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河网地区规划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思考
2021-04-04王海洋高芳岚张哲铭
王海洋,高芳岚,张哲铭
[1.江苏海创水保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2.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审批局,江苏 苏州 215000; 3.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河道管理所,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规模急速扩张,高度集约化的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有方兴未艾之势。与此同时,园区的建设将大范围压占、挖损土地和破坏原地貌及植被,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纵横的道路、密布的硬化,致使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人们普遍认为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平原河网地区因地势平坦开阔、水流平缓顺直,水土流失及其防治一直不受重视[1]。结合规划园区建设,分析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特点,针对其水土流失特点,因害设防、因地制宜,提出防治措施,为今后规划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理清思路,为规划园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1 规划园区水土流失特点
1.1 扰动面积大
园区生产建设项目分布广、类型多样、数量多且分散。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压占、损毁,使得区域微地形改变,原地表植被破坏,土地裸露,土壤抗蚀性大大降低,受降雨、风力、重力、径流冲刷作用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1.2 扰动时间长
园区规划年限应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限一致,一般为5~10年,施工周期长,扰动时间久。园区“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完成后,入园项目陆续进驻,届时大量生产建设项目施工工作面将在无防护措施条件下,土壤长时间受到侵蚀,引起水土资源损失、生态环境恶化。
1.3 挖填土石方量大
入园生产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挖填总量是巨大的。土方在开挖、堆置、转运及填筑过程中,在降雨等外营力作用下,降雨径流携带松散土体后,含沙量加大,汇流后进入附近市政排水系统或水体,造成市政排水系统堵塞或河道淤积,影响其行洪排涝功能,造成园区内涝等自然灾害。
2 规划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编制重点
最近几年,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水土保持率被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区域环评、区域洪评等正逐渐成为园区生产建设、产业布局、综合发展等区域规划的重要前置条件[2]。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在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编制过程中的技术思考。
2.1 土石方综合平衡
目前,各类园区类生产建设项目缺乏土石方处置专项规划,土石方未进行综合调配,土石方的处置往往以单个入园生产建设项目为局限点,土石方得不到合理配置和利用,随意开挖、堆置、倾倒现象严重,造成城市景观破坏、河道填埋[2]。因此,在规划阶段编制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是十分必要的,以对土石方进行综合平衡、合理调配。园区建设过程中,土石方来源主要有清基工程(表土剥离)、拆迁工程、场平工程、道路管网工程、河道清淤工程、建构筑物工程、桩基础工程和绿化工程。产生的土石方类型主要包括表土剥离产生的表层耕植土、拆迁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桩基础施工产生的钻渣泥浆和地下空间开挖产生的一般土石方。在水土保持区域评估中应按照不同功能区、不同建设时序对不同类型的土石方进行综合平衡,并针对性地提出水土保持措施。
(1)表层耕植土。园区现状占地类型以耕地为主,表层耕植土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较高,可用于园区后期建设的绿化覆土。按照“能剥尽剥、能覆尽覆”的原则,表土剥离厚度为30~40 cm。区域评估中需设置表土堆放场对剥离的表土进行临时堆置,并布设临时排水、沉沙、拦挡和覆盖等防护措施。为方便管理、防护和后期综合利用,表土按照“大分散小集中”的堆放原则就近堆放,并对后期绿化完工后剩余的表土提出综合利用方向,用于园区附近区域土地整治项目或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同时建议园区管委会会同相关部门出具耕地剥离与再利用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表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建筑垃圾。园区内现有村庄、高耗能企业、落后产能企业需拆迁、拆除,届时会有大量建筑垃圾产生。区域评估中需提出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落实建筑垃圾的处置责任,交由园区管委会统一负责、处置,并与相关处置企业签订建筑垃圾处置协议。
(3)淤泥。园区内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产生大量淤泥,在水土保持方案中,由于河道规模不大,传统的做法是就近设置淤泥干化场,淤泥固化后用于绿化区域底层回填。而对于园区河道综合整治来讲,一般规模较大,涉及河道众多,产生的淤泥量较大,传统的方法占地面积大,固化时间久,容易产生二次水土流失,对周边空气和环境也会造成污染。因此,在水土保持区域评估中需提出采用移动式淤泥机械脱水固化机,固化后的淤泥社会化综合利用,可用作砖瓦和水泥等建材的原材料,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4)钻渣泥浆。园区内建筑物、基坑围护、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浆,选用的泥浆防护和处置方式不当,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根据入园项目特点,在区域评估中需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处理方式,要求入园生产建设项目签订泥浆处置协议,由园区管委会统一组织和管理。针对点型项目,提出设置泥浆池和沉淀池,配备小型离心机脱水固化,固化后的泥浆用于园区绿化区域底部深埋;针对线型项目(如高架桥),由于高架桥桥墩数量多、跨度长、产生的泥浆量大,提出按照不同标段各配备2台移动式泥浆固化机械,固化后的泥浆用于园区绿化区域底层回填,真正做到泥浆不落地。
(5)一般土石方。入园生产建设项目基础开挖、地下室开挖、场地平整会产生大量的一般土石方,这些土方在开挖、堆置、转运和填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在区域评估中应对单个入园项目首先进行内部土方自平衡,对开挖的土方不能及时回填的,每个入园项目区内布设一处土方中转场,用于中转自身回填土方,并布设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临时防护措施;对每个入园项目产生的多余土方,在园区选取几处大型的土方中转场,用于中转、平衡各入园项目多余和不足的土方。园区建设完成后,剩余的土方就近用于坡地造景。
