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菏泽市小麦种植条件变化及主要栽培技术

2021-04-04王艳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干热风菏泽市精量

王艳云

(单县可再生能源办公室 山东单县274000)

菏泽市[1]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全市总面积12 238.62 km2,耕地82.93万hm2,以黄淮冲积平原为主,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菏泽市系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13.8℃,四季分明,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寒冷,适于冬小麦生长,无霜期205 d,日照时数2 534.3 h,每年5月25日至6月1日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干热风,早春多年发生“倒春寒”,年平均降雨量589.2 mm。菏泽市冬小麦一般在10月1~20日播种,翌年6月上旬成熟。

1 菏泽市小麦种植期间气象变化

1.1 资料来源

气象数据来源于菏泽市气象局。笔者对近5年来菏泽市小麦生育期间气温、降水、日照及极端天气进行了分析[2-4]。

1.2 小麦生育期积温变化

菏泽市2014-2019年,连续6年的气象资料表明(表1),小麦全生育期≥0℃积温2 269.68℃,较常年同期偏多305.68℃;越冬前≥0℃积温557.66℃,较常年同期偏多82.66℃;越冬期≥0℃积温145.74℃,较常年同期偏多38.78℃;返青至抽穗期≥0℃积温684.22℃,较常年同期偏多117.34℃;抽穗至成熟期≥0℃积温882.06℃,较常年同期偏多66.90℃。

苗期气温偏高,冬前小麦生长加快,单株分蘖数增多,个体生长偏旺。冬前小麦出叶和分蘖快,由于冬前分蘖偏多,营养生长量加大,总叶龄、高峰苗数量加大,旺长麦田增加。小麦群体增大导致田间荫蔽加大,纹枯病、茎基腐病等苗期病害越冬基数高。应降低播种量,提倡精播。返青至拔节期间气温忽高忽低,温度波动大,如遇寒潮,麦田孕育小穗受到影响,幼穗受到轻微冷害,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造成较大影响。应提前浇灌拔节水,减少冻害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菏泽市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变化

菏泽市2014-2019年,连续6年的气象资料表明(表2),小麦全生育期内降水量155.46 mm,较常年同期偏少7.12 mm;越冬前降水量64.98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7.18 mm;越冬期降水量12.54 mm,较常年同期偏少3.22 mm;返青至抽穗期降水量43.84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82 mm;抽穗至成熟期降水量34.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32.88 mm。后期干热风严重,特别是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对小麦灌浆不利,影响小麦粒重。

表1 小麦生育期≥0℃积温变化(单位:℃)

表2 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变化(单位:mm)

2 菏泽市小麦种植机械条件的变化

2.1 资料来源

农机数据来源于菏泽市农业农村局和统计局。笔者对菏泽市近年来农业机械的拥有量更新换代情况,以及不同类型播种、收获、管理机械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5-8]。

2.2 菏泽市农业机械拥有量调查分析

对来自菏泽市农业农村局的机械数量进行分析可知(表3),菏泽市机械化总动力,2013-2015年间以0.8%~2.0%的比率增加,2016-2019年菏泽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以4.5%~5.6%的比率增加,菏泽市的农机化水平逐年增加。拖拉机拥有台数2013-2015年以8%~10%的比率减少,同样说明小型拖拉机逐渐被大型拖拉机取代。2016-2019年,拖拉机以2%~6%的比率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菏泽市农业机械实现了由小型化到大型化的转变。菏泽市收获机械水平逐年增加,但整体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3 菏泽市2013-2019年机械拥有量

2.3 小麦耕作、播种与收获机械变化

精细耕作越来越少,保护性耕作逐渐增加。2017-2018年深松机械减少12%,而联合整地机械首次出现在统计报表上,说明小型分段式整地机械开始被大型联合机械取代,农业整地逐渐出现高标准机械化(表4)。精量播种机械的变化较小,采用精量播种技术的农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种植模式具有保护性且精细化,精细化种植面积长期保有量变化较小(表4)。

3 不同产量水平的栽培技术

3.1 产量500 kg/亩水平的栽培技术

主要技术措施包括[9]以下几点。

3.1.1 适宜品种 推广应用矮秆、多穗型高产新品种。

3.1.2 提高土壤基础肥力 高产田的土壤质地多为中壤·两合土和黏壤土·淤土。要求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8.5 g/kg,最好超过10 g/kg;全氮不低于0.75 g/kg,速效磷达到15~30 mg/kg、速效钾80~100 mg/kg。

