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消防设施竣工检测监督工作中的应用解析

2021-04-03茅勇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执业消防

茅勇

(小蜜蜂互联(北京)消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随着消防体制改革的深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查与验收管理职能由消防部门划转住建部门,建筑消防设施竣工检测的监管职能随之划转住建部门,住建部门也同步出台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1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细则》(建科规〔2020〕5号)等文件规范消防设施竣工检测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执业行为。同时,国家出台了消防执法改革意见,明确取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许可制度,机构监管由前置审批管理转为事中事后监管。那么,在消防改革和“放管服”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快又好地推动建筑消防设施的竣工检测工作改革,成为重中之重。

1 存在的问题

1.1 现场检测甩项漏项

由于超低价中标、执业过程监管失控、建设单位的专业性能力缺乏等原因,建筑消防设施现场检测问题众多,甩项漏项突出。

(1)低于标准比例检测消防设施。检测比例虽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但是,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检测规程。以消防设施中最常见的火灾探测器的功能检测为例,广东、福建、江苏等省技术规程要求必须全数检测,能做到全数检测服务机构极少,按每个回路不少于20%比例抽检已经是行业内做到较好的机构,随机抽检几个点位的不在少数。

(2)不按照标准规定检测系统设备(组件)。各个系统的消防设备(组件)的检测要求在标准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如气体灭火系统的瓶组、喷嘴、气灭控制盘等组件均有具体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机构有意无意漏检组件的现象不少见。

(3)不按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每个系统设备(组件)的检测项目都有明确的规定,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洒水喷头为例,规范要求全数检查,设置部位、规格、型号、外观、安装情况等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工作量庞大,不少机构故意甩项,或在功能测试过程中,走马观花式地检查了事。

1.2 执业人员不具备资格

按照我国现行消防法的规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项目负责人应由注册消防工程师担任,签发文件的机构技术负责人由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担任,从事现场检测的人员应取得消防设施操作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现场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不具备资格证书,冒用他人名义执业的现象较为突出;在山东省的消防技术机构2020年专项检查中发现,核查2365名从业人员,151名从业人员证书信息不属实。

1.3 出具虚假失实报告

目前,市场上出具虚假、失实结论性报告现象并非个案,北京、上海、四川、河南等地都曾经出现过类似公开报道,主管部门也查处了大量的案例。为什么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既有机构内部管理失控导致,也有外部人员假冒的原因,令机构防不胜防,苦不堪言。

(1)私刻公章,伪造报告。机构的合作伙伴、离职员工等人员保留机构资质文件,掌握机构文件样式和已经出具的报告。私刻公司印章,伪造服务报告牟利。

(2)内外勾结,私出报告。机构内部技术人员、项目经理或营销人员,凭借长期以来形成的客户资源,借用机构资质条件,个人私自承接项目,以机构名义出具检测报告,并偷盖公司公章。还有外部人员,勾结机构内部人员,私下购买机构资质文件,承接检测项目,以机构名义出具检测报告,并偷盖公司公章。

(3)管理失控,乱出报告。服务机构管理难,难管的是外勤人员和执业过程,逛街式、溜达式检测,准确反映了服务机构的执业现状,导致失实报告频发。过程管理失控、管理手段落后和执业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是失实报告产生的根本原因。

(4)项目挂靠,瞎出报告。项目挂靠在行业内,并不鲜见,也是主管部门重点打击的行为,这类项目风险极高,管控无力,机构对项目管理薄弱,尤其是跨区域经营的项目,往往是收钱盖章了事。

(5)甲方要求,购买报告。不少建设单位不具备竣工检测条件,部分设施未安装调试,为了抢工期竣工验收,强令服务机构出具合格的竣工检测报告。2015年7月11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紫荆嘉苑1号楼2单元发生电缆井火灾,火灾导致7人遇难。在建设单位要求下,该项目检测机构无视该工程未安装正式供电电缆供电,没有配置双电源设施,防排烟系统检测中送风部位实际检测余压数据不符合要求等诸多问题,仍然出具检测全部合格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书》。

2 产生的危害

科学、客观、真实的服务报告关系着建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市场经济秩序,关系着服务机构的自身形象、竞争力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长期以来,市场乱象产生的巨大危害,检测机构、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无一收益,消防执法改革的推进为检测市场拨乱反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1 检测机构,饱受其害

执业过程监管失控,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客户满意度低下,检测机构的品牌形象、客户满意度等无从谈起,建设单位和社会公众对机构的社会观感普遍不佳。

虚假失实报告泛滥,严重扰乱了服务市场的秩序,规范执业的优质机构无法通过优质服务得到市场认可,做假无法可持续发展,还顶着巨大的经营风险、主管部门处罚、建设单位解约、火灾事故赔偿等;不做假又无法生存,陷入了超低价中标-弄虚作假盈利-苟延残喘的死循环。

