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cy、D-D、S100及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关系研究
2021-04-06买宁马海霞
买宁,马海霞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1.神经内三科;2.检验科,河南 三门峡 472300)
后循缺血性眩晕是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1]。与前循环比较,后循环缺血性事件在临床上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且确诊率较低。有研究指出,脑内内啡肽水平上升会引发迷路动脉痉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局部供血供氧不足,最终出现眩晕[2],后循缺血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多以眩晕为主,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呈升高的态势[3-4]。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血管炎性反应为其主要病理基础。同型半胱氨酸(Hcy)通过影响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参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变基因表达的活性,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指明,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5],但高水平Hcy水平变化与眩晕关系如何,现少见相关文献报导。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为一种新型炎性因子,其可以水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产生炎性介质,使血管内皮发生损伤,进而促进粥样硬化形成[6]。D-二聚体(D-D)与机体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可判断机体有无出现炎症反应。Purrucker等[7]则首次证实S100钙结合蛋白(S100)对后循环缺血和非血管源性眩晕的诊断具有一定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并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所涉及的炎症因子Hcy、D-D、S100及Lp-PLA2的血清浓度,并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眩晕患者90例,根据病史CT、MRI、TCD等将其分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48例)和非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42例)。依据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患者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20例)和重度组(13例)。此研究已获医院伦委会许可。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入选标准 ⑴符合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8]:50岁以上发病;突发与头位有关的眩晕,持续时间短暂;⑵主诉眩晕或头晕,眩晕发作时伴有1种或多种脑干缺血症状,临床持续时间不一,可反复发作;⑶头颅MRI(MRA)、经颅多普勒(TCD)、头部CT(CTA)和颈部动脉彩超检查,有一项或多项异常结果,证实后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或狭窄、闭塞。
1.2.2 非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入选标准 ⑴发病在一周内;⑵评估血管未出现突出异常;⑶无神经缺损症状。
1.2.3 排除标准 ⑴高热;⑵近期输血;⑶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患;⑷合并恶性肿瘤;⑸严重肝肾功不全;⑹合并外耳源性眩晕或外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⑺存在认知障碍。
1.3 方法
1.3.1 一般资料 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给予其神经系统体格和辅助检查。
1.3.2 指标检测 所有入选者于入院次日晨抽取肘正中静脉血6 ml入抗凝管,全部血液标本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后存放待测。⑴Hcy:使用美国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仪采用循环酶法进行。⑵D-D: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⑶S100: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酶标仪检测450 nm波长读数。⑷Lp-PLA2:将检测卡、稀释液及待测样本放置在20~25℃环境中,拆开检测卡包装,取样本100μl,加入到150 μl样本稀释液中并充分混匀,取混合好的血样100 μl加入加样孔,室温放置15 min,在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对检测卡进行校参,然后进行测量记录。试剂盒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⑸血脂检测: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去游离甘油法检测甘油三酯(TG)水平,直接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化学修饰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行t检验,三组及三组以上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应用二元回归Logistic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响因素;Pearson分析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和非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Hcy、D-D、S100及Lp-PLA2水平比较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的Hcy、D-D、S100及Lp-PLA2水平均高于非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P<0.05)。见表1。
表1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和非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Hcy、D-D、S100及Lp-PLA2比较(±s)
表1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和非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Hcy、D-D、S100及Lp-PLA2比较(±s)
?
2.2 不同眩晕程度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Hcy、D-D、S100及Lp-PLA2水平比较 不同眩晕程度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Hcy、D-D、S100及Lp-PLA2水平比较,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眩晕程度Hcy、D-D、S100及Lp-PLA2水平比较(±s)
表2 不同眩晕程度Hcy、D-D、S100及Lp-PLA2水平比较(±s)
注:与轻度组比,①P<0.05;与中度组比,②P<0.05。
?
