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教学研究

2021-04-03付江鹏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机械加工思政

付江鹏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1 机械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是讲授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课程,是机械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基于武威职业学院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2018级实验二班学生为教学对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在新时期,尤其在构架智能制造2025重大战略背景下,对机械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基础能力,还应为培育良好品德的岗位职工做好准备,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人文价值观等对于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而言同等重要。

但是,从目前课程思政情况来看,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随着机械制造业就业率的下降,许多机械专业学生考虑到该行业总体发展前景与薪水的原因,在毕业后并未从事本专业工作,缺乏投身于机械工业发展与建设的贡献精神。第二,在教学时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对思政方面的教育,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学习到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却不了解杰出科学家的光辉事迹,也没有意识到该专业与国家政策、国家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新时代的大学生都是有自己想法的有个性的学生,他们不喜欢传统的教条化的思政教育,加上对就业前景的担忧,他们不仅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课,也不喜欢教师在课堂上生搬硬套地讲大道理。加上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是理论难度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学习基础不牢,对该课程没有兴趣,必定会在实践中出现很多困难。为了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教师必须在课程设计时将思政理念巧妙地融入进来,帮助学生改变观念,释放学习压力和焦虑的情绪,使学生在设计中愿意主动和其他学生、教师沟通,一起完成设计任务。

2 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数量的机械操作能力,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合作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在人才培养的方面,机械专业的学生更侧重于研究工程学科,缺乏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但是,如果能有较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思维逻辑,他们也会产生了解国家政策与社会需求的强烈渴望,所以必须建立在思政理念下的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教学方案,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育中,深入探索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因素,不但传授了学生专业知识,而且也注重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引导,注重对意识与意志力的培养,从而为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做好准备。

3 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3.1 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应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将节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工匠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品质。其次,合理安排好教学的内容,探寻思政与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融合的点。教师应密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理清教学内容体系,挖掘课程中包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探索课程知识和思政教育内容之间的结合点。课堂上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载体,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比如,在齿轮啮合原理与轮系组成讲授时,将我们每个人比作一个齿轮,如果大家都是合格的齿轮,那么,整个集体、整个社会就会协调运作,否则,就会失稳。从而引导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要求做测绘试验和拼装试验,同时要求学生在操作和实验报告书写的阶段做到精益求精,体现工匠精神,告诫学生们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科学的职业道德观,激发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此外,应按照学生的数量、职业选择情况和兴趣爱好等因素,提供创新性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设计时,为了满足科研和生活的需求,参考资源一般十分有限。同时,也可以从市场竞争能力排前几的机械企业中选择相关问题,在书写咨询材料以及和其他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设计专业未来的就业环境,了解企业人员的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他们思维的同时,也增进了对机械行业的热爱。与传统设计题目相比,选择新题目设计的时候,不但要掌握机械设计功能和设计计划,还要给出详细的设计计算过程。

3.2 转变教学方法

在新时期,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的教学方式不是单一的课堂上知识讲授,鉴于机械设计课程有较强的实用性,除了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外,还应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将思政理念融入其中。比如,在介绍齿轮技术发展与应用这一知识点时,采用案例法融入爱国主义情怀,高铁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发展推动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家智能制造的认同感。在讲解螺纹连接件时,使用比较法融入社会责任感与工匠精神,使学生感受到任何一项发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探索工匠精神。在讲授轴的设计时,引入类比法融入职业教育,不同类型轴的特点不同,转轴的作用是承受弯矩力和传递矩,而心轴只能承受弯矩,传动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转矩。引导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工作,培养责任感,认识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好的工作。

3.3 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加强教师引导作用

对于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的教师而言,除了要开展机构设计与分析、零件选择与设计等专业知识讲授外,还应该全程渗透思想政治意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和政治素养,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在授课中,应该将课程知识与国家社会发展、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和未来职业困惑和道德方面的问题。此外,教师应发挥好引导作用,教师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关注社会热点的基础上选择典型案例,结合新媒体方式将思政理念融入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教学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和其他学生、教师交流讨论,使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然后在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则在合适的时机提供恰当的指导。为提高教师思政理念渗透的意识和能力,课程组应定期组织座谈会分析思政的内涵,挖掘课程思政与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可以融合的点,充分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资源,适当地引入社会正能量内容,在课堂上实现思政元素的无缝接入。

3.4 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的主体,学期初期就应该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都按照专业与课程的内容要求,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采取任务教学法的方式布置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然后让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探究,在设计、计算中完成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和实践的能力,而且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己的价值观,更深刻地明白了社会责任。

4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与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教学的融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使教学回归到其育人的本质上,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课程的思政改革,既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利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解决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突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思政元素在课堂上的融入,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猜你喜欢

机械加工思政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调试机械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简单机械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