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手能力培养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

2021-04-06

科学咨询 2021年4期
关键词:劳技剪纸动手

金 青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000)

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时期,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劳动与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能让学生同向共进、以做促思、以思导做,让小学生在“做”中发现、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创新、在“做”中感悟,有助于同时开发学生的手和脑,这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学习有积极作用。

一、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劳动与技术这一学科应运而生,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手法、教学理念,都发生了积极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因此,大部分劳技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都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方法。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教学进度,但学生更像是学习的机器,没有足够的参与感,导致劳技知识浮于表面,这有悖劳技教学开展的初衷[1]。另外,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多次的实践操作,但在实际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学生一般就进行一次,至于效果如何、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则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其次,很多技能中都蕴含着一些道理和意义,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技能的传授,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却没有提起,导致学生文化素养缺失,没有充分体现劳技的价值。

二、如何基于动手能力开展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

(一)加强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获得,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意识地多给予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2]。例如,学习三年级劳技上册“剪纸团花”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找一些剪纸的图样,如喜字、福字、小老鼠、小猪、梅花等,然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说一说里面的图形是什么,以便活跃班级的氛围。然后,教师再拿出一张没有剪裁过的彩纸,告诉学生这张彩色纸是有“魔法”的,它可以在“智慧人”的手里千变万化。然后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我国民间艺术家剪纸的视频,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教师要对我国的剪纸技术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如: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其在形式上分有对称图案剪纸和不对称图案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等。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魅力,激发学生动手操作欲望的同时,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然后,教师再给每个学生分发一定的材料:彩色纸、剪刀、小刀、直尺、铅笔等,然后带领学生从最基础的团花(团花的制作很简单,可以横竖对折,也可以斜折,外框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折叠后,在最上面画出纹样,然后,再挖去多余的部分)学起。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比较简单的团花成品(如图1)然后,让学生观察该团花是由哪种基本花纹构成的,并鼓励学生尝试折叠和绘画花纹(学生们在折叠的过程中,会发现可以横折、竖折也可以斜折)。然后,教师再将该花团进行折叠,让学生进行比较,看自己所画的花纹是否正确,并进行及时改正。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挖去花纹中间的部分,制作团花。这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花纹的线条中间没有留空余的地方、挖空时出现挖烂的情况、成品不对称等。这时,教师要在一旁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多次尝试,待所有学生都完成后,教师可以从中选出几幅比较好的作品进行表扬。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一举多得。

图1

(二)加强学生的合作感,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协作的功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例如,在小学劳技三年级上册“福字台历”的教学中,由于该课题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地方比较多,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效率。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每4到6人分成一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材料:美工刀、有一定硬度的彩纸、插槽、销子等。然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材上的内容,向学生说一说制作台历的重点难点,如怎样把平面做成立体、怎么使台历立起来、插槽什么怎么用、美工刀的使用方法和安全事项等。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两节课的时间,参照课本上的内容制作台历。教师在一旁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和建议。时间一到,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并说一说小组的制作想法,然后,在全班投票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个,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以便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经验。

(三)加强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赏和同学的表扬,因此,在实际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持久地进行劳动操作[3]。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角落开辟一个“劳动成果展示厅”,将学生在劳技课上制作的所有成熟作品进行展示,以供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借鉴和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班级文化,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劳作实践的价值,激发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定期在班级里组织一些“主题劳技比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参赛,教师在所有参赛作品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几个,对其创造者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等。总之,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找到劳技的价值,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学科,它也对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有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的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劳技兴趣和劳技创造力,使学生爱上动手创造。

猜你喜欢

劳技剪纸动手
我也来动手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剪纸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剪纸
剪纸
剪纸鉴赏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