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侧睑板条锚定联合下睑缩肌加固术矫正下睑外翻的疗效

2021-04-03邵珺通信作者王杨宁致

医疗装备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下睑眼轮板条

邵珺(通信作者),王杨宁致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眼科 (江苏无锡 214023)

下睑外翻为睑缘向外翻转、睑缘离开眼球的异常状态,常引起睑裂闭合不全,溢泪,睑结膜干燥、肥厚、充血,角膜干燥、溃疡等[1],按发病因素可分为退行性睑外翻、麻痹性睑外翻和瘢痕性睑外翻。对于退行性睑外翻和麻痹性睑外翻患者,大多存在眼睑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松弛,单纯利用睑板楔形切除术或外眦韧带固定术等技术均无法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2-3]。鉴于此,本研究评估睑缘切开后进行外侧睑板条锚定联合下睑缩肌加固术对于下睑外翻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26例(26眼)退行性睑外翻和麻痹性睑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退行性睑外翻20例(均为老年患者,发病时间5~10年,20眼),麻痹性睑外翻6例(听神经瘤术后患者2例、面瘫患者4例,病情稳定1年以上,6眼);男10例,女16例;年龄45~78岁,平均(68.00±10.00)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在门诊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视力、眼压、眼底、裂隙灯检测以及眼睑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松弛试验,确定下睑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松弛程度,并评估下睑组织是否存在缺损;术中,双眼消毒铺巾,距离睑缘2 mm 处用龙胆紫记号笔画线,画线延长至外眦部向下120°,局部浸润麻醉,按画线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至睑板层暴露出下睑缩肌,分离下睑缩肌,并将其向睑板上1/3固定,继续分离皮下组织至外眦部,将外眦角剪开后钝性分离至外侧眶缘,用骨膜剥离子伸入骨缘,暴露骨膜,从眶骨外缘切开外眦韧带下支,沿眼睑的灰线部分将眼睑分为两层,切口要从灰线开始,以免损伤睑板,切口灰线的长度取决于眼睑缩短的程度,用剪刀水平剪开睑板下缘,长度与睑板分离长度一致,形成4.0~4.5 mm 宽的睑板条,用刀背将睑板上缘的黏膜剔除,游离出不含任何组织的睑板条,用6-0可吸收线将睑板条固定在眶外侧缘的内侧骨膜上,游离切口下缘眼轮匝肌组织,将其锚定于外侧眶缘前缘,最后楔形去除多余松弛皮肤;术后,随访6个月。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

1.3 观察指标

(1)术后6个月,评价疗效,参考睑外翻分级量表(ectropion grading scale,EGS)[4],0 级为眼睑外观和功能正常;Ⅰ级为眼睑外观正常但有症状,查体有眼睑松弛;Ⅱ级为巩膜暴露,不伴睑外翻;Ⅲ级为睑外翻,不伴泪点外翻;Ⅳ级为严重的睑外翻,伴泪点外翻;Ⅴ级为睑外翻伴并发症(如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眼睑前层缩短、泪道系统狭窄等)。(2)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巩膜暴露程度。(3)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下睑缘角膜映光距离。(4)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睑裂闭合不全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前巩膜暴露(3.02±1.22)mm,术后6个月巩膜暴露(-0.06±0.51)mm,平均减小3.0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20,P<0.05);术前下睑缘角膜映光距离为(7.52±1.32)mm,术后6个月下睑缘角膜映光距离为(5.02±0.53)mm,平均减小2.5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6,P<0.05);术前睑裂闭合不全(6.17±1.91)mm,术后6个月睑裂闭合不全(0.98±0.09)mm,平均减小5.1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4,P<0.05)。

3 讨论

人的下睑长度是由内眦韧带长度、外眦韧带长度和睑板长度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睑板的长度不变,但是内眦韧带和外眦韧带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松弛[5]。同时衰老也可导致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眼睑皮肤松弛,外加下睑缩肌的断裂可引起垂直方向的松弛,最终使睑缘的稳定性下降,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导致泪小点离开眼球后下睑外翻发生溢泪的情况,眼红流泪,长期未矫正会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结膜肥厚[6]。

传统纠正下睑外翻通常采用中部全层睑板切除以增加水平张力,而水平性松弛更接近于内眦和外眦韧带松弛,而并非睑板本身的增长,因此,眼睑全层切除易导致外眦角圆钝、泪小点外侧移位、睑裂狭小及对抗外眦张力引起的疾病复发,此外还有形成睑缘切迹和倒睫的可能[7]。Byron Smith 手术也是常应用于下睑外翻矫正的术式,通过切除外侧以睑缘为基底的倒三角组织,并将外侧睑缘进行褥式缝合,对于轻中度下睑外翻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8],但对于重度下睑外翻患者的矫正效果欠佳[9]。外侧睑板条固定术具有对外形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增加睑板的张力,改善下睑松弛的情况,同时睑板条术中可控,可以达到准确切除的目的[10]。以上的矫正方法均是针对眼睑水平方向的松弛,由于下睑外翻还存在眼睑垂直方向的松弛,其中下睑缩肌断裂就是导致垂直松弛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睑缘切开后进行外侧睑板条锚定联合下睑缩肌加固术,探讨其对于下睑外翻的疗效。

眼轮匝肌的睑部是支撑下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退行性睑外翻由于眼轮匝肌功能障碍,水平支撑力量不足[9]。麻痹性睑外翻是由于面神经麻痹导致眼轮匝肌收缩功能丧失,使肌肉紧张性下降,导致下睑下垂。因此,对于下睑外翻患者进行眼轮匝肌的固定也尤为重要。固定的方法可以对自身眼轮匝肌组织固定悬吊于骨膜上,收紧外侧皮肤,使眼睑更加贴合眼球;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自体筋膜或腱膜组织,对眼轮匝肌进行悬吊固定。然而,使用筋膜悬吊的方法存在因悬吊方向不准确及条带周围瘢痕形成造成疾病复发的可能[11-12]。本研究即采用外侧睑板条锚定联合下睑缩肌加固术通过加强下睑局部的眼轮匝肌更安全稳定的加固睑板力量。

综上所述,外侧睑板条锚定联合下睑缩肌加固术可全面矫正下睑松弛,增加下睑张力,保持外眦角正常的杏仁形状和避免睑裂狭小,且无下睑切迹形成和倒睫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下睑外翻矫正具有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下睑眼轮板条
Mn-Cr-Mo系贝氏体轨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原位观察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基于DeForm的板条冲压扭曲成形数值模拟
一种新型表层增益Zig-Zag板条的设计与分析
皮肤眼轮匝肌复合体在睑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不同程度眼部下睑袋松弛的美容手术方法
改良下睑袋整形术治疗下睑松垂的临床体会
浅析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术的护理
面部除皱术中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眼轮匝肌治疗鱼尾纹的临床研究
悬吊下睑板法辅助修复下睑外翻或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