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价值维度与实践路径

2021-04-06

青藏高原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民族群众

李 露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开展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通过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了国家经济、教育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和谐、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产生了深远影响。“十三五”期间,根据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的现状,党和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落实在民族地区中小学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并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的普通话水平和相关教育教学能力,以提高深度偏远地区学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水平,促使民族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2020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80.72%,比2000年的53.06%提高了27.66个百分点,总人口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比例大幅度提升。[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推广普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要扩大普及范围,还要提高普及质量,不同区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外把握好学校传递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做好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将教育资源配置向弱势群体和困难地区倾斜,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强国先强语,强语助力强国。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在民族地区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意相通。

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是全体人民更多更好地感受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21世纪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该法律的实施明确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正式地位,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做出了正式规定。该法律的颁布对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和持续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好桥梁作用,促进不同区域与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2013年8月,国务院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成为全社会生活各个主体和领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规范化。[3]201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规划,指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具体落实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规划中的具体任务,提升各部门对语言文字事业的统筹能力,提高其管理水平。对在民族地区进一步扩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范围,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确定了目标和方向。[4]2021年7月为加强学前儿童的普通话教育,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的通知》,支持青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学前儿童的普通话能力提升行动,抓住幼儿时期的关键学习期,为夯实终身发展基础、帮助个人成长成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基础性作用。[5]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中首次提出的重要表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相关教育理论与教育政策。[6]《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于2019年2月印发,对实现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和进入教育强国队伍提出总体目标。提出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优质教育,推动各级教育的高质量普及,振兴西部地区教育,不断提升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7]2020年5月,为推动西部地区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支持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认真完成校园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任务,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基本用语和用字。鼓励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平台进行远程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8]在党和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文明素养,完善民族地区教育的保障机制。推动民族地区的教育振兴,为民族地区培育优秀的人力资本。[9]

当今信息化时代,语言能力成为人与人交往沟通的一种基本能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样成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则成为促进国家发展、教育质量提高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有学者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看做是一种教育资源,能够促进教育公平。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不仅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目标。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与强大的文化软实力。[10]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语言文字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也日渐显著。人与人之间不论是经济交往还是文化交流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媒介作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多民族、多语言。其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有助于加强民族地区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对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保障。语言文字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也是形成意识认同的重要基础。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民族地区群众之间的相互沟通,在相互理解中逐步形成中华民族认同,这也是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前提和基础。[1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规定的普通话和规范字,是民族地区群众之间不断交往与沟通的结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其沟通与交流中得到传承与延续。在民族地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使各民族增加交往机会,实现有效沟通。深入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有助于改善民族地区落后面貌,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渠道,是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路径。[12]

二、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价值维度

(一)政治层面: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增强“五个认同”

“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在新发展阶段,民族地区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相关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促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中华文化、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伟大祖国的认同。通过不断深化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与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局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保障民族地区群众的相关权益,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途径,更关系到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建设。[13]首先,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是党和国家以及各民族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各族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构成了现今中华民族团结一体的繁荣局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广泛使用使各民族群众形成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同,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其次,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而中华文化的绵延发展同样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和普及,并不代表着各民族的特色文化会被代替。各族群众通过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将各民族文化向外传播,创造性地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最后,对国家的认同来源于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统一的语言文字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根基,也是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国家的文化根基。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五个认同”的关系图

1.增强中华民族认同

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伟大祖国的建设过程中,各族人民群众都奉献了智慧与汗水,各族人民群众都应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义务。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汇聚而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家庭共同繁荣,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依靠各族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让各族人民群众掌握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知识学习、信息获取和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可以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带动民族地区群众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消除不同地区的语言沟通障碍,更好地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往来,从而形成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14]

