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控经济效益分析
2021-04-04吴学大王宗明
陆 燚 吴学大 周 平 陈 军 王宗明 吴 显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贵州毕节551700)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1]。毕节市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境内属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平均海拔约1 500 m,年降雨量950 mm左右,无霜期约260 d,平均气温13℃左右,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2019年毕节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约500万亩,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伴随着马铃薯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的大力推进,生产上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程度日趋上升,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因此对晚疫病药剂防控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品种
宣薯2号(P1),青薯9号(P2),为毕节市农科所自繁的一级良种。
1.2 试验概况
2019年试验设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羊叉路科研基地(北纬27°10′15″、东经105°16′42″),海拔1 590 m,前茬为玉米,土质沙壤土,肥力中等偏上,质地疏松,肥力均匀,冬季深翻,播前机耕机耙,人工清除残茬、碎石。
1.3 试验设计
裂区设计2个主区[2],为P1和P2,8个副区(表1)。
表1 副区代号及对应处理方法
试验设3次重复,每个副区面积40 m2,试验地共1 920 m2。采用大垄双行条播,行长5 m,宽8 m,行宽1.2 m,沟宽0.13 m。每小区6行,株距0.25 m,行距折合0.665 m。重复间设走道0.8 m,区间不设走道,四周设保护行(附图)。
附图 主区和副区田间分布
1.4 试验方法
亩施腐熟农家肥1 500 kg,马铃薯专用复合肥60 kg,拌匀后均施作底肥。2019年3月16日播种,9月10日收获。5月1日喷施保护剂,5月8日、5月15日、5月22日分别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治疗剂喷施。保护剂为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陕西盛禾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00 g/袋),亩用量150 g/次;治疗剂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00 g/袋),亩用量50 g/次。
1.5 病害调查
从马铃薯晚疫病[3-4]始见期(P1为4月26日、P2为4月29日)开始调查记载各副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严重程度,间隔7 d,连续5次,采用棋盘式5点取样,每点2株,计10株,调查全部叶片。
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调查结果
从表2可知,无论是感病品种宣薯2号,还是中抗品种青薯9号,不同处理下晚疫病的病情指数从高到低排列顺序均为:H>E>F>G>A>B>C>D,显示了在生育期内进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不同抗性的品种在晚疫病发生期都要进行药剂防控。
2.2 产量结果
收获时进行种薯分级(商品薯≥75 g、非商品薯<75 g),每个副区测产中间2行,折副区产量和亩产。
从表3可看出,不同处理下小区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P1和P2)均为:D>C>B>G>A>F>E>H,可见,喷施1次保护剂比喷施2次治疗剂的亩产高(处理A>处理F),喷施1次保护剂+1次治疗剂比喷施3次治疗剂的亩产高(处理B>处理G)。
表2 不同处理马铃薯晚疫病的病情指数
表3 不同处理马铃薯晚疫病对产量的影响(单位:kg)
2.3 效益分析
对亩产值进行估算,每亩防控成本:租地650元,种薯440元,农家肥300元,复合肥180元,耕地120元,播种140元,打药1次20元,收种160元,代森锰锌30元,烯酰吗啉15元/次;收入:当年市场价格商品薯为2.2元/kg,非商品薯市场价格为0.9元/kg。
从表4可看出,不同处理下的宣薯2号纯收入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处理C>处理D>处理B>处理A>处理G>处理F>处理E>处理H,从环保角度考虑,处理C优势明显,处理F与处理G纯收入仅相差0.92元/亩,处理F优于处理G。
从表5可看出,不同处理下的青薯9号纯收入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处理G>处理F>处理E>处理H,从环保角度出发,处理D、处理C优势相当,处理F与处理G纯收入仅相差1.30元/亩,处理F优于处理G。
3 结论和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控各处理中,处理D(喷1次保护剂+喷3次治疗剂)效果最佳,针对宣薯2号(P1),亩产量达1 705.09 kg,比对照(1 388.07 kg)增产317.02 kg,亩产值达607.75元,比对照(272.02元)增加335.73元;针对青薯9号(P2),亩产量达2 158.61 kg,比对照(1 908.60 kg)增产250.01 kg,亩产值达1 392.28元,比对照(1 069.42元)增加322.86元。其次是处理C(喷1次保护剂+喷2次治疗剂),针对宣薯2号(P1),亩产量为1 682.58 kg,比对照(1 388.07 kg)增产294.51 kg,亩产值为608.85元,比对照(272.02元)增加336.83元;针对青薯9号(P2),亩产量为2 130.61 kg,比对照(1 908.60 kg)增 产222.01 kg,亩 产 值 为1 384.53元,比 对 照(1 069.42元)增加315.11元。
表4 不同处理下的亩产值(P1)比较
表5 不同处理下的亩产值(P2)比较
在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措施中,预防措施显得特别重要,因而结合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的检测数据进行适时预防,能高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从食品安全、绿色环保的角度看,处理C(喷1次保护剂+喷2次治疗剂)优于处理D(喷1次保护剂+喷3次治疗剂),处理F(不喷保护剂+喷2次治疗剂)优于处理G(不喷保护剂+喷3次治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