土方中转场入口处应设立标识牌,标识批准文号、土石方种类、数量和范围、管理人员、监督电话等,并对相应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中转场周围应设置围墙,围墙顶设置2 m高的防尘网,围墙外侧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出入口位置应设置洗车平台,并配备一套洗车污水处理设备,尽量做到洗车用水循环使用;中转场内堆置的土方表面苫盖彩条布,场内布设一套排水、沉沙措施。
2.2 防治措施体系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是以防治新增水土流失为目标[3],以遵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总体要求为原则,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为方针[4],以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为起点,合理、科学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做到统筹兼顾,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5]。
根据园内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同防治分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形式、水土流失的特点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的六大指标,在对主体工程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类别和特性、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施工工艺等特点,形成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6]。
入园生产建设项目施工前应在项目区四周布设临时围栏或围墙,使项目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施工出入口应设置洗车平台,并配套洗车水净化系统,避免车辆将泥沙带出项目区,污染周边道路;施工单位入场前应剥离表土,剥离的表土临时堆置于设置的表土堆放场并加以防护,后期用于项目区绿化覆土;项目区周边应布设临时排水沟,末端接沉沙池,降雨径流经沉沙池沉淀达标后,排入项目区周边水体或市政雨水管网;建筑物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做好边坡防护设施和基坑降水疏干设施,基坑周边设置挡水坎,防止项目区雨水漫流入基坑,影响基坑稳定性;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布设泥浆池和沉淀池,并配备小型离心脱水机,泥浆固化后用于绿化区域底层回填;开挖的土方不能及时利用回填的,临时堆置于设置的土方中转场并加以防护,场地平整后剩余的土方统一采用封闭车厢的车辆运至设置的大型土方中转场;绿化工程实施前,先进行场地平整、表土回覆,按照乔、灌、草、花相结合的方式对绿化区域进行绿化,绿化完工后,定期进行抚育管理;施工区域应早、中、晚三次洒水降尘,避免扬尘产生;对施工区域裸露地表采用碎石压盖或碎木屑满铺的方式进行防护,做到施工区域无裸露地表;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绿化施工,做到施工区域无裸露地表、无扬尘、泥沙不出项目区。
2.3 水土保持监测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对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有重要意义,通过其实施可以及时和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7],是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8]。
由于园区项目具有分布广、类型多样、数量多且分散等特点,单个入园项目实行驻点监测存在投入大、成本高等不利因素,故建议由园区管委会牵头组织,各入园项目进驻前委托同一水土保持监测单位,采取园区联片驻点或区域驻点的方式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建议采用先进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建立水土保持自动监测站,运用“3S”技术,对整个园区进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建立水土保持监测GIS数据库系统,实现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的远程及时查询与调用[9],提升区域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水平,为以后深入研究区域水土流失发展规律、科学预测水土流失发展趋势提供重要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项目区位于平原河网地区,水网密布,区域评估中应明确对园区河道下游出口实行重点监测,在河道下游设置卡口站(动态监测)定期监测河道水质、含沙量等特征值,如发现波动较大,应及时勘察上游工程施工情况,查明原因,及时整治。
3 规划园区水土保持管理
3.1 建立土方中转场网上信息服务平台
建议园区推进土方中转场网上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由园区管委会统一建立土方产出、回填、流向及中转场容量等信息的网络服务平台,并及时更新生产建设项目土方需求和中转场容量的相关信息,提供土方信息的相互共享、查询、交换、调配,结合施工时序最大程度合理利用土方。
3.2 制定园区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办法
为预防和治理生产建设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应明确园区管委会抽调2名工作人员成立水土保持办公室,专门负责园区水土保持工作相关事宜。制定园区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办法,明确园区统一编制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后,入园项目开工前,只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明确水土保持情况日常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存在较大问题的,责令停工整改;明确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对入园项目是否按照水土保持区域评估中的防治措施布设、是否贯彻执行了“三同时”制度、是否存在重大水土流失隐患等问题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4 结 语
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往往较轻微,但生产建设活动大规模的土方开挖、填筑、堆置和转运,使得原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程度加剧,特别是区域性、大规模的生产建设项目入驻园区,具有扰动面积大、扰动时间长、挖填土石方量大等水土流失特点,使得水土流失现象更加严重。因此,编制规划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是迫在眉睫的,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的编制可以有效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系统、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可以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园区各区域的开发时序,为园区生产建设、产业布局和综合发展提出优化建议,有利于土石方的综合调配,减少“乱挖、乱堆、乱弃”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