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篮球运动课程的思政机理探索

2021-04-05刘武军向剑锋王海飞杨红丹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思政

刘武军,向剑锋,王海飞,杨红丹

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500

引言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同学科的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1]。篮球运动自身存在丰富的思政元素,其运动本质和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高度契合。篮球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也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因此对高校篮球运动课程思政的机理进行研究,从理论基础到实践融合做到精准思政,不仅可以丰富高校篮球运动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而且可以提升篮球运动课程的德育价值。

1 课程思政诞生的背景及高校篮球运动课程思政的意义

1.1 “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

2016 年12 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3],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系列政策文件(表1)。政策文件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宗旨与要求从宏观到微观进行了顶层设计,表明了国家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

表1 2019 年国家出台的课程思政方面的文件

1.2 构建高校篮球运动课程思政体系的意义

新时代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让学校教育承担起民族文化的继承、传播和推广的责任[4]。高校篮球运动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核心课程,而篮球运动自身是一项团队性运动项目,蕴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尤其是在进攻与防守、速度与节奏、观形与造势、强盛与弱败、质量与数量、空间与地面、全面与特长等方面蕴含深刻的哲学原理和思政元素。研究高校篮球运动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并挖掘其思政元素以构建篮球运动思政体系,既可以丰富篮球运动课程本身,增加篮球运动的精神内涵,又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对于丰富篮球运动的教学内容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高校篮球运动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篮球运动的形成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上的,它自身攻守对抗的对立与统一是篮球运动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最基本特征,它揭示了篮球运动内部与外部矛盾相互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源泉。将篮球运动中蕴含的哲学原理与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与质变规律相融合,而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武器,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需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5]。运用唯物辩证法与高校篮球运动哲学原理进行有机结合,运用课堂教学自然表达出来,从而引领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6]。

在篮球运动技战术运用和比赛中,其引申含义能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团队的集体主义精神,技术运用的顽强拼搏,比赛中的尊重规则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体现。在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凝练出与爱国主义情怀、科学主义探究精神、积极拼搏的体育精神为代表的思政元素,这些思政元素能够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素养的培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学科素养培育过程中能够极好的体现高校篮球运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所展现的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通过篮球课堂,结合篮球运动中的拼搏精神,可以充分展示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教化和感染学生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优秀的品质。篮球运动的创造性是篮球运动发展之魂,通过篮球运动的技术运用和战术使用的创造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篮球运动的思想精髓与唯物辩证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工匠精神、体育精神、创新精神相融合,为篮球运动课程铸魂,是实现高校篮球运动课程精准思政的理论基础。

2.1 篮球运动的哲学基础与对立统一规律的契合

篮球运动反映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攻守与对抗、速度与节奏、高矮与内外、观形与造势、强盛与弱败、质量与数量、空间与地面、全面与特长的对立与统一,是篮球运动在矛盾中发展的基本特征(图1)。

图1 篮球运动的哲学规律基础示意图

图1 揭示了篮球运动内部与外部矛盾相互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源泉[7]。例如,篮球比赛包括进攻和防守两种形态,每一次进攻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投篮攻击,进攻结束以后需要及时进行防守,所以每支队都力求攻守兼备、攻守平衡。进攻与防守是篮球比赛的基本形式,篮球运动中攻守平衡对于一支球队战术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进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促进防守技术的进一步提升,防守技术的提升反过来同样有利于进攻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进攻与防守始终是对立统一的,篮球运动的哲学规律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高度契合。

基于篮球运动这一属性,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就必须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启发学生思考并抓住篮球运动的内部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运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篮球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确立正确的篮球理念,增强对篮球运动演变规律的理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正确处理好事物的主次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篮球人生,在比赛的某个时间段总会有波澜起伏,在局面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不能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专注,在局面不利于自己的时候不能自暴自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和突破,坚信总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在篮球竞赛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篮球运动的哲学规律,坦然面对比赛暂时的失利和阶段性的成功。

2.2 篮球技术的变化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契合

篮球技术中的三大基本技术运球、传球、投篮,是经过几个时段的演变,才形成现有的共性特征,同时随着规则的改变新的技术新的方式方法孕育而生,这又进一步推动了规则的修改(表2)。投篮技术的演变是从由低到高扔球动作方式到腹前投篮的动作方式到原地单手肩上的动作方式再到低手、高手、反手、抛投、扣篮的动作方式;运球技术的演变是从手段单一到逐渐强调前臂、手腕、手背、肩膀协调发力到变向运球再到强调攻击性、战术性的决策应变能力;传球技术的演变从手段单一到传球方式、手段增加再到与投篮、运球结合更加紧密。在防守强度的增加和规则修改的刺激下,篮球技术在不同时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进步,现代篮球运动正在朝着快速发展和形式创新的轨道向前奔腾。

