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干预机制构建
2021-04-04赵向丽
赵向丽
肇庆市华佗医院内一科,广东肇庆 526000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国家安全及社会正常有序运行也造成重大影响。 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作为基础性、长期性的重大民生工程,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突发社会公共卫生事件有着公共性、阶段性和严重危害性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出: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团结协作,群防群治。社区作为社会基层,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的重心,社区、辖区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也成为社区干预机制的重要主体[1]。从群防群控角度看,社区居民是公共卫生事件有效防控的决定性力量。 如何科学建立健全社区干预机制,进一步提升广东省群防群控工作成效,不仅是防疫阻击战的关键,也是陆续释放社会复工复产及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
1 城市社区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 社区防疫防控的力量薄弱,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还未真正建立
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者的权力来源与职能趋向都存在差异,三者分别对应着行政权(人权)、房屋所有权(物权)和自治权(事权),三种权力之间相互分离但又相互干预,受多重因素影响在以往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因为矛盾而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居民及社会力量与社区治理的互动较少,很少积极性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受以往工作惯性影响,一般性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中,社区承担了较多街道交办的行政事务,行政化倾限制了社区自治工作的拓展性, 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严重不足,增加了一线社区基层公共卫生防控工作的压力。
1.2 民众恐慌情绪和麻痹意识并存,舆情疏导通道不完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和不可预测性会加剧社区居民的恐慌情绪。随着政府及社会不断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及流行病学的科学跟踪调查,与公共卫生事件刚发生时相比,后期防控工作一般会取得积极成效。但随着复工复产逐步推进,部分民众及社区工作者开始存有侥幸心理,有麻痹意识。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被一时数据的向好表现冲昏头脑。在公共卫生防控工作趋于稳定向好时,公共卫生防控仍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如人员陆续流动加快,社区防控风险开始加大;复工复产复学,公共卫生事件扩散性风险增加等。 构筑社区干预有效治理防线不可动摇。
1.3 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社区干预在防疫中的“精准性”治理水平亟需提高
信息化时代,社区居民居家隔离期间利用信息网络对外交流、获取信息和寻求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若仍依托以往单靠政府解决社会难题的社区管理模式,将难以破解信息极不对称的矛盾。 在公共卫生防控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不高,同时社区数据资源共享性较低,往往会出现数据重复统计、表格反复填写、信息往复上报,大大降低了基层社区防控工作的成效。现行社区公共卫生防控中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较为落后,缺乏让社区居民直接获取政府主流媒体信息的渠道,严重影响了社区舆情监测及有效服务,与社区居民智能化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函待建立[2]。
1.4 社区在复工、复产及恢复经济建设,尤其是辖区小微企业的监督和帮扶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小微企业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主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受影响首当其冲,与平时相比一般会面临订单减少、市场萎缩、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利润下滑,生存压力较大。小微企业迫于生存压力急于复工复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社区小微企业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小微企业的关停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也逐步加大。当前社区干预在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中的重点是社区居民,而散落与辖区各街道的众多小微企业却成了监督和帮扶的“盲区”,非常不利于社区防控工作整体大局。
2 建立健全社区在公共卫生管理及应对中的干预机制
2.1 党建引领,深挖社区内生性力量,构建社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长效机制
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社区,最重要在于基层党建的引领与整合。基层社区在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中既是群防群控的桥头堡,又是防疫阻击战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国家、省、市各项政策和举措落实的载体,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建引领,确保社区开展各项工作的政治站位、方向性和有效性。①夯实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全覆盖。在现有社区党建的“两新组织党建”“党员在居住地报到的‘双报到’”等工作基础上,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引导社区结合实际组建网格化的党支部,如“小区党支部”“楼宇党支部”“商贸市场党支部”等。积极摸排并发动辖区内流动党员、退役退伍军人参与到社区干预公共卫生防控中来[3]。
②重构组织平台,构建扁平化、多层次、融合式社区交流机制,将以“街道为主”的组织架构,转变为“做实街道、多向延伸”组织形态,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控的积极性和活力。 积极与民政和工商部门沟通,全面落实并整合辖区内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志愿者组织等,通过社区党建的纵向整合和横向协调,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方的利益,凝聚党心,服务群众,着力改善“党员散而不聚”,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的治理服务功能,维护社区稳定,保障社区干预在重大公共卫生防控工作的有效推进。
