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的远程医学教育实践与思考
2021-04-03姜琳琳鲍玉荣
■ 姜琳琳 张 婷 鲍玉荣
远程医学教育以其开放性、延伸性、灵活性和丰富性,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1]。按照学习目标的不同,远程医学教育主要分为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远程医学学历教育和远程健康宣传教育三大类,分别向在职医务人员及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终生医学教育、医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相关学位、以及面向普通大众普及医学常识及疾病防治等知识[2]。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凸显了远程教育的优势。随着疫情的发展和防控的需求,大批一线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得到专业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停课不停学”,医学院校的在读学生和进修生需要继续完成课业任务和专业学习;而广大民众需要更多地普及新冠病毒的防疫知识。本文以疫情防控期间某院远程医学教育工作为基础,对教学实践、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思考,以期对未来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有所启发。
1 远程医学教育实践
1.1 安排部署与课程实施
2020年春节前夕,按照医院党委和机关的指导部署,远程医学科迅速联通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络,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从1月22日开始,远程医学科协同各中心的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疾病控制科、发热门诊的多名专家,面向全军100余所医院陆续开展疫情防疫防控技术远程培训。通过直播和录播的方式,面向全军各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内容包括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培训、临床诊治、治疗与防控要点、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技术技能示教等多个方面。借助于全军远程医疗网络,远程医学科组织相关感染防控专家、心理专家录制课程,面向全军官兵普及新冠病毒的疾病和自我防控知识,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反应与应对。此外,远程医学科还通过远程医学平台,面向近700家地方站点医院的医务人员提供感染防控、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救治、疑难病例讨论等专业培训和指导;借助于网络在线直播平台,面向大众就如何科学洗手、正确佩戴口罩等进行科普授课。
在火神山医院筹建初期,医院立刻与火神山医院制定远程会诊系统互联互通方案,进行网络线路连通和视频设备选型、调试等工作。仅仅1周的时间,远程会诊系统就正式联通并首次进行了视频连线。自此,基于“云视讯”的5G远程会诊系统打通了医院与抗疫前线的实时连通,为一线医护提供点对点的远程指导和技术帮助。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医院研究生院党委3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整合原有课程资源,针对疫情防控形势和不同年级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需求,设计三大专题类型的课程,包括:(1)防疫防控专题讲座:特邀心内科、急诊医学科、感染防控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专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录制了6门课程,包括《COVID-19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问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新冠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措施》等。(2)工具课程:考虑到学生在家学习更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引,教学部门特别设计了常用的医学工具科目的自我学习,如《医学研究论文写作系列课程》《医学研究热点信息的获取与利用》等。(3)研究生课程:设计研究生临床系统基础理论课程,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专业课程共40余门。从2020年2月初开始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研究生院在线学习平台”,除少部分前期课堂录制的课程之外,录制更新课程达到90%。目前已录制上线课程有三大专题30余门百余课时。在线学习平台从3月下旬投入使用,为1000余名医学硕博士研究生提供网络学习服务。
1.2 教学管理和技术保障
医院、学科和教学团队团结一致,积极配合,高效保质地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由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牵头,针对不同受众,课前对授课师资、授课时长、内容等提出要求,指导学科团队完成教学安排。如面对大众的医学科普讲座,授课方式为微信平台直播+问答互动,内容浅显易懂且具有趣味性,授课时长20分钟,互动时长20分钟。为了保障好疫情期间的远程授课,远程医学科安排人员轮岗值班,做好网络测试与设备调试,并把授课信息制作成海报,及时通知各站点医院组织听课和学习。尤其是与火神山医院对接的5G远程系统,实现了病例共享、接口调用、数据实时传输等,为远程教学指导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保障好疫情期间研究生的在线学习,研究生院制定出台了《研究生线上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从课程设计、在线教学形式、授课教师安排、教学质量监控等各个方面做出了规划和具体要求。考虑到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所有授课均采用录播的方式开展,由教育技术中心等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研究生院教学干事负责联系各科室,对教学课件的质量进行审核督导,协调录课时间;各科室的教学秘书负责联系本科室教师,落实教学计划;授课教师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和幻灯,按照时间安排录课。与此同时,研究生院向学员发出在线学习指导和课程安排通知,详细介绍了网站的登录方法、课程观看和考核的方式等,并开通教学反馈电话和微信,保证学员上课的顺利完成。
1.3 实施效果和反馈调查
自新冠肺炎防控战役打响以来,远程教育以其独有的高时效性大大拓宽了医学教育的受众面。例如,针对地方站点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指导达到12万人次;借助于网络在线直播平台,面向大众的科普授课点击量达360万。研究生院在线学习平台从3月下旬投入使用,截至5月底点击量超过3万余次,打破了原有只有相应年级相关专业才能学习某门课程的限制,大大超过了原有课堂教学人数的总量。
远程医学教育的公益性也极大地节约了教育培训的资源。借助于网络教育平台,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和普通民众能够便捷地参加远程医学课程的学习和培训,不仅提升了对基层和一线的帮带作用,而且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开和共享[3]。从直播课的评论和教学平台的回复来看,大多数受众满意度较高,认为课程针对性强、内容详实,达到了自己学习的目的。也有一些建议,如希望可以更系统地接受疾病感染和控制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希望在疑难病症的救治方面得到专家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等。研究生在线学习的课程反馈主要来自于教学管理机构。教学干事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后,迅速与教学团队、教育技术中心协调,及时补充调整。
2 实践带来的思考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院迅速响应,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远程医学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远程医学教育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但是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各医院需要在恢复正常医疗秩序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这就需要在保证教育培训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人员的不必要聚集,降低感染的风险。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将在医学教育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2.2 远程医学教育中需要增加师生互动和测试
受学习平台和授课专家时间的限制,此次疫情期间医院远程医学教育大多以录播课程的形式呈现。虽然教学部门提出了“录制视频+互动研讨+定期线上答疑”的组织形式,而且平台也提供了提问区和留言区,但由于专家授课时长的限制,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答疑或与学习者进行交流,而留言区也因为答复时间的延迟使得学员提问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上线的课程主要还是以“线上课程观看率+线下作业完成情况”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有待丰富和完善。在今后的远程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问答和随堂测试环节,也可以通过学生返校后的线下测试来补充完成考核。目的是要建立“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课程考核-巩固提升”完整的学习闭环,提高培训的效果。
2.3 远程医学教育对教学管理和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战“疫”时间紧,任务重,给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机关-学员队-学员”“机关-学科负责人-教学团队”的纵向管理模式被平面化、网格化的管理方式所取代[4]。就教学管理和评价而言,自我评价和来自学生视角的评价是国际远程教育评估中非常重视的两个部分[5]。从实践经验看,只有把整个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远程教育反馈系统和加强过程性的教学管理评估,才能更好地保证和提高远程医学教育的质量。在今后的远程医学教育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和督导,如成立远程教学委员会,配备教学督导,开展教学检查,制定线上考勤制度,在学习过程中配备班主任和辅导老师,建立和完善学习小组,定期安排授课教师线上答疑和辅导,将教学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明确和完善考评机制[3]。
2.4 新技术的应用为远程医学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拓展提供支撑
新兴技术是远程医学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此次疫情期间,由于软硬件设备的局限性,一些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卡顿、音视频不同步、图像模糊等情况,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今后,随着5G技术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等技术的发展,将可以实现多人同步、实时互动、让学习者置身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手术示教和偏重临床实践的远程教学将会迎来比较大的发展机遇[6]。远程医学教育的内容将更加丰富,手段将更加灵活,体验将更加逼真,效果也将会有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