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WHO提出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计划的思考与启示

2021-04-03肖明朝

中国医院 2021年7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医疗卫生医务人员

■ 刘 湜 肖明朝

患者安全作为卫生保健服务的核心主体,是全球医疗卫生服务研究的重要议题[1],在和谐医患关系、控制国家卫生费用、促进全民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为积极推进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进展,建立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卫生世界,自2002年首次将患者安全全球性需求提交至世界卫生大会以来,WHO设计并实施了大量患者安全运动举措,所得成效显著[3]。为进一步推动世界患者安全建设,2020年2月,WHO在日内瓦召开的全球协商会议拟定了《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计划(2021-2030)》意见征求稿[以下简称“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计划(2021-2030)”],提出一个愿景、一项使命、一个目标、六项指导原则、七项战略目标,用于指导建立更高质量、更安全的医疗照护服务[4],为我国政府积极探索患者安全发展模式,建设更安全的医疗卫生系统、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改革提供了重要发展思路。

1 《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计划》(2021-2030)内容框架

1.1 一个愿景、一项使命、一个目标

愿景:建立一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无伤害的世界,在全球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安全、受尊重的医疗照护。

使命:基于循证科学、患者经验、安全事件上报系统设计经验和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行患者安全相关政策及行动计划,尽可能消除所有可避免的患者及卫生工作者风险来源和伤害。

目标: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不安全的医疗卫生保健所造成的可避免性损伤,将不安全医疗卫生事件降至最低。

1.2 指导原则

创建更安全可靠的全球医疗卫生系统,是全球患者安全行动的最终目标,也是患者安全行动计划的巨大挑战。《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计划(2021-2030)》中提出,将患者及家属视为安全的医疗照护合作伙伴、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分析报告数据促进学习、实现证据的转化应用、因地制宜实施政策及行动、基于经验提升患者安全等六项方针作为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计划的指导原则,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医务人员、政府、教育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为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计划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1.3 行动框架

基于六项指导原则,WHO拟定了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计划内容框架,包含制定相关政策,消除医疗保健中的可避免伤害;建立高可靠性卫生系统和组织;确保临床操作内容的安全;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患者安全;增强医疗保健人员知识、技能及安全;加强患者安全相关信息传播、科学研究及风险管理;加强多团体、多部门、多国家团结协作等7大战略目标下的35项具体战略计划[1]。

2 国内患者安全行动发展现状

自21世纪 “患者安全”这一概念确立以来,我国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学术组织团体等在消除可避免伤害理念、建立高可靠性卫生系统组织、规范临床技能操作流程、推荐患者安全学术研究等内容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有效推动了患者安全在我国的发展建设[5-6]。

2.1 消除可避免伤害理念形成

尽可能消除医疗卫生过程中所有可避免伤害是全球各国人民的终极目标和共同追求。《侵权责任法》明确了医疗伤害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及主要追责形式,为我国患者安全法律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7]。2015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七项倡议提升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通过开展医疗机构评审评价、医院管理年等活动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治理能力[8]。2018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将保障患者安全作为医疗管理事项的重要内容[9]。2019年9月的第一个世界患者安全日,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其口号设定为“人人参与患者安全”,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患者安全、人人参与患者安全[10]。2021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十大目标》,明确要求“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持续增强医务人员识别和防范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意识和能力,构建非惩罚性文化氛围,引导和鼓励医务人员主动发现和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11]。系列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国家政府对患者安全工作的逐渐重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消除可避免伤害理念逐步形成。

2.2 建立高可靠性卫生系统和组织

良好的组织结构是实现其高效运转的重要前提。2004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成立,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医疗差错的共性问题并探寻解决之道[12]。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带领下,中国医院协会联手全国各大医疗机构,相继成立了“中国患者安全教育与研究协作网”“患者安全与医患关系研究中心”“省级医疗安全协会”“患者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等高可靠性学会团体,稳步推动我国患者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逐步实施国内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改革[13]。在各层级医疗保健机构共同建设下,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能力高效,医疗行业组织弹性及系统调配工作运营良好[14-17],高可靠性卫生系统和组织为国内患者安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3 规范临床技能操作流程