从篮球运动三大基本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篮球技术是为了不断适应规则和防守强度,从而最终取得胜利而不断发展变化发展的,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出任何事物(事件或物质)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近似螺旋式的不断向前运动变化中[8]。因此在讲授篮球技术时,应注重讲解和示范篮球技术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则变化,让学生理解篮球技术发展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意识,学会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结合规则的变化和要求让学生领会篮球技术的创新。同时,应要求学生在环境变化中完善自己,引导他们根据环境的变化规划自己的目标,积极适应各阶段的发展要求,练就符合时代要求的过硬本领。

表2 篮球技术变化的阶段性特征

2.3 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与质量互变规律契合

篮球竞技能力的提高是由多元因素累加的结果,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客观因素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和篮球技术的数量及质量,主观因素包括心理品质、战术意识、知识技能、个性心理等。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一般有几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掌握全面、正确的篮球基本技术动作达到规范和熟练的程度把掌握的技术动作有效组合成为比赛中实用的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在比赛中应对各种变化具有灵活和合理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掌握理解篮球技术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根据个人特点,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特长技术,具备一定的篮球竞技能力。这个过程是篮球训练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促成了竞技水平的提高,其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表3、图2)。

表3 篮球竞技水平提高的影响因素

图2 篮球竞技能力提高过程示意图

在篮球教学、训练及竞赛过程中,应把唯物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融入篮球运动的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篮球技战术的练习,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练习篮球技术,切实提高篮球运动竞技水平,培养学生踏实努力的学风,能够充分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运动技能的评价方面,教师应让学生理解明白运动技能改变的规律,运动技能水平提高的背后是大量的技能练习,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运动技术水平才会提到提升。因此,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懂得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9]。

2.4 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成就与爱国情怀的契合

篮球运动1896 年传入中国,经过不同时期的传播,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篮球运动蓬勃发展,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及我国篮球竞赛制度的建立,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日益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成就包括竞技篮球代表队的优异成绩:男、女球队逐渐成为亚洲霸主并走向世界;群众篮球运动广泛开展,校园篮球运动深度普及;著名篮球运动员及裁判员走向世界展现出良好的职业风貌,等等。

中国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一定成就,究其原因在于: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正是国家在体育领域的支持,让篮球健儿全力为国争光成为现实。在党的领导下,体育领域深化改革,为群众篮球和校园篮球繁荣发展提供了动力。其二,中华民族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无数的篮球前辈致力于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让中国篮球运动的竞技水平、普及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他们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积极拼搏,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教师可以采用人物介绍的方式,发掘牟作云、钱澄海、蒋兴权、宫鲁鸣、姚明等在我国篮球运动发展进程中的代表人物的奋斗经历,以此鼓励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习惯,培养其爱国主义的情怀,激励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在此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10]。

2.5 篮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与科学主义探究精神的契合

篮球运动中,技术动作结构和篮球飞行的轨迹涉及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表4)。

表4 篮球技术中的运动生物力学知识点

移动技术实际上涉及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人体相对于地面所做的任何位移,都取决于人体对于地面的作用力以及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传接球中篮球飞行的轨迹需要符合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定律,即:篮球在流体中,不同部位的不同压强让旋转的篮球飞行稳定。运球技术则牵涉牛顿第二定律(即加速度定律)和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按拍球的部位不同,球反弹起来的角度就不同。在投篮技术中,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轨迹是物体在空中的抛物线,出手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能决定球命中的概率。持球突破技术反映了身体重心的高低与突破速度的关系,身体重心越高,向突破方向的移动越容易,但重心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二次加速的水平速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篮球技术中的动作表象和运动轨迹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合作探究、小心求证、开拓创新,探究和找寻运动技术表象背后蕴含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意识,发现表象背后的规律,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篮球技术学习的效果,养成规范、标准的动作习惯,实现篮球运动在身心方面的育人目标[11]。

2.6 篮球运动中的引申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

将篮球运动引申出的思政元素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团队之精、技术之功和比赛之美,在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待挖掘和凝练的思政元素(表5)。