2.2 建设单位,隐患重重

结论性文件与建设单位的消防设施状况不一致,不能准确掌握本单位消防设施的真实情况,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对设施存在的故障和隐患一无所知,无法及时安排落实消除措施。真的发生火灾事故,设施就是摆设,报警系统不能报警,灭火系统不能灭火,疏散系统不能疏散。建设单位不光要承担经济损失,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直接管理人员在内的相关人员还有面临刑事责任。

2.3 主管部门,监管乏力

竣工检测是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合法合规的有效手段,是确保完好有效运行的有力抓手,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法定环节。检测报告是主管部门竣工验收的重要参考文件,如果检测报告不能准确地反映建设单位消防设施的真实状况,住建和消防部门就不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竣工检测就会流于形式,不仅不能服务于建设单位,推动建设消防设施故障和隐患的整改,反而会成为建设单位的负担,与消防改革和“放管服”的方向背道而驰。

3 信息化措施

针对建筑消防设施竣工检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各地主管部门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监管效能的思路在福建、上海、新疆、甘肃等不少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目前来看,信息化是改变目前工程竣工检测乱象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主管部门力推的方向。

信息化监管是指住建部门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打造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消防竣工检测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有关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制度。同时,与消防救援机构打通数据接口,共享建筑平面图、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消防设施系统图等资料。

3.1 平台设计目标

平台的设计目标是有效改变竣工检测过程中偷工减料、出具虚假失实报告等乱象,因此,平台设计应首先强制服务机构按照《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XF503-2004)、《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DB32T186-2015)等行业和地方标准规程执业,落实机构在竣工检测执业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帮助机构规范执业过程。

住建部门刚刚接手建筑消防设施的审验职能,受限于人员编制、专业水平、标准规范和法规政策的掌握能力等因素,常规的监管模式难以满足辖区的工作需求。因此,平台的第二个目标是帮助主管部门有效掌握服务机构的执业情况,是否甩项漏项,是否存在虚假失实报告,人员是否合规等。

根据消防法的要求,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消防设施的合规有效是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单位,因此,平台的第三个目标是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和主体责任意识,有效管理服务机构的执业质量。

3.2 平台设计功能

平台的设计用户包括服务机构、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使用终端应多样化,包括PC端、APP或微信号等。平台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功能。

(1)互联网监管,规范执业过程。平台应能根据工程实际配置消防设施,根据配置的设施自动匹配对应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检测项目,自动生成和下发项目检测计划给现场工程师的移动工作端,检测工作完成后,根据现场上传平台的检测数据自动校验,确保不甩项漏项。

平台应设定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检测要求和记录流程,控制器报警功能、主备电切换功能、水泵远程启动功能等关键检测节点应强制现场检测人员通过拍照、录音和视频的方式实时记录上传,并自动添加时间日期水印。机构出具结论性文件应通过平台自动一键生成,严禁篡改过程记录和文件。

(2)在线生成报告,夯实主体责任。机构通过平台有效监管人员的检测过程,实现项目管理、人员执业、物资采购等管控规范化、标准化和可视化,建立起有效的管控流程,确保检测质量可控。服务机构无论是直营项目、内部承包项目、跨区域经营项目,所有项目均需通过平台自动生成、在线校核和批准检测报告,平台是机构出具检测报告的唯一出口,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每个工程都对应唯一的检测服务机构,夯实机构的主体责任。

(3)防伪二维码,严禁外部伪造。所有通过平台出具的服务报告均自动生成防伪二维码,扫描登录平台,即可在线联网查看电子版检测报告,真伪一查便知,外部人员无法通过私刻公章等违法手段,伪造服务机构的服务文件。

(4)数字证书把门,严防内部失控。平台设置专门的电子U盾加密狗,机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公司负责人指定人员掌控平台U盾,没有U盾的实时授权,无法出具报告。杜绝公司内部人员、离职人员借用偷用公司平台账号出具报告,从根本上杜绝了虚假报告的产生途径。

(5)人脸识别验证,严查人员资格。针对人员资格不符要求、冒用合法人员名义执业等问题,平台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检测人员在项目现场通过APP、微信号等移动工作端,与平台备案的合法人员进行人脸识别验证。

(6)地理围栏技术,严控人员执业。通过GIS技术记录现场人员的执业轨迹,自动记录人员的进出场时间,工作时长等数据,防止执业人员不到现场检测。

4 结语

对住建部门来说,建设工程的消防审验工作是个全新的课题,消防救援机构长期以来形成的做法和完毕的流程,在消防执法改革和“放管服”的大背景下,已经不适合目前的建设项目消防竣工检测工作,建立互联网+建筑消防设施竣工检测监管平台,实现管理方式的突破性创新,从源头上规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执业过程。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执业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