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骨干亲本蚰包育成品种的应用分析

2021-04-04王冬梅孙玉海郑建鹏于经川孙晓辉姜鸿明冯烨宏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矮秆济麦黄淮

王冬梅孙玉海郑建鹏于经川孙晓辉姜鸿明冯烨宏

(1.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烟台265500;2.莱阳市城厢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 山东莱阳265200)

蚰包是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958年以蚰子麦为母本、包打300炮为父本杂交,1963年育成的早熟、耐肥抗倒、株型紧凑耐密的冬小麦高产良种[1],1967年开始推广,到1981年共种植15年,在山东年最大推广面积33.47 hm2,1976年全国年种植面积47 hm2。1968年山东莱阳县城厢公社南关大队农科队,在2 760 m2菜园地上,创造出单产550.75 kg的高产记录[2],是黄淮麦区第一个产量超过7 500 kg/hm2的小麦品种。贾继增等[3]研究认为,蚰包作为我国4类矮源种质之一,具有一对与Norin10号4D上的Rht2位点相同或相近的矮秆基因,用其作亲本矮秆性稳定,株高稳定在70~80 cm。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北京东北旺国营农场科技站合作育成了矮秆、抗病、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矮秆冬小麦优异种质“蚰包/036//山前”系列,被北京地区特别是黄淮麦区育种单位作为重要亲本广泛利用[4]。刘兆晔等[5]认为优良种质蚰包对山东小麦育种有重要贡献。深刻系统地分析蚰包育成品种对小麦育种的贡献,对今后开展育种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小麦育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1 蚰包直接和间接育成的小麦品种

截止到2018年,以蚰包或蚰包的衍生系为亲本,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棉花所及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河南、山西、新疆、陕西、北京、甘肃、天津、四川、湖北、青海、贵州共计158个单位育成品种284个(表1)。这些品种通过黄淮北片审定34次,黄淮南片审定33次,北部冬麦区审定3次,黄淮旱肥组审定5次,黄淮旱薄组审定1次,山东审(认)定108次,安徽审(认)66次,江苏审(认)定59次,河北审(认)定46次,河南和山西各审(认)28次,北京定审(认)定10次,天津审(认)7次,新疆定审(认)6次,陕西审(认)定5次,甘肃审定2次,四川、湖北、贵州、青海审定各1次,共计国家审定76次,省级审(认)定369次。

表1 蚰包直接和间接育成的小麦品种

2 蚰包育成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根据国家种子管理局的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统计,1982-2016年,含有蚰包血缘的品种,有134个得到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10 818.67 hm2,其中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山西、河南、天津、四川、北京的累计推广面积分别为7 340.87 hm2、1 350.13 hm2、1 202.47 hm2、509.40 hm2、253.40 hm2、128.47 hm2、16.33 hm2、9.47 hm2、7.13 hm2,在辽宁、陕西、宁夏也有种植。54个品种的年最大推广面积在6.67 hm2以上,17个品种的年最大推广面积在33.33 hm2以上,10个品种的年最大推广面积在66.67 hm2以上,济麦20、烟农19、济麦22的年最大推广面积最大,依次为150.40 hm2、160.80 hm2和258.53 hm2。33个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在66.67 hm2以上,15个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在200 hm2以上,9个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在333.33 hm2以上,鲁麦14、烟农19、济麦22的累计推广面积最大,依次为706.47 hm2、1 231.27 hm2、1 685.33 hm2(表2)。

表2 累计推广面积在66.67 hm2以上的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庄巧生[6]在《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中,明确了蚰包麦是最早应用的16个小麦骨干亲本之一,而蚰包麦主要是通过蚰包在小麦育种中发挥作用的,蚰包的育成为山东和全国的小麦育种奠定了重要的里程牌[7]。截止到2018年,以蚰包或蚰包的衍生系为亲本,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13省2市的158个单位育成品种284个,这些品种通过国家审定76次,省级审(认)定369次。1982-2016年,有134个品种在10省2市得到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10 818.67 hm2,10个品种的年最大推广面积在66.67 hm2以上,9个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在333.33 hm2以上,3个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66.67 hm2。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只分析了1982-2016年含有蚰包血缘品种的推广面积,1982年以前的未能统计在内,近几年育成的审定品种尚未在生产上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小麦骨干亲本蚰包育成品种的推广面积远不止这些。蚰包作为较早利用的骨干亲本,先后选育出鲁麦13、鲁麦14、济麦22等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这些品种又是新一代的骨干亲本[8-9],育成了更多的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作用。含有蚰包血缘的山农辐63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鲁麦14、烟农19、济南17、济麦19、济麦20、济麦22、皖麦38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鲁麦14、烟农19、烟农5158、济南16、济南17、济麦19、济麦22、鲁原502、鲁麦22、皖麦38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鲁麦7号、鲁麦21、烟农21、烟农24、济南17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蚰包的育成对黄淮冬麦区的小麦育种研究和生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蚰包优异基因的发掘和遗传背景,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矮秆济麦黄淮
黍子矮秆突变体‘87’表型及对赤霉素敏感性分析
小麦矮秆突变体je0098的遗传分析与其矮秆基因定位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47份外引小麦种质中矮秆基因的检测及其降秆效应分析
营养强化型紫色小麦的食品品质改良研究
《仰望星空》黄淮自律体新诗英译研究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一个大麦矮秆突变体m1062 的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
黄淮秋白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