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照护体系中老年护理人才短缺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1-04-04田秀丽张灿宏王琨宋永刚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护士

田秀丽,张灿宏,王琨,宋永刚

1.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护理系,山东泰安 271000;2.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院办,山东泰安 271000;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

中国老年人口的规模正在迅速增长,截至2019 年底,60 周岁及以上人口25 388 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 周岁及以上人口17 603 万人,占总人口的12.6%,其中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比例也显著增加。医养结合照护模式是目前政府主导的养老模式,特别是对慢性病及多病共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提高最为有效。目前我国老龄人口中,由于高龄、多病共存导致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4 400 万,完全失能的老人1 200 万,养老和老年人照护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各类养老、托老、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越来越紧迫。养老护理人员作为老年照顾全过程的主体,在医养结合照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目前专业的医养结合护理人才极度短缺,“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成了医养结合事业发展的瓶颈[1-2]。

1 现状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照护模式的运行必须具备一定素质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才能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医养照护服务。 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呈现以下特点。

1.1 需求量大,极端短缺

在需要照护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中,85%需要在院外接受长期照护,即通过基层社区、养老机构或居家等来实现。 我国基层各级养老机构需要1 300 万名养老护理人员,其数量要远远大于在各级医院的护士数量,但目前所有养老机构人员还不足50 万人,只有2 万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供求严重失衡。其中,以基层养老机构的人才短缺最为严重[3-5],严重制约了医养结合工作的推进。

1.2 职业认同感低,招人难

我国培养的养老护理专业人员较少,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及一些专业技能人员,大多嫌养老机构待遇低、条件差。调查发现,老年护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职业的喜爱程度较低、缺乏专业自信。其次是社会偏见,把服务业看成低等职业的传统观点仍然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大大降低了职业认同感,导致养老护理职业招人非常困难。另外,养老护理行业起步晚,护理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与考核欠规范,持证上岗率低;缺乏激励机制等,导致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缺乏。

1.3 人才流失严重,留人难

目前留在养老护理岗位上的专业人员中,普遍存在待遇低,缺乏必要保障,流失现象严重。不少护理人员积累了经验后跳槽到大型医院工作,有些学历较高的在岗位上得不到合理使用,造成人才严重浪费,使得本就紧缺的老年专业护理人才流失严重。 据调查, 仅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养老护理员流失率每年可高达1/3 以上[6],导致养老护理岗位出现“留人难”现象。 有专家指出: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现状是“两高三低”,即人员流动率高、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养老护理工作陷入了两难困境“极端短缺招人难,工作不体面留人难”[5]。

1.4 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带动和引领

在机构的养老护理人员中:①少量的专职护士;②养老护理员,另外还有生活照护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水平较低、整体职业素养偏低。调研发现,目前我国仅有57.4%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持有执照[8],呈现以下特点:①教育水平较低,护理人员通常都是下岗、失业人员。②缺乏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不具备相关医护理论和技能,无法做好失能、半失能老人及患重病卧床老人的专业护理。 ③缺乏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面对老年心理障碍引起的突发病症,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恰当的专业处理。④缺乏专业管理学、社会学知识,不能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自理能力,实行分类指导管理。 ⑤高学历人才偏少,缺乏专业带动和引领,形不成浓厚的专业氛围。

1.5 管理不规范,分工不明确

在养老机构中,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不规范,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如有的民营养老院把专业技术人员当成护工用,所学到的知识用不上,没有职业发展的空间,迫使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改行、辞职等,极大地挫伤了这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7-9]。

2 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现状,专家指出当前最需要破解的是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和留住问题,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养老护理职业吸引力,让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是当务之急[1],分析对策如下:

2.1 加强人才的培训和培养

加强老年护理人才培训和培养是解决养老护理人才匮乏的长久之计,首先应统一规划,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团队及民间资本应联合起来,建立人才培养和老年长期照护体系,采取在校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并重的方式[3,7,10]。

2.1.1 加快养老护理人员的分级培训 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可借鉴英国NVQ 制度,根据学历层次和临床工作经验,确定各级护理人员应掌握的操作技能与基本知识,依据分级结果制订分级培训计划[11]。

对于正在养老机构中从事养护工作的人员,没有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大部分是面向社会招聘的40、50 后或下岗工人,门槛适当放低,进行养老护理基本技能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具备一般技能的初、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最可能成为养老护理的主体,可进行疾病恢复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慢性病照护技能的培训,主要给老年人提供疾病护理和护理技术性操作服务。 对于学士学位或以上、3 年或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护师职称的护理人员,可定期进行老年护理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相关的专业技能和服务内容;没有临床工作经验的本科护士,可以进行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为期2 年,之后再进行老年护理专科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康复训练方法、营养饮食、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安全管理、失智老年人照护、老年娱乐等。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老年专科护士具备专业的临床护理知识以及相关的心理、营养、保健等知识,可护理疾病急性期、术后及危重老年患者,从而在养老护理领域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2.1.2 加强老年护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首先,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医学院校和高职院校要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扩大招生比例,增设相应的老年专业课程,如老年慢病管理、老年康复等,加强老年护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结合国内外经验和学科发展要求,加强老年护理学的科研工作,创新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特色课程体系,加强老年护理教师培训和课程改革,提高老年护理教育水平。