2.2 细化措施,因地制宜地抓好社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精准施策”是社区干预在公共卫生防控工作的有效举措。城市基层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防控不是全社会公共卫生防控中的一座孤岛,仅仅从技术层面是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系统化思维,顶层设计,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视角积极寻求综合解决方案。社区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核心区域,也是常住人口数量基础存量、增幅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同时也是城市流动人口集散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卫生防控中,城市社区要因地制宜地创新各项防控举措,确保工作不流形式,提高工作精准性。 ①搭建融合“街道办—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楼栋长”五级社区防控管理干预工作链,进一步夯实社区网格化管理[4]。 化整为零,全面整合社区行政力量,重点关注流动人口、城中村人口及没有物业和业委会的老旧社区的有效防控[5]。 ②针对新设城市社区及城中村社区区域,搭建“一核多能”干预体系,即以街道为核心,强化社区横向沟通,打破固有的行政隶属壁垒和相互封闭的藩篱,充分赋予基层社区自主权,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攻势,强化信息向城市偏远老旧社区纵深化传播,不留死角,不漏人,确保防疫工作的成效[6]。
2.3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主体责任,构建科学的监督考评机制
培育能够采集社区公共卫生防控工作情报的专职人员,畅通沟通渠道,搭建“三级联动”监督考评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细化措施抓落实,把国家、省的相关决策部署到位是重点。①统筹各方资源,在县市的公务员队伍和社区公众中放置若干可以有效采集特定方面的特工, 与省级防疫巡视工作小组,畅通反馈机制,公布防疫反馈专线,杜绝面子、噱头、博眼球及流于形式举措,确保各项工作层层抓落实,让社区防疫工作坚不可摧,抓铁有痕。 ②增强各级行政部分及机构在社区防疫防控工作中的法制意识,梳理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建立社区权责清单[7]。自上而下清理下沉社区的事项[8]。梳理各职能部门下沉社区的权利和事项,清理非社区职能的工作事项,让社区干预在防疫防控工作中更精准、更高效[9]。同时,加强社区党员干部、志愿组织及各级社会参与人员的法制、纪律和服务意识,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实维护社区稳定与居民归属感[10]。
2.4 加快推进与传统有效做法紧密结合的社区干预信息化机制
信息化因其高效、便捷特征,是社区干预在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趋势和主要发展方向。①充分发挥现有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引导社区正确把握大数据理念,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新媒体、5G 等新兴科技在社区干预公共卫生防控治理中的有效性、科学性,进一步提升我国社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技防水平[11]。 ②开放共享数据,打通行政隶属藩篱,简化工作流程,优化程序,减轻基层社区工作的强度,让精力全部投入到防控工作上来,提高防控的精准性。 ③依托互联网搭建社区服务网络开放平台,并借助社区电子屏幕和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做到实时信息共享与智能推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社区干预防疫工作的各个环节,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快捷的智能化服务。 ④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开放社区论坛,创新增设主题或专题论坛,“疏导结合”“点面互动”,通过数字化方式高效、便捷解决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进来,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新型转型社区管理形态[12]。
2.5 强化基层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情疏导干预和应急体系管理
与其他突发事件不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公民及家庭的切身利益,话题感强、影响力大、波及广,科学的舆情疏导干预能有效降低社区居民的恐慌情绪,有助于社区的稳定。创新宣传方式,讲好社区基层防疫防控工作感人故事,强化网络媒体主体责任。 ①在公共卫生防控中,要及时收集、梳理、分析和总结各市(县)社区工作开展的成效和先进经验,提前筹划编制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防控手册和指南,为社区干预在重大公共卫生中治理机制在实践中提供有效的经验交流和推广。 ②持续加大舆论宣传攻势,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持续出台各类防疫防控知识图册、读本、海报等,科学指导辖区居民公共卫生期间的各项防控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公共卫生防控一天不解除,就要时刻提防社区居民的侥幸心理,宣传不留盲点,杜绝隐报瞒报的事情发生。③强化社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构筑依法防控的屏障。创新学习模式,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为社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提供保障[13]。
2.6 着力构建社区干预在公共卫生防控中经济平稳运行的服务联动机制,赋能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有效干预,服务联动,安全有序加快社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逐步恢复社区经济平稳运行,提高社区经济发展韧性。 ①搭建工商、市场监管、疾控、社区四级服务联动沟通机制,强化社区小微企业的公共卫生防控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确保在公共卫生防控工作到位前提下复工复产[14]。 社区小微企业满足了当地居民等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以及其他服务性的服务商业,比如餐饮、综合超市、电器维修等,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同时,社区对小微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也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②成立社区联动专职工作组,进一步监督并指导社区辖区的餐饮、商超等小微企业逐步有序安全复工复产,实施片长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网格化管理,做到街街有人守,店店有人导。③密切关注小微民生企业复工复产后遇到的实际问题,构建防疫复工复产信息直通车制度,把当前社区基层第一手防疫复工复产的经济运行态势、困难、问题、企业诉求等重要信息,通过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以信息直通车专报形式,直达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机构,为下一步研究制定出台帮扶受公共卫生冲击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舒困解难政策措施,作好前期的信息搜集准备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作为基础性、长期性的重大民生工程,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社区居民是突发公共卫生有效防控的决定性力量。当前城市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科学构建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干预机制,应从激发内生动力、精准施策、强化社区主体责任、加强信息化建设、科学舆情疏导机制等方面着力实施,不断提高社区干预在公共卫生管理及防控中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