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的实践研究

2021-04-03窦陈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理实基础课机械

窦陈

(江苏省贾汪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011)

《机械基础》课程在中职多个专业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才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中职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应对时代挑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呈现丰富而立体的学习内容,准确契合了中等职业教育需求。《机械基础》课程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巩固理论基础、强化动手能力、树立专业意识,实现学生高水平发展。

1 中职机械基础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前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讲解的很多内容对他们而言存在理解阻碍,而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无法兼顾所有学生需求,只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现代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师虽然不再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但是,教学理念却未能同步更新,“填鸭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于机械基础课堂,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会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教学手段的创新未能发挥预期作用。

1.2 注重理论讲解,轻视实践探索

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技术型人才,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的短缺较为显著,中职毕业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才需求。部分中职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内涵、目标和价值缺少清醒认识,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关注重点依然集中于理论教育方面,实践能力培养逐渐被忽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围绕理论知识展开,实践探索少之又少。学生在完成机械基础课学习后,无法准确判断哪些知识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也不清楚自己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使用哪些技能,这些都使得机械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 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成效不显

中职学生在机械基础课程学习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机械基础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同时具备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同时还需要具备理论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实际上,很多中职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相较机械基础课程学习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很多学生未能奠定坚实的知识学习基础,他们在遭遇学习困难后很容易出现气馁和倦怠的情况。机械基础课堂上很多学生显得情绪低落,课堂氛围沉闷,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保证。教师在课堂发挥着主导和引导作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中职教育特别是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主动寻求调整和变化才能够更好地凸显教学成效。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的实践应用

2.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解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准确匹配,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借助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有效提升职业技能,在职业技能锻炼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持续强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逐渐形成完善的教学闭环。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以理论知识作为教学基础,强调职业技能在知识学习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职业技能相关的技术操作、动作参与、实践应用等,均要以理论作为支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技能训练重点强调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学生熟练实践后,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更加透彻,真正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创新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理论知识基础,全面提升和发展职业技能。

2.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课的实践流程

机械基础课教师在全面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制定详细而缜密的教学计划,将理论知识传授作为首要教学任务,在备课环节根据教学大纲明确机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进而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讲解和分析课程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特别是要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关系进行梳理和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理论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实物、多媒体、模型完成教学演示,将较为抽象的机械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而形象的立体实物,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掌握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教师完成理论讲解后带领学生围绕具体项目展开实践操作,从学生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入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实践环节同时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教师在开始教学前需要完成教学组织,向学生阐述训练要求及需要完成的任务,全面把控学生的训练过程,有效避免学生在操作环节出现意外。从项目角度展开的训练活动可以采用多样化设计方案,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零件结构特点,也可以带领学生拆卸和安装机械部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简易机械等。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教师既可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项目,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个人学习方式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利,而小组学习方式则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机会。在实践训练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保持关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使得学生能够按照规范完成操作。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注意事项

3.1 兼顾理论与实践

机械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很多趣味性项目能够带给学生更多乐趣,这就导致很多中职学生对实践操作类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理论基础课堂上却变得打不起精神,长此以往,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制约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应该对理论和实践保持同等重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特别是要增强理论课程的趣味性,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动手又动脑的良好习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成长进步空间。

3.2 理论与实践融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完美融合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实现相互支撑、互为助力、协同发展,进一步将机械基础课程的价值凸显。但是,部分院校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理解和应用偏差,二者之间的联系被切断,理论与实践完成脱离,严重影响机械基础教学。因此,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要对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保持高度关注,在每节课提出技能目标与理论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把握重点,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3 注重应用实际效果

中职院校学生在机械基础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借助直观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教学,结合模块化实践完成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很好地结合,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形成密切关联,这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课程学习兴趣形成具有积极意义。模块化实践操作设计应该围绕理论知识展开,学生通过实践能够巩固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予以验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不足,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得学生同时掌握理论和动手操作。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师要密切关注中职学生特点,发展契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式,真正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

猜你喜欢

理实基础课机械
调试机械臂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简单机械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按摩机械臂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