2.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个体被群体文化所影响产生的感受,相比于民族认同,有着更深远的内涵。只有达到文化认同,才能进一步实现其他层面上的认同。千百年来,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精神纽带。作为文化认同的载体,语言是文化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和思维工具,语言表达可以展现出当代社会文化现象和活动。作为人类认知和了解社会的工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文化认同的形成,是各族群众凝心聚力的纽带,能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日常生活沟通中深入人心,有助于人民群众学习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认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3.增强中国共产党认同

各民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民族地区样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热爱党、拥护党,服从党的领导已经成为各族人民自觉行为。要加快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必须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深入离不开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只有在民族地区全面普及,广大民族地区群众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相关政策,将制度安排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贯彻落实。通过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普及率,使广大民族地区群众做到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语言能力,树立全局意识,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4.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

制度认同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关于制度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价值认同、情感体验和现实行动的总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这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识。[15]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与民族观,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全面加强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表自身的看法与意见。不仅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在国家事务中提出合理诉求,而且为其在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必要的能力素质,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掌握其发展规律。

5.增强伟大祖国认同

国家是民族共同体长期发展演进的结果[16],国家认同是一国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风俗、国家主权、政治制度、法律法规、道德价值等与他国进行对比,由此产生对本国的认可而形成的归属感。[17]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是多民族国家保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国家认同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国家认同是由国家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进程逐步建构而成,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政治载体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的紧密结合,带动各族群众自觉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逐步形成国家认同,不断积累各族群众的政治认同。语言文字相通能够不断加快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往来,形成和巩固各民族人民之间融洽与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经济层面: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语言文字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工具,语言文字相通是进行经济往来的前提。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语言隔阂基本消除,民族地区大批劳动力从农牧区转向城市,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学者在藏族青年的语言能力与社会地位关系研究中发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密切了民族地区群众之间的经济往来,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支出在教育总支出中的比重,对民族地区青年提升个人素质,增强社会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熟练掌握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是实现民族地区青年社会流动的基础条件。[18]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在移民中通用语言文字的熟练程度可以帮助其从事收入较高的工作,拥有语言技能往往会提高被录用的可能性。[19]就如同在国外,英语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见解,并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一样。[20]在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经济层面的价值体现在少数民族群众通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竞争力与收入水平。另外,民族地区的企业拥有天然的原材料资源优势,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语言文字交流的壁垒。[21]但仍有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只会本民族语言,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加之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本研究通过选取2015年到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表1)以青海省为例,青海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与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也在逐年递增(表2)。

表1 全国居民按东、中、西部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表2 青海省2016—2020年三大产业发展情况

从中不难发现,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要留住乡土人才,立足于地区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振兴当地特色产业。在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农牧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通过人力资本为导向,一方面使农牧民掌握并流畅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减少与外界沟通的障碍,转变成职业技能强、个人素质高的新型劳动者,从而促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增收,另一方面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大。以互联网为平台,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民族地区青年能够走出去,激发了民族地区青年就业创业的热情,加快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带来了民族地区的产业增收。

(三)文化层面: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立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方面。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手段。[22]作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象征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经过不断地规范化和标准化形成,成为各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交流和交融过程中的共同选择。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供通识教育,给各族人民提供通识理论,促进民族地区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3]

我国广大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特色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要激活这些资源,增强民族地区的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的发展,语言文字起到了关键性的传播作用。文化事业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进行文化表达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更是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实用工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广泛开展,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向外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24]

根据群体行为模型(图2),在一个群体中群体行为离不开个体行为。群体的外界条件对群体最终的绩效和满意度起到根本性作用。群体过程和所要完成的群体任务都会对其最后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少数民族人口数中藏族153.35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25.23%,回族89.94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14.78%。土族21.58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3.5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广泛书写与使用,是密切各族群众联系的方式。民族地区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环境为广大群众构建了沟通的基础,使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相通,有利于促进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使各族人民汲取新的文化知识,激发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体认同感。在具有共同语言符号的基础上,经历共同的群体过程,达成共同的群体任务,从而达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各族人民享受现代文明的美好生活。