3.1.3 合理施肥,增施磷肥 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要求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7.50万~9.75万kg、碳铵450~900 kg、过磷酸钙375~750 kg。氮素化肥1/2作底肥、1/2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追施,磷肥全作底肥。

3.1.4 精细整地 要求深耕细耙,直耙斜耙,达到“深、净、细、实、平”的园田化标准。“深”是耕层达到25~30 cm;“净”是及时灭茬,拾净根茬;“细”是多耙细耙,消灭坷垃;“实”是耕层上虚下实,表层5 cm以下不翘空;“平”是地面平整,便于浇水。

3.1.5精量播种,全面提高播种质量 注意足墒下种,机播匀播。根据品种特性,掌握适宜播期播量,每公顷要达到150万左右的基本苗,确保苗全苗匀,没有缺苗断垄。

3.1.6 加强田间管理 返青至起身期追肥浇水,每公顷施碳铵300 kg左右。对于生长健壮、群体适中麦苗,应在拔节后第1节间固定、第2节间生长、第3节间开始萌动时及时追肥浇水。拔节—孕穗—抽穗阶段,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3.2 产量600 kg/亩水平的栽培技术

关键栽培技术[10]包括以下几点。

(1)选择品种时注重品种产量结构。

(2)加强植株营养与施肥管理。生育中后期吸氮量增加,吸磷量增加12%~20%、吸钾量增加12%左右、吸锌量增加11%左右、吸硼量增加9 %左右,每公顷施纯氮240~300 kg、磷180~300 kg、钾120~180 kg、硫酸锌1.0 kg。其中氮肥的50%作底肥,另50%在拔节后期追施;也可将50%氮素化肥作底肥,另外50%氮素化肥分别按拔节期追施2/3、抽穗开花追施1/3施入。

(3)深耕细耙,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打破犁底层。犁地前,每公顷用2%林丹粉30 kg拌细土300 kg均匀撒施于地面,然后耕翻入土。最好使用包衣种子播种。

(4)加强管理。冬前保障基本苗,浇好越冬水、拔节至孕穗期水,加强病虫害防治;中后期实行“一喷三防”。

3.3 产量650~700 kg/亩水平的高产栽培技术

主要技术措施[11]有以下几点。

3.3.1 培肥地力 连年施用优质干鸡粪、牛粪等有机肥,达到0~20 cm土层有机质15 g/kg以上、全氮1.3 g/kg以上、碱解氮95 mg/kg以上、速效钾100 mg/kg以上。

3.3.2 精耕细作 打破犁底层,基本达到地平土碎、上虚下实。

3.3.3 定量分层施肥 秸秆粉碎2遍还田,埋实埋严。耕前每公顷施三元复合肥450 kg(NPK比例为16∶16∶8)、硫酸钾150 kg、干鸡粪1 500 kg、硫黄粉15 kg,随犁入土;旋耕前施三元复合肥3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旋耕入土。播前施三元复合肥150 kg/hm2、尿素3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浅锄入土。整地播种阶段总施化肥纯氮161.25 kg/hm2、纯磷144 kg/hm2、纯钾259.5 kg/hm2。

3.3.4 播种措施 土壤、种子药剂处理;抢时播种、合理密植;精准管理。

3.3.5 氮肥后移 应用最佳肥水耦合技术。拔节中期茎基第3节高度8 cm左右施肥浇水,施尿素345 kg/hm2。

4 小结

菏泽市近年来小麦苗期气温偏高,冬前小麦生长加快,单株分蘖数增多,个体生长偏旺。冬前小麦出叶和分蘖速度快,应降低播种量,提倡精播。返青至拔节期间,温度波动大,应提前浇灌拔节水,减少冻害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降水量偏少,后期干热风严重,特别是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对小麦灌浆不利,影响小麦籽粒质量。

菏泽市农业机械实现了有小型化到大型化的转变。菏泽市收获机械水平逐年增加,但整体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精细耕作越来越少,保护性耕作逐渐增加。小型分段式整地机械开始被大型联合机械取代,精量播种机械的变化较小,种植模式具有保护性和精细化特点,精细化种植面积长期保有量变化较小。

猜你喜欢

干热风菏泽市精量
正负气压组合油菜精量排种器锥孔盘排种性能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玉米精量播种机单体驱动器设计与试验
2020年新疆南部区域干热风精细化特征分析
福建:南安市举办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试验观摩会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阿勒泰地区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防御研究
不同调理剂对干热风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干热风对豫北小麦生产的危害及防御策略
精量穴直播提高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