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维修技术
2021-04-04贾振雨
贾振雨
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信息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过程中,越来越追求自身的身体健康,随着医疗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这些医疗器械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医学上的很多难题,攻克了很多医学难关。但在使用医疗器械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维修工作,通过维修及时发现和处理器械中的故障,避免故障引起的医疗器械运行异常。但因为每个医疗器械的功能、工作原理都有各自的特点,在维修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中,需立足于医疗器械本身,以提高维修工作质量。 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非常重视医疗器械的更新,每年在新型医疗器械的配置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但医疗器械作为精密设备,一些医院对器械维修的重视度不够,缺乏维修、保养,导致医疗器械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诊疗服务。 未来随着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应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加大在维修方面的技术、资金和人才投入。
1 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和日常工作
1.1 重要性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再加上医疗行业内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为适应现代医疗的发展步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各个医院在当下都要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医疗器械配备、使用和维修在很大程度上与医院的医疗水平有关系,医疗器械出现故障后,一些诊疗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长时间、频繁的医疗器械故障将大大降低医院的医疗工作质量,甚至医疗器械的故障或者损坏,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 现阶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医疗工作中,越来越依赖于医疗器械,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的依赖使得各个医疗机构都要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以保障医疗器械在各种诊疗工作中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 因此,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可提高器械可靠性与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1.2 日常工作
为保障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成效,各个医院都应将医疗器械维修作为常规工作。 首先,做好关于各种医疗器械的故障维修,传统的医疗器械维修中,故障维修是最主要的工作,本质上属于事后维修,当故障出现后,根据故障的表现、特点和危害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法[2]。 其次,周期性运维,这种维修工作是在医院工作中,定期组织专人对医院内所配备的各种医疗器械都开展周期性的检验和检查,但因为每一种医疗器械都有各自的特点,检查周期、方法和内容存在一定差别,属于预防性维修,可通过检查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消除设备的潜在风险。
2 医疗器械维修的现状
2.1 对维修重视不足
为保障医院中医疗器械的维修效果,需要医院从根本上意识到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并将这一工作作为常态性工作来抓,医院才更愿意在此项工作中投入资金或各种资源,以保障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高效开展。 但在当下市场条件下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各个地区的医疗水平差异却非常明显,这种差异也造成了在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差异,部分地区或者医院对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视度不够, 并未根据医院中的医疗器械维修要求,进行制度建设、人才配置、技术引进和资金支持[3]。因此,思想上对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视度不够是根源性的问题,只有从思想上意识到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才可能在这一方面加大投入。 但显然, 很多医院在经营过程中都更为关注经济效益方面的追求,没有意识到医疗器械维修与医疗服务质量、经济利润实现之间的关系,再加上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定期组织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讲座,医院中的绝大部分人员都没有积极参与到医疗器械维修中[4]。
2.2 自主维修专业技术能力薄弱
