若不足8 h仍以8 h计。

CTWA=(C1T1+C2T2+…+CnTn)/8

(1)

式中:CTWA为PC-TWA,mg/m3;C1~Cn为监测到的某一污染物不同质量浓度,mg/m3;n为不同浓度总计个数;T1~Tn为C1~Cn下相应的持续接触时间,h。

污染物PC-TWA分布见表1。不同区域内的粉尘浓度有较大差异,其中上料区域总粉尘(水泥粉尘)PC-TWA为97.05 mg/m3。公共区域和焊接区域铅烟和铜烟浓度总体高于上料区域和喷射区域,这是因为铅烟和铜烟主要由焊接产生,公共区域在焊接区域的下风向位置,因此焊接区域产生的铅烟和铜烟会随着气流扩散到公共区域,使得这两个区域的铅烟和铜烟浓度较高。上料区域和喷射区域总粉尘(水泥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水泥粉尘)的浓度均超过标准限值,其他污染物均未超标,其中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溶剂汽油、锰的浓度波动较大。

表1 不同区域各污染物PC-TWATable 1 PC-TWA of polluta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mg/m3

将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溶剂汽油、锰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锰与二氧化氮相关性只有0.21,与一氧化碳的相关性为-0.22;而一氧化碳与二氧化氮的相关性为0.79,相关性较强,这两种气体主要由焊接作业产生且都属于气态污染物,在导洞内扩散规律相似。

2.2 工况对PM2.5和PM10的影响

为探究地铁开挖初支阶段不同工况产生的PM10和PM2.5浓度,取施工面附近点位所测的连续5 d的PM10和PM2.5进行分析。

如图2所示,不同工况产生的颗粒物浓度区别很大,喷射混凝土、格栅架设、土方开挖时PM10分别为25.70~31.30、7.46~11.40、2.29~2.60 mg/m3,PM2.5分别为17.20~25.90、7.00~10.10、1.93~2.19 mg/m3。喷射混凝土时颗粒物浓度范围波动很大,主要是因为在喷射混凝土过程中,粉尘颗粒的产生及运动过程相当复杂,同时与喷射物料中粉尘的性质和喷射工艺有很大关系[12]23;格栅架设时产生的颗粒物浓度波动主要跟焊接时长有关;土方开挖时产生的颗粒物浓度波动范围较小。我国暂未制定职业场所颗粒物接触限值,但是颗粒物浓度远远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PM10、PM2.5的24 h平均限值(0.150、0.075 mg/m3)。

图2 不同工况下PM10和PM2.5质量浓度Fig.2 PM10 and PM2.5 concentration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统计不同工况下PM2.5/PM10(质量比),结果见图3。3种工况PM2.5/PM10均在0.5以上,说明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PM10中,PM2.5占主导,可见PM2.5的防治是以后主要研究方向。后文的数值模拟也着重围绕PM2.5展开。格栅架设的PM2.5/PM10最高,基本在0.9以上,土方开挖其次,喷射混凝土最低但波动最大。颗粒物粒径越小,沉降速度越慢,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越长,因此施工时需要靠辅助通风或者除尘设备来降低隧道内粉尘含量。

图3 不同工况下PM2.5/PM10Fig.3 PM2.5/PM10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注:图中A、B均表示等值线密集处;箭头指示颗粒物主要流动方向。图4 颗粒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布云图Fig.4 Average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contour map

2.3 污染物总体分布

由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污染物来源复杂,有时会出现混凝土喷射效果不好需要补喷、局部焊接的情况。分别取PM2.5和PM10平均值绘制等值线云图,结果见图4。A点处的等值线比B点处更密集,这是因为A点附近有2号竖井,竖井与外界大气连通使得附近污染物容易扩散,因此颗粒物浓度衰减很快。由图4还可以看出,颗粒物主要沿箭头方向流动,是因为该车站施工区域内有3个竖井,竖井之间形成循环气流影响颗粒物的浓度分布。施工现场的通风采用的是压入式通风,该通风方式只能驱散小范围内的颗粒物且效果不佳。竖井间形成的自然气流可以作为地下通风的动力,这种自然气流也会对粉尘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由于其只依靠自然风而不需要能耗,可能会是未来地铁施工通风的发展方向[19]。