其次,政府鼓励支持,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通过专项财政补贴建设有关专业,鼓励职业院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扩大办学规模,可通过订单式培养、学费减免、专项奖学金、生活津贴以及将相关专业毕业生纳入就业政策支持范围,吸引学生报考学习与养老服务有关的专业。

另外,社会各界多方参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医教协同,医院与医学院校进行合作培养。 借鉴国外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医疗、照护、看护、照顾”专业人员的经验,构建我国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从中职生,到研究生不同教育层次结构,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开展分级教育。

提高专业人员的教育水平,不仅可以直接提高老年护理质量,也是推动老年护理实践和研究的快速发展。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群中存在多种慢性病、失能、失智等复杂病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另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延续护理等新的研究方向出现,也对老年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习国外老年护理实践的先进经验,加强老年护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不但要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批判性思维、决策和沟通等能力的提升。

2.2 明确分工,分层次使用与管理

护士分层次使用是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在养老护理领域推进护理人员分层次管理和使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按照学历、年资以及技术水平的不同进行岗位分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明确各级人员职责,满足老年患者多样化的护理服务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这对促进护士职业生涯发展,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有重要作用[12-13]。

根据相关经验,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也可以分为5 个层次:①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包括养老护理技师;②专职护士,也称注册护士;③老年护理专科护士(PNs),也称高级实践护士(APNs);④老年护理教育者和培训者;⑤老年护理管理者。 可根据以上层次,设定不同岗位,并建立与薪酬待遇关联的岗位制度,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和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

2.3 健全激励机制,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2.3.1 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尤其重要的是畅通人才成长通道,看到职业发展的前途和希望。因此,完善职称评定制度,这对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长期养老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1]。 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是留人的重要措施,为从业人员提供较高的成长及发展空间,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职业规划,提供个人进阶和发展的空间。

2.3.2 提高薪酬待遇 薪酬待遇是影响养老护理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提高薪酬待遇可以体现劳动所得,在这方面,除了以市场调节外,还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合理的养老护理人员薪酬保障机制,适当改善护理人员的收入待遇。可采取“绩效工资”方法鼓励多劳多得;在改善他们福利待遇的同时,改善其社会保障,使其更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将养老护理纳入公益性岗位范围,设立政府专项补助,稳步提高专业人员工资待遇[14]。 建立公平激励的薪酬体系是留住人才的第一步,也是肯定养老护士价值、激励护士创造性工作的重要动力。

2.3.3 吸引年轻人加入 创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吸引年轻人加入养老护理行业,我国的养老事业需要一批受过教育、有能力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2.3.4 继续教育和学习 给在职的养老护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和学习提高的平台和机会,加大投入,促进其终身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所有教育层次的护士都应终身学习,支持并提供专业人员个人成长、发展和学习的机会是大部分发达国家护士健康工作环境指标之一。 建议给予政策倾斜,对从事失能老人护理工作的人员免费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

2.4 规范机构管理,增强职业吸引力

规范养老机构管理,可以增强职业吸引力,提高社会的认可度。建议将长期护理机构及养老护理人员纳入统一规范管理, 提高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增强社会认可度和归属感,除在资格认定、专业职称评审、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完善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成长渠道和发展规划,使他们能享受与其他医疗机构相同的待遇,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养老服务行业,并促进社会对老年护理的认同和支持[15]。 同时还应该在其他政策方面适当给予倾斜,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对于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在加大激励机制的同时,创造工作愿景,增加其老年护理专业认同感,让他们看到职业发展的前途和希望,使老年护理逐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光荣职业,形成价值导向。 建立表彰和鼓励优秀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长效机制,将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纳入国家和地方人才支持计划等,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专业身份。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养老的氛围,使有技术专长的养老护士受到高度重视,增强老年护理职业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2.5 设立公益岗位,动员全社会力量补充参与

作为当前养老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有益补充,也是为了树立全社会爱老敬老的良好氛围,鼓励义工、志愿者积极参与到老年人护理服务中,动员全社会力量补充参与。 社会义工也是长期护理服务力量的有效补充。 具体做法如:加强宣传,设立养老护理员公益岗位,发放上岗后补贴,解决急需人才缺口,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3 结语

医养结合事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专业的、高素质的养老护理人员。养老护理人员短缺和流失问题是世界范围内长期存在的医学问题,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已经开启了“全球挖角”模式,网罗优质的养老护理人才。 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国际视野、高质量的服务能力和养老护理的核心能力[5]。中国医养结合长期照护体系刚刚开始建立,要想达到2022年,所有养老机构的目标是能够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应加强构建养老服务整合照护体系,必须重视护理人才在老龄化服务中的作用和贡献,本着以人为中心的整合照护理念。尽快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多措并举,加大人才培养和分层使用的改革力度,调动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养老护理服务。另外如何使医养结合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模式更加成熟地发展,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所有的外部和内部潜力,达到最大化利用是现代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