医疗器械本身特点决定了在开展医疗器械维修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先进技术的支持,只有保障了维修技术的先进性,才能够发挥维修工作中的技术优势,解决关于医疗器械使用中的各种故障或者隐患。在医疗行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市场上的医疗器械类型日渐丰富,各个医院陆续引入了各种现代化的医疗器械, 虽然这些医院引入医疗器械却并未同步进行维修技术的更新,导致医院内部现有的维修技术无法满足医疗器械维修的技术要求,技术的滞后性也影响了医疗器械维修水平的全面提高[5]。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关于医疗器械维修技术水平偏低,自主创新不够,医疗器械的一些故障无法通过先进的维修技术来处理,更多的是返厂维修,这种返厂维修模式下的时间消耗长,会对医院正常的诊疗工作造成巨大的干扰。
2.3 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疗器械的种类繁多,维修工作难度大,为确保医院中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高效开展,在维修工作中也需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以发挥制度指导作用。 但很多医院针对医疗器械维修工作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却并未重视管理工作的改进,未总结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经验来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度的缺失导致医疗器械维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维修效率偏低,医疗器械出现问题后,维修人员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严重影响了医院内正常的诊疗工作;没有做好培训管理方面的工作,医院不断引进了各种新型的医疗器械,却并未同步进行维修工作要求的调整、技术的更新,也没有做好对维修人员的培训,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无法在医疗器械的使用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经验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器械的各种使用问题与故障[6]。
3 医疗器械维修技术
3.1 电压电阻测试技术
医疗器械在运行过程中需有电力支持,部分医疗器械的故障是电气故障,针对这种类型的故障,电压电阻测试技术相对有效。结合维修经验,当初步判定医疗器械存在电气故障时,维修人员可利用万用表来对医疗器械的每个交流、直流电压电源开展检测,得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值,将测出的电压值与正常情况下进行对比,可判定是否出现电源故障[7]。 根据医疗器械中电源故障出现的原因分析,一般是零部件烧坏、老化、松动或者虚焊所引起,针对这种类型的故障,电压电阻测试可快速处理故障。
3.2 信号追踪方法
当在医疗器械维修中采用信号追踪方法来进行故障判定时,为保障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需配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或者专门设备,经由这些设备,也就可将医疗器械的信号源从故障设备输入端引入到各个层次的电路输入端,在此条件下,对波形开展全面的跟踪与分析,观察指示灯是否正常[8]。 比如对于频率类信号源,可添加到设备输入端的测试信号电压,在添加以后观察放大器各个级别的输入与输出信号。
3.3 信息技术
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在医疗器械的维修中,必须要加大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比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医院可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在此系统内包括多个模块,具体如下。
(1)构建维修预算模块在医疗器械的维修中,需关注维修费用,但为有效实现维修费用的控制,医院财务部门与维修部门要加强合作,根据医疗器械的维修要求,做好预算工作。在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应包含维修预算模块,在此模块中,通过相关信息的采集,开展年度维修采购计划的制订,加强不同部门就医疗器械维修的合作[9]。 管理人员需收集关于医疗器械运行、故障等方面的信息,并罗列出设备故障清单,维修人员可在医疗器械的故障检查中,利用超声波扫描、电磁检测法等技术进行故障判定,进而得到医疗器械中需要更换的零部件清单,在确定了需采购的零部件或材料清单后,提交上级部门审核。 维修预算工作的开展要综合考虑设备故障情况、医院经济条件、治疗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信息平台中的维修预算模块需具备以下功能:①支持维修效益论证,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一些维修任务的实施可能有多种维修方式,为保障维修方案的经济性,预算模块需自动对维修成本和未来使用成本、设备维修和采购长期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论证,在老化严重的情况下需申请报废[10]。 ②预算申报,维修预算模块需具有这一功能, 使得系统可根据维修时的元器件需求,申报元器件数量、名称和市场价格等信息,提交系统审核。
(2)设备实时监控模块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成以后,也需由系统的自动化模块来完成对医疗器械的实时监控,以及时发现医疗器械中的问题。因此,设备实时监控模块也是信息化平台中的重要构成,实时监控可对设备运行和使用的全过程都开展监测,但为达到实时监测的要求,可将医疗器械与维修管理平台的端口连接,在这种连接处理的方式下,系统可自动对医疗器械的使用状态、参数等都开展监测。比如医院的CT 机,当利用信息化平台监测到CT 机的参数频率波动稳定, 无其他异常情况时,CT 机的运行状态良好,反之,当存在数据异常变化的情况下,CT 机中存在零部件故障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11]。 设备实时监控模块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①对运行信息的采集,为保障医疗器械运行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需在信息化平台中配备传感器、探测器,用这些设备来完成医疗器械使用和运行中的信息采集与存储。②全过程管理,实时监控模块要能够实现对医疗器械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监控, 及时发现医疗器械使用中的异常情况。