3 数值模拟

3.1 计算模型

利用Fluent对隧道内的粉尘扩散分布进行模拟。地铁施工过程中粉尘的扩散属于气固两项流,采用离散相模型(DPM)描述颗粒物的运动。直接对流体相求解N-S方程,离散相通过计算流场中粒子运动得到。采用标准模型模拟三维湍流,创建离散相喷射源求解耦合流动。RNGk—ε模型是基于N-S方程重整化群分析理论提出的,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尤其适用于旋流的模拟,因此选择RNGk—ε模型模拟隧道内部粉尘流动情况。

3.2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对车站进行建模并对粉尘流动情况进行Fluent模拟,因实际施工过程中工况较为复杂,往往伴随着多个工况同时施工,为了提高模拟精度,此次模拟仅针对锚喷作业进行时粉尘的释放和扩散规律。图5为车站1号竖井和2号竖井之间的隧道模型,为了使计算数据在网格间精准传递,布置六面体网格,该模型右侧为进风口,左侧为出风口,中间半弧形圆柱为尘源(即施工面)。

图5 车站隧道模型Fig.5 Station tunnel model

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绘制距隧道地面1.4 m水平面PM2.5分布,结果见图6。PM2.5主要集中在施工面附近,随着施工的进行隧道内PM2.5浓度不断上升,再随着进风口的风流逐渐扩散到施工隧道其他区域,图中标记部分虽然距离施工面有一定距离但却出现了较高PM2.5浓度,且在该区域附近PM2.5出现了明显的浓度断层。图7展示了施工面附近速度流线和PM2.5分布,PM2.5主要集中在距离施工面较近的前两个弧形拱洞区域内。这是因为顶部的弧形结构导致了气流漩涡的存在,使PM2.5在此处聚集而难以扩散,这也能解释图6标记区域的现象。因此,目前的隧道结构不利于PM2.5的扩散,在实际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图6 距隧道地面1.4 m水平面的PM2.5分布Fig.6 Distribution of PM2.5 concentration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1.4 m from the tunnel ground

图7 施工面附近速度流线和PM2.5分布云图Fig.7 Velocity streamline diagram and dust concentration cloud diagram near the construction surface

取污染源同侧距离墙壁2 m且高1.4 m处,绘制监测和模拟的PM2.5浓度图,结果见图8。监测与模拟的PM2.5浓度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0~15 m处,PM2.5浓度下降速率较快;15~35 m处,PM2.5浓度有上下波动;35 m之外,PM2.5又开始平稳降低。因此在15~35 m区域内应当增加额外的辅助通风或者除尘设备。

图8 监测与模拟的PM2.5质量浓度Fig.8 Monitoring and simulation of PM2.5 concentration

4 结论与建议

地铁有修建工期长、施工环境复杂、施工环境恶劣的特点,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污染物下会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基于北京某地铁车站开挖初支阶段导洞内污染物检测结果与粉尘颗粒物特性,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 分别在地铁施工的4个区域内进行污染物检测,发现总粉尘(水泥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水泥粉尘)含量超标,喷射混凝土产生的PM10和PM2.5浓度最大,为了降低喷射混凝土造成的污染可以使用湿喷工艺或者采用机械上料的方式以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对人的危害。

(2) 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PM2.5/PM10可知,开挖导洞时3种工况的PM2.5/PM10均大于0.5。格栅架设时的PM2.5/PM10基本在0.9以上,因此相对于喷射混凝土所产生的颗粒物更难沉降,需要借助辅助通风或者除尘设备来降尘。

(3) 模拟和监测的PM2.5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着距离的增加PM2.5浓度出现先迅速下降再波动最后再降低的过程,隧道结构对粉尘扩散有较大影响。

猜你喜欢

粉尘颗粒物通风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如何有效进行粉尘控制与清理
住宅室内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及预测研究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
高压粉尘防爆电机过厚粉尘层的形成与分析
高炉出铁场粉尘高效捕集系统优化及实践
浅谈民用建筑通风空调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矿井通风方法及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策略探析
对于我国环境空气颗粒物术语定名的建议
关于环境领域英文符号PM2.5 中文名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