图2 群体行为模型图

(四)社会层面: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育优秀人力资源

教育,特别是现代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创造力的关键。教育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培育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对外交流沟通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深入推广普及,已成为民族地区群众的共同需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个人对外沟通能力的提升,能够获得更多的展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有学者通过对“三区三州”的贫困特征进行研究后发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脱贫方面具有很大经济价值,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促进个体语言资源的价值实现与个体人力资本的增能,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民族团结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5]

本研究选取了青海、西藏、宁夏、新疆和云南五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大的省(自治区),通过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每万人中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分析(表3、表4)。发现我国民族地区人口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尤其是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大幅度增长,这得益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逐步普及。其中在民族地区“民考汉”学生与“民考民”学生的高考成绩出现了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学习,会在高考志愿填报与专业选择上拥有更多的余地。[26]以青海省为例,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小学733所,招生84241人,在校生507745人,小学净入学率99.84%,专任教师28798人。全省共有初中263所,招生73923人,在校生224530人,初中净入学率98.86%,专任教师16833人。全省共有高中阶段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39所,招生77832人;在校生215234人,该阶段毛入学率91.79%。在民族教育方面,全省民族中小学590所,占全省中小学学校总数的53.54%。其中:民族小学439所,占小学学校数的59.89%;民族初中110所,占初中学校数的41.83%;民族普通高中41所,占普通高中学校数的38.68%。由此可以说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在民族地区的逐步开展,切实使少数民族群众获得了语言红利,满足了民族地区学生的语言学习需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基础科学文化水平和对外交流能力,共享了发展机遇,增进了人民福祉。[27]

表3 2020年民族地区每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 (单位:人/万人)

表4 2010年民族地区每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 (单位:人/万人)

三、进一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开展农牧区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活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与民族地区区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民族地区群众只有克服在语言文字沟通上的困难,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更好地发展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民族地区特别是农牧区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需攻坚克难的重点地区,这些重点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引导人民群众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对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要求,应当制定符合民族地区实际语言状况,适合民族地区群众学习并易于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计划。根据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要求,将培训活动落实到每家每户[28];其次提高各级政府用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活动的经费支出比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活动不能脱离实际,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开展培训活动的难度更大,所需要的资金更多,而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相较于中东部地区又相对滞后,因而政府在培训活动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精准聚焦,合理进行民族地区培训互动的财政资金配置。比如青海省的农牧区普通话培训工作就得到了国家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2020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划拨资金,在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三区三州”青壮年农牧民和基层干部普通话示范培训。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乡村、边远地区普通话水平不高的青壮年农牧民和基层干部(乡镇干部和村社干部)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在受益群体上提高青壮年农牧民和基层工作者普通话应用能力。最后是要将普通话培训与民族地区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在民族地区的农牧区,语言不通是阻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劳动者职业技能匮乏,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制约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而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就业技能、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家庭收入、促进产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工作和有力措施。[29]要提高农牧区青壮年生活水平,实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振兴,必须要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基础上,加大对青壮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创业水平。在民族地区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活动的同时,也要注重保障他们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既保证国家通用语言在民族地区的积极推广,也注重对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的有效保护。[30]

(二)发挥学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战场作用

扶贫必扶智,让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民族地区提升优秀人力资本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而通用国家语言文字教育在培育优秀人力资源,促进学生与外界的交往沟通方面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成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核心。

民族地区学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行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面:一是大力加强学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将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纳入各级各类校长和教师业务培训工作,促进校长、教师和学生自觉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教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课堂应用能力,并确保各类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等级、各民族学生具有较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少数民族学生明白学习并流畅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为了在就业、收入和教育等方面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31]二是构建校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的浓厚氛围。民族地区学校通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如举办校园普通话比赛,把校园普通话普及计划贯彻到全体师生,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同时依据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的不同,推进因校施策、因人施策,实现在民族地区校园精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32]三是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进行教学。自2016年以来,青海省利用专项资金开始做好国家统编教材的教师培训,目标是帮助教师把握住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做好学生正确的引领,提高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截至目前,青海省全省所有使用汉语授课的中小学学生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学习。国家统编教材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特殊的育人作用。有利于让民族地区学生得到既公平又高质量的教育。为助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奠定语言基础与情感基础,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路径。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统编语文教材前,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程的课前预习,逐渐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思维品质,促进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将自己充分融入到课程环境中,创设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效率。[33]

