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岛礁某部官兵皮肤病的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

2021-04-06王玉连周韬宁宇张敏杨吉丹吴建华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红火蚁岛礁皮肤病

王玉连,周韬,宁宇,张敏,杨吉丹,吴建华

南沙群岛地处我国南部海域,大部分位于北纬10°以南,属海洋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7 ℃,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常年高温、高湿,且日照时间长,辐射总量大[1]。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加之驻岛礁官兵的高强度军事训练及繁重的巡逻任务,使得皮肤病成为当地高发疾病之一。部分皮肤病治疗周期较长,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较易对驻岛礁官兵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此外,一些皮肤病具有一定传染性,而驻礁官兵多为集体生活,容易引起区域性传播,造成部队战斗力下降,甚至非战斗性减员。因此,做好皮肤病防治工作,是医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对驻岛礁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特点拟建立相应的防治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3-6月因皮肤病就诊于南沙某岛礁医院门诊部的驻岛礁官兵,共637例次,其中:男性566例,女性4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26.1岁。

1.2 研究方法 对于门诊确诊的病例,按照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同一皮肤病复诊记为单次病例,同一患者同时患2种或2种以上皮肤病分别计入病例次数。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对于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特点及病史。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的相关标准,对驻岛礁官兵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类统计[2]。

2 结果

在637例次患者中共发现15类51种皮肤病。其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发病率较高,3类皮肤病占患病总数的70%以上;其次为动物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所占比例均大于10%;细菌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皮肤良性肿瘤、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仅占总数的13.34%;其他类型皮肤病如黏膜皮肤交界处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较为少见,见表1。湿疹、红火蚁蜇伤、足癣、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病发病率较高,所占比例分别为18.84%、10.99%、10.05%、8.32%、7.85%,见表2。此外,有2名患者为皮下结节性质待查。

表1 驻岛礁某部官兵皮肤病的分类情况

表2 驻岛礁某部官兵皮肤病病种分布情况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驻岛礁官兵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类型主要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动物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而物理性皮肤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气候环境因素。该岛礁位于南沙群岛中部,属海洋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湿、高热、高盐,环境条件差。本次调查中湿疹发病率最高,其病因复杂,通常由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岛礁天气炎热、汗液刺激、紫外线辐射等外界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温暖潮湿的环境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加之岛礁官兵训练易出汗,训练服不能及时换洗、靴子透气性差等因素,使岛礁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岛礁位于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强度高,故驻岛礁官兵被紫外线晒伤的概率较高。与何勤国等[3]报道不同的是,本次调查统计中日晒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驻岛礁官兵越来越重视紫外线对皮肤危害及防晒意识的不断提高有关。此外,随着我国对岛礁建设的推进,室内训练设施不断完善,也降低了日晒伤的发生率。(2)食物结构因素。由于岛礁远离大陆,食物采取定期补给的方式,主要以冰冻的鱼、虾、牛肉、羊肉等为主。部分驻岛礁官兵对此类动物蛋白性食物易过敏,进食后可诱发或加重湿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岛礁饮食普遍偏油腻、辛辣,这对痤疮及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有一定影响。(3)年龄因素。驻岛礁官兵多数为青年男性,为痤疮好发人群。本次调查中78.79%的痤疮患者处于17~30岁,因此痤疮发病率较高。在这一年龄段,雄激素水平增高,皮脂分泌旺盛,毛孔堵塞造成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感染,是引起痤疮的主要原因。病毒性皮肤病如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为皮肤科门诊常见病例,发病率在青壮年时期达到最高。此外,驻岛礁官兵训练强度高,体力消耗大,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是病毒性皮肤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4)有害生物的入侵。 红火蚁蜇伤占动物性皮肤病的89.74%,为本次调查中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这与近年来开展岛礁环境绿化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有关。大陆运来的土壤、苗圃、草皮、木材、货物、蔬菜等都可能导致红火蚁的入侵[4]。此外,岛礁高湿、高温环境特别适合红火蚁生存及繁殖。红火蚁的繁殖能力很强,对人类有攻击性,且红火蚁蜇伤比一般蚂蚁蜇伤症状重、病程长,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因此对岛礁红火蚁的防治尤为重要。(5)精神因素。封闭式管理、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多变的作业环境、各种战备警戒状态,加上长期远离亲友、娱乐活动少、活动范围小等因素,使得部分官兵常常感到疲惫、失眠、压抑、焦虑、精神紧张[5]。研究表明,神经精神障碍可能是某些心因性皮肤病的基本发病因素[6-7]。本次调查中常见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脂溢性皮炎等可能与精神紧张、焦虑及睡眠障碍有关系。

本次调查中包括1例疥疮及1例水痘患者。2例患者均为登岛之前发病,均未引起重视,途中病情加重,登岛后至岛礁皮肤科门诊就诊,确诊后立即予隔离治疗,经过后续调查,未发现其密切接触者被感染。驻岛礁官兵多为集体聚集生活,如果传染性皮肤病未被及时发现、隔离及控制,很容易造成疾病区域性流行,影响官兵身心健康,甚至削减部队战斗力。此外,皮下结节性质待查2例,由于无法行皮肤病理组织学检查,未给出明确诊断,建议患者下岛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验、检查以辅助诊断。

在驻岛礁官兵中皮肤病的发病率较高[8-9],且病种较多,影响驻岛礁官兵的身心健康。为提高驻岛礁官兵的生活质量及部队战斗力,拟提出以下防治对策:(1)针对岛礁气候和环境特点,加强开展常见皮肤病的防治宣传工作,以及多种形式的皮肤病相关科普教育。(2)调整驻岛礁官兵的饮食结构,合理膳食,敏感体质尽量避免进食海鲜等易致敏性食物,痤疮、脂溢性皮炎的患者尽量控制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3)对红火蚁伤人事件加强重视。如对可能引入红火蚁的媒介加强检疫、在红火蚁常活动区域设立警示牌、及时清理垃圾及杂草、开展扑杀毒蚁行动、户外训练时应做好防护工作等。(4)推进医疗设施建设。针对岛礁常见皮肤病,完善相关医疗设备,比如各种病毒疣刮除治疗所需的刮勺,治疗痤疮的红蓝光治疗仪,这些仪器成本低,简单易操作,治疗效果佳,不良反应少。(5)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关注官兵心理健康,通过多种方法缓解驻岛礁官兵的心理压力,如设立心理门诊,开展心理咨询,对来访官兵进行心理疏导;定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高驻岛礁官兵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及自我调节能力;加强文化娱乐建设,使驻岛礁官兵在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此外,官兵登岛之前,需完善皮肤病的筛查工作,特别是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

猜你喜欢

红火蚁岛礁皮肤病
致命红火蚁再度现身
红火蚁来势汹汹 九部门联合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小狮子和红火蚁
No.3 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清平乐·祈愿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岛礁物资补给任务规划模型
体系作战条件下岛礁作战中辅助决策问题研究
中国电信南沙七岛礁4G基站光传输接入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