2.3 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单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分析,TC、TG、LDL-C、HDL-C、Hcy、D-D、S100及Lp-PLA2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单因素分析[n(%)]
2.4 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多因素分析 Hcy≥12μmol/L、D-D>0.55 mg/L、S100>1.50μg/L及Lp-PLA2≥200 ng/ml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多因素分析
2.5 Hcy、D-D、S100及Lp-PLA2关系 Hcy分别与D-D、S100及Lp-PLA2呈正相关 (r=0.243、0.371、0.358,P<0.05),D-D分别与S100、Lp-PLA2呈正相关 (r=0.421、0.393,P<0.05),S100与Lp-PLA2呈正相关(r=0.523,P<0.05)。见表5。
表5 Hcy、D-D、S100及Lp-PLA2四者间的关系分析
2.6 Hcy、D-D、S100及Lp-PLA2单一指标及联合诊断价值 Hcy、D-D、S100及Lp-PLA2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均高于各单一指标检测(Z=0.030、0.027、0.021、0.044,P<0.05)。见表6、图1。
图1 Hcy、D-D、S100及Lp-PLA2单一及联合检测值分析
表6 Hcy、D-D、S100及Lp-PLA2单一指标及联合诊断价值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其椎底动脉及分支缺血导致脑血流循环障碍,血流速度下降,脑组织灌注减少,进而影响到前庭功能[9],前庭功能若一旦出现供血不足和功能障碍,即可引发眩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多因素参与的慢性炎症过程,多种炎症因子均可诱导血管壁局部炎性级联反应发生。
Hcy一直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在外周血中含量不高,故浓度升高会预示血管病变[10-11]。也有学者推测Hcy可能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只是动脉粥样硬化代谢过程中的一个产物[12]。有学者认为D-D可参与炎性反应过程,一定水平的D-D能刺激内皮、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3]。出现粥样硬化后,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均会发生程度不一的异常,使得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损伤的内皮细胞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表明,发生血小板聚集,凝血趋势增强,从而纤溶系统得以激活,D-D水平提高。S100在体内外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生物活动[14],Lp-PLA2由成熟的巨噬、T淋巴、肥大细胞合成和分泌,可与LDL结合,水解LDL上氧化的磷脂,生成新的促炎物质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5]。Zhou等[16]学者指出,Lp-PLA2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其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预防及预后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的Hcy、D-D、S100及Lp-PLA2水平均高于非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P<0.05),提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Hcy、D-D、S100及Lp-PLA2水平出现异常,上述指标的异常均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本研究还依据眩晕严重程度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行轻、中、重度分组,发现三组Hcy、D-D、S100及Lp-PLA2水平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且Hcy分别与D-D、S100及Lp-PLA2呈正相关,D-D分别与S100、Lp-PLA2呈正相关,S100与Lp-PLA2呈正相关,进一步证实Hcy、D-D、S100及Lp-PLA2四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疾病进展,且Hcy、D-D、S100及Lp-PLA2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患者的眩晕程度,用以评价患者的病情。推测原因,上述指标升高促进了脂质斑块的沉积,加剧了细胞缺氧、缺血性损伤的程度,进而加重了患者眩晕。
本研究发现,Hcy≥12μmol/L、D-D>0.55 mg/L、S100>1.50μg/L及Lp-PLA2≥200 ng/mL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Hcy、D-D、S100及Lp-PLA2四者间均呈正相关性,可通过其都有介导释放炎症介质,使得炎性细胞趋化、黏附在血管内皮的作用,并通过各种炎症信号通路共同介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症的发生来解释。本研究中,Hcy、D-D、S100及Lp-PLA2对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4项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75%和78.57%,其诊断价值均高于各单一指标检测的敏感度和灵敏度,提示临床可对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患者行Hcy、D-D、S100及Lp-PLA2的检测,当4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者,应警惕其有无出现眩晕的情况并判断其眩晕的严重程度,及时加以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Hcy、D-D、S100及Lp-PLA2与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密切相关,上述指标浓度的升高提示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患者可能出现了眩晕,应警惕并加以干预,且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