(3)医疗器械管理模块可根据医疗器械的维修要求构建维修管理信息化平台,此平台中也应该包含医疗器械管理模块,在维修工作的开展中,模块中的自动化配置可自动对所采购零部件与设备所需零部件的规格、数量加以对比,当采购到的零部件符合需求后,系统可自动完成入库。具体扫描时,可直接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与此同时,医疗器械的管理模块也应该将医疗器械的故障信息、元器件更换信息、维修信息等都同步上传到数据库中。 管理模块应兼具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①动态管理。 主要是对医疗器械使用和维修的全部过程都开展管理,保持管理的全过程,根据对医疗器械相关信息的分析,判定是否需开展维修,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组织维修;②条码管理,任何医疗器械,在使用前都需要做好扫码认证, 认证以后系统会自动保留和显示人员信息、使用时间、归还时间[12]。
4 提高医疗器械维修水平的措施
4.1 构建完善的维修制度
针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为提高维修水平,各个医院都应该不断总结医疗器械维修中的有关经验,并根据医院内部的医疗器械配置情况、行业内关于各种医疗器械的维修要求,逐步构建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使有关部门、专业维修人员可在维修工作中参考对应的制度。维修制度的建立需从以下方面来实施:①构建责任制度,根据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做好维修人员的岗位责任细分,在出现维修问题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维修责任的划分可在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中,将不同环节交由不同的人员来负责, 保持维修的全面性和有序性。 ②构建维修监管制度,医疗器械的维修任务艰巨,监管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为了使每个参与维修工作的人员都可以按照岗位规定,保障维修工作高质量完成[13]。③确定维修周期, 因为医院中的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每一种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 使用要求等都有所不同,在维修管理制度中,要根据医疗器械的特点,确定维修周期,按照大周期和小周期检修制度,保障及时处理医疗器械相关问题。
4.2 确立明确的维修标准体系
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中,都要严格执行对应的维修标准。 因此,在医疗行业中需针对市场上的各类医疗器械,来逐步出台相应的维修标准,形成完整的维修标准体系,规定维修工作中的有关要求、流程和指标,使得维修人员可参照维修标准体系中的规定,开展规范化的维修工作。维修标准体系构建时,需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①确定维修指标,在医疗器械的维修开展中,维修指标的确定直接影响维修工作的完整性,为保障全面维修,需全面分析维修资料,清晰标注出每一种医疗器械的维修项目、指标,确保维修人员在维修工作中,按照维修项目,组织高效的维修作业。②以维修指标为前提进行维修标准的确定,每一种医疗器械都应该有对应的维修标准,在维修工作开展时只有严格执行了维修标准,才可以保持医疗器械的可靠运转,保持在医疗工作中医疗器械的功能发挥。
4.3 深化技术讨论,提升维修技术
对于每个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工作而言,维修效果会受到维修技术的影响,为全面提高维修水平,通过维修来解决医疗器械使用中的各种问题,各个医院都需要在当下的发展条件下加强维修技术的创新,在注重医疗器械更新的同时,也要同步进行维修技术的更新,将传统维修技术与现代维修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维修目标的实现。日常工作中,医院维修部门要定期对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开展总结与分析,由维修人员来进行医疗器械维修的技术总结,在相互交流和总结中提高各自的维修技能。其次,注重现代化维修技术的应用,医院需加大引进医疗器械维修中的技术,密切关注行业内关于医疗器械维修的最新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崭新的维修技术,对医疗器械开展全程跟踪和在线监测。
4.4 重视维修人员的培养
医疗器械的维修复杂且专业,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维修工作的质量,因此,为提高维修水平,各个医院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但为保障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医院相关部门需对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培训做好相应的规划,确定培训周期,选定培训内容和方法,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维修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要将各种医疗器械的维修方法、故障类型和表现等作为培训的重点,通过培训工作的实施,全面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掌握更多的维修技巧和方法。
5 结语
在医院工作中,医疗器械维修是重点工作,维修工作的全面落实可大大提高医疗器械的运行效率。但医疗器械的维修难度大、专业性强,为解决当下医疗器械维修方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各个医院都要重视医疗器械维修制度的完善、人才培养、技术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