表5 篮球技战术的引申思政元素

篮球运动的团队之精。篮球运动技术战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和思政资源。篮球运动的目标就是依靠团队的力量,赢得比赛的胜利,团结协作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前提和保证。在篮球竞赛组织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团队的力量以及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树立集体主义精神,荣辱与共,共同面对团队的失利和成功。

篮球运动的技术之功。篮球技术的功能不仅在于强身健体,而且更在于教化育人。运球技术体现的是人与球的协调配合和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传球技术代表着分享,将球传导到更有利的队友手中,个人利益不能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要为集体利益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突破技术蕴含着观察和判断,在突破的瞬间和过程中要随时观察防守的变化和队员的移动,善于思考并在瞬间做出决策,选择更加合理的得分方式。投篮技术代表坚决的态度,在决定投篮的一瞬间,是目标的坚定和渴望,必须要有充足的自信。在技术教学中,要把技术包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结合技术的动作方法在无形之中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技术学习中体会技术背后蕴含的做人道理,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篮球运动的比赛之美。参与篮球运动就要遵守篮球运动规则,篮球技术的运用范围受制于规则,篮球竞赛参与者必须遵守篮球运动规则,合理运用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去赢得比赛。教师在篮球竞赛规则的讲解中,要努力讲透规则,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规则意识,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守法公民[12]。篮球比赛中,按照球场位置和技术特征可以分为组织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和中锋5 个位置。在全场5v5 比赛中,每名队员会根据自身特点充当相应位置的球员。教师在组织学生比赛中,可以借用球员位置角色,培养学生的角色扮演能力,利用球场礼节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规范意识。在比赛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拼搏,在比分落后甚至失利时,引导学生勇于接受失败,总结原因;在比分领先甚至取胜时,要提醒学生如何正确面对阶段性的成功。也就是说,教师应以胜不骄、败不馁的体育精神启发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实现以体育人的功效。

2.7 教师的工匠精神与体育精神的契合

图3 教师工匠精神的要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而体育教师的成长更需要“工匠精神”,其自身工匠品格的塑造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教师的工匠精神首先体现在专业素养的提升上,要对体育课堂永怀敬畏之心,不断打磨课堂质量,在竞赛组织、运动技能讲解、技术动作示范、职业道德、思政内涵、职业素养、体育精神、师德师风、工作状态等方面全方面提升自己,时刻注意引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时,体育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充分体现一名体育教师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13]。

体育教师的知识传授,身教大于言传,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工匠精神,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体育教师只有热爱体育教学工作,关心学生成长,尽职尽责,对于从事的运动项目具有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不断创新体育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才能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耐心、执着地进行引导。体育教师的工匠精神会通过运动技能的传授而不断地散发光辉。教师利用体育课堂,结合体育运动中的拼搏精神,充分展示教师的职业素养,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爱岗敬业、科学创新、精益求精、勇于拼搏等优秀品质。在篮球课程教学中,师生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学习伦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提高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14]。

3 构建高校篮球运动课程思政体系的思考

构建高校篮球运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就是是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篮球运动的方方面面,这是实现三全育人格局的有效手段(表6)。

表6 高校篮球运动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从篮球运动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中,可以凝练出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科学探究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拼搏奋进精神、社会道德规范、法治精神、遵规守规精神、突破自我精神、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12 个一级思政教育元素指标[15]。体育教师应深入浅出,采用契合式、植入式、点睛式、案例式等不同的融合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篮球课堂教学、课外篮球活动、课余篮球训练、篮球竞赛、校园篮球运动文化建设等教学环节,实现篮球运动课程思政教育的全覆盖。体育教师应采用讲授与讨论、启发与探究、训练与实践、竞赛与角色、体验与感知等方法,在高校篮球运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规划、训练的组织与实施、竞赛的组织与保障、竞赛成绩、篮球精神文化建设等教学细节上融入思政元素,构建高校篮球运动课程的思政教育体系。

4 结语

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要想实现高校篮球运动课程思政的精准化,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将篮球教学内容过程化,无论是在理论的讲解还是在技术战术的实践练习上,都需要注重介绍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以及篮球运动背后所存在的隐性教育价值,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体会得出问题的答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要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情感态度等进行引导,做到思政元素的精准渗入,使学生在掌握篮球技术战术的同时,让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以此实现高校篮球运动课程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篮球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幼儿篮球运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