建立统一规范的临床操作流程、加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是预防临床危机情境、促进医疗质量的重要基础[18-20]。WHO发布的安全分娩核查表及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指导母婴安全分娩、减少手术错误及不良事件的发生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21-22]。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和护教协同工作,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23]。2020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卫生健康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方案(2021-2025)》,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年度培训工作实施计划,推动卫生健康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4]。同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将医务人员接受医学教育的情况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的必备内容,确保所有在岗在职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和职业再培训[25]。针对新入职护士、在岗护士等开展系列临床继续教育课程,在增强临床人员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操作技能方面成效显著,有力提升了我国临床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6-29]。

2.4 推进患者安全学术研究

学术探究作为开拓创新的基石,是推动患者安全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在患者安全领域的学术创新逐步深入,文献数量稳步增长,核心发文量不断提高[30]。学科主题横向遍及管理安全、护理安全、老年安全、医疗安全等多个方面,纵向涵盖患者安全运动起源、国内发展现状历程,且对患者安全文化、风险管理、第二受害者、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等重点领域进行深入探究[31-33],丰富了国内患者安全领域学术内容,为了解患者安全发展轨迹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但相比于国外患者安全学术发展,国内学术研究尚缺少患者安全行动计划、政策建议、学科建设等前沿性学术探讨。因此,还需在国家政府及科技部层面加强患者安全相关科研项目建设、深入患者安全在国内发展模式探究。

3 思考与启示

3.1 制定明确的患者安全发展政策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对比国内外疫情死亡人数结果不难发现,国内政府在食品冷链、生鲜市场、口岸检疫、交通运输、医疗疾控等方面所出台的系列针对性防疫政策为我国患者安全、人民健康保障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坚实的制度保障,使得国内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等方面所取得的战绩骄人。因此,制定明确的患者安全发展政策是促进患者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最重要举措。

3.2 坚持消除可避免伤害的理念不动摇

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计划内容框架中指出,消除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的可避免伤害作为全球各地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准则,有利于推动全球患者安全文化发展、促进医疗质量改革。患者安全是医疗保健的一项基本原则,医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包含一定程度的内在不安全性。将人民安全视为国家安全发展的基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是促进社会发展、人民健康、经济富强的发展之道。在医疗卫生行为中提升患者安全,需要将消除医疗保健过程中的一切可避免伤害愿景作为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终极梦想,将其逐渐细化至医疗卫生服务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分别建立短期目标并逐个攻破,最终才能接近终极目标,才能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实现患者安全更多、更大的改善。

3.3 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在患者安全行动中的主体作用

目前国内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普遍处于中上水平,且受临床职业和职称影响[34]。部分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持有负性情绪,认为医生是病情诊治的主导者,患者只需接受治疗、认真服药,积极配合就可以[35]。部分医疗人员认为患者参与诊疗活动可能会给自身带来因知识不足而问题回答不上的尴尬处境,或者因患者维权意识太强而给医务人员执业安全性带来威胁等[36-37]。作为患者疾病诊治与病情调节的主要掌舵人,医务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意识直接关乎患者疾病诊疗和用药指导,是调动患者参与安全建设的重要媒介,应充分发挥医疗质量改革的中间力量,引领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患者安全,减少医疗伤害事件。

3.4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是WHO提出的用于初级医疗护理质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2005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倡导的患者安全行动纲要内容之一,旨在充分发挥患者的主体价值和核心作用。通过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行为,帮助医务人员发现、减轻或避免各种可避免的医疗安全问题,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改革。国内医疗机构中患者参与医疗行为正处于萌芽阶段,医务人员及患者参与对象分布广泛,表明患者参与自身健康管理的主动性高、积极性好,但受到年龄阶段、患者文化程度等因素限制。因此,加快宣传患者及家属群体主动参与诊疗活动、改革患者参与诊疗方式、实施诊疗活动多方参与计划,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对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自主决策权力,是降低我国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安全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医疗卫生医务人员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