(三)构建助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

当前在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农牧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群众学习普通话的公共文化设施还不够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能得到保障。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将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做到质量与效率并存,公平与持续并进,切实保障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以提升其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更加均衡。民族地区的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应大力健全城乡协同发展机制,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在省、市、区和乡镇各级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对图书馆与文化馆的选址进行合理布局,并在各服务平台配备志愿者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推广,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各服务平台的知晓率和数字平台的点击率,[34]二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民族地区基层文化服务水平相对落后,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限。民族地区应逐步改善基层文化设施条件,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建设乡镇文化站与阅览室,定期对相关书籍进行更新。鼓励具有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本民族人才留在基层,不定期的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当地群众进行沟通,创造通用语言沟通环境,[35]三是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着眼于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各方资本的注入,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月、经典书籍朗诵等相关活动,使民族地区的基层群众有机会并能够更加广泛和活跃的参与到公共文化体验活动中,使民族地区广大群众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健全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主体共同参与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强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互联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满足民族地区人民不同年龄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青海省为例,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青海省结合实际省情、精心策划、全力动员、广泛宣传,以“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推普活动,取得良好的推普效果。利用微博、微信、手机等不同渠道,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向民族地区不同群体发出普通话推广周的推广使用普通话倡议,扩大宣传范围,增加推普周的区域影响力,使国家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等社会知晓度大幅度提升。

(四)利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平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语言技能是获得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贡献。通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熟练使用,民族地区群众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化阅读,丰富精神世界。据统计,“十三五”初期,我国成年国民包含期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图书综合阅读率为79.9%,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8.4%,手机、互联网的数字化书籍阅读率为64.0%。到“十三五”工作末期,图书的综合阅读率为81.1%;其中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9.3%,上升0.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9.3%,提高了15.3个百分点。[36]数字化阅读率的提高从某一角度上说明了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语言文字传播的形式可以借助现代数字化手段。

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短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师资力量薄弱,学生需求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师资供应形成不平衡局面,线下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技能的掌握。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平台则可以作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路径,随着语言文字运用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日益紧密,借助互联网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可以利用下面几种方式推进。首先可以利用相关政府机构政务平台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效益推广,号召广大民族地区群众投入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行动中来。其次可以鼓励民族地区群众利用已上线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测试软件等进行自主学习,并对测试成绩优秀的学员进行奖励。激发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与积极性。并对相关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学员随时随地学习,实时展现学习结果,为学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提供精准指导。[37]同时对民族地区群众学习相关APP开通免流量设置,以减轻贫困地区群众学习负担。[38]比如青海省目前已在15个深度贫困县启动实施“推普脱贫攻坚”普通话学习App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海南州共和县,黄南州同仁县、尖扎县、泽库县,玉树州玉树市、囊谦县、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果洛州玛沁县、班玛县、甘德县、达日县、玛多县全省15个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中18至45周岁不通普通话的青壮年劳动力。将现代人工智能服务与普通话学习培训相结合,民族地区群众实现在家即可自主学习,普通话学习做到“时时可学,处处可纠正”。最后民族地区要鼓励挖掘适合民族地区以及各方言区教师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资源。享受互联网数字平台的教育公共服务,为民族地区教师提供线上课程,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学习并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教师再次进行线上培训。

结 语

新时期着力建成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只有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力度,将国家通用语言更好的融入到学校教育,内化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地区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实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满足感与幸福感。推动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育人体系,构建高质量教育平台,进入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民族群众
我们的民族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