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灌区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04-03黄伟军
黄伟军
广州市流溪河灌区管理中心 广东 广州 510900
前言:2020年10月14日至15日,广州市流溪河灌区管理中心根据《广州市水务局关于组织开展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检查的通知》要求及省河长制工作2020年度考核迎检工作指标,以进一步推进市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试点建设以及树立灌区管理领域水效领跑者创建先进典型为目标,成立了检查小组。从各区总灌渠灌区开始,以现场巡查+资料查阅的方式,开展了大中型灌区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下:
一、水利灌区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组织管理问题
个别灌区无党建工作计划、技术岗位证书及单位领导班组年度考核、职工年度培训计划;部分总灌渠灌区则仍然执行管养结合的方式,组织公允性不足。
2、安全管理问题
灌区的重要工程设施、重要保护地段没有张贴足够的警示标志;个别总灌渠灌区则没有配置足够的计量装置、劳动保护用品、特种设备、检定装置。
3、运行管理问题
几个总灌渠灌区内无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电气主接线图或主结线不规范、启闭机控制图、信息化平台、标准化运行管理手册及讯后总结报告,也没有进行工程运行管理范围、保护范畴的清晰划定;流溪河花都灌区则没有清晰划定工程运行管理范围、保护范围,也没有配置流程牌、操作规程牌及电气主接线图及启闭机控制图、讯后总结报告。
4、经济管理问题
部分资料无按要求完善没有违背规章、违背纪律佐证材料。有些灌渠灌区由于没有向农田用水征收水费导致水费征收财务账目缺失;没有实效性社保清单、工资水平文件及水费征收财务账目、供水成本测算报告。
5、供水管理问题
部分灌区内没有严格经上级审核的年度(取)供水计划、用水计量设备与设施及有关管理标准、年度用水计划,也没有实施灌溉节水推广、培训及节水激励机制;灌区内部没有进行用水计量设施的设置;没有进行用水计量设施的设置,也没有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节水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作业[1]。
二、水利灌区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对策
1、组织管理对策
由于水利灌区标准化建设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各灌区不可避免地存在技术力量(经验)方面的困难。尤其是个别灌区管理单位,因未满编和临聘人员超龄清退后严重缺员,专技人员、站点值守人员数量存在不足甚至放空,技术管理水平也具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增加了安全隐患出现概率。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建设,水利灌区管理中心应主动向兄弟单位学习,汲取优良经验,细化技术指标,推动本区域水利灌区整体技术力量迈上新的台阶。
第一,探索新的管养模式。依托现有灌区维修养护合同,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管养不分的理念,全面落实管理与养护分离方针。并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维修养护管理,强化推进建设监理制度、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合同制度落实,为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2]。
第二,落实责任机制。根据灌区职能,结合已批复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梳理灌区全部管理事项。依据岗位-事项-人员的方式,编制灌区各岗位的说明书,将岗位职责落实到每一个人员身上。
第三,加强人员培训。水利灌区管理是长期工程,运行管理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因此,水利灌区管理中心应依据已制定的《职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及有关奖惩文件、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报告及技术岗位证书实施图片,强化人才建设。依据派出去、走进来的方式,进一步细化落实人才奖励惩处相挂钩的考核机制、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保证培训率在50.0%以上,全面推进持证上岗。同时从周边发达区域引进管理技能卓越的人才,逐步构建一批善于经营、管理且懂业务的专业技术团队,切实发挥水利灌区应有效益。针对当前供水、运行、经济、组织、安全等方面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应从管理指标入手,依托镇、村支、斗渠数据,探索新的管理养护制度。
2、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是水利灌区管理的首要目标,除了加强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以外,水利灌区管理者还应该从防汛视角入手,落实安全巡检、危险源管控、应急预案及践行体系。
第一,落实防汛责任。依据现有防汛责任人文件资料,以公示牌的形式,明确党政机关防汛责任人以及灌区管理养护责任人、技术责任人[3]。
第二,完善安全巡检及危险源管控体系。依据相关制度、检查台账,在灌区重大危险源管控台账建立的前提下,进行安全巡检+隐患排查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完善。同时以重大危险源管控为入手点,进行安全隐患整改方案的细化落实。
第三,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及践行机制。依据相关预案汇编材料,进行重要险工险段事故、防汛抗旱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同时依据抢险团队清单、器材台账、应急物资、现场图片、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技术、安全应急演练计划以及相关报告,配置足够的应急物资、抢险团队、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管理要求相符)、特种设备(与规定管理要求相符)、计量装置(与规定检定要求相符)、应急器材,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支持。
3、运行管理对策
运行管理是水利灌区管理的重要内容,与灌区实际效益发挥程度直接相关。水利灌区管理中心应以重要设施、重要保护地段为入手点,在告示牌、警示标志设置的基础上,设置专人管理,并建立更加完善的工程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完善运行维修养护制度。依据现有设施检查、管理台账及现场运行凭据,面向全灌区,以工程设施、设备状态良好为依据,进行运行维修养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保证固定场所、标牌、标志等管理设施醒目、齐全、美观,且设施完好率在90.0%以上。
第二,明确划定范围。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的清晰划定,并在现场边界位置设置边界碑、边界桩、公告牌及相关保护标志。
第三,推进管理信息化。依据维修、养护管理要求以及巡查台账、年度维修养护施工记录,委托第三方进行工程日常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公开展示灌区运行管理关键点,实时记录闸门启闭设备操作规程、调度指令。并以数字化清单目录的形式存档[4]。
4、经济管理对策
经费是水利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水利灌区管理中心应从经济管理视角入手,增加经费投入,集中经费,有序、优先整改中型灌区内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
第一,核定财政补助资金。依据现有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测算资料、维修养护经费财务到账情况以及各个级别的文件佐证资料,全额落实核定的工程维修养护财政补助经费、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
第二,落实社会保险机制及成本测算机制。依据水利灌区社保清单、供水成本测算报告、水费征收财务账目等政府批准的文件,对灌区供水成本进行测算,依规征收水费。同时提高人员薪资福利待遇,保证工作者福利待遇与本地平均水平相符。
5、供水管理对策
供水管理是适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善灌区生产环境的主要举措,也是水利灌区探索水土平衡、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良好途径。水利灌区管理中心应根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提升供水管理质量。
第一,明确供水技术指标。同时白云区灌区应利用水效领跑者创建机遇,细化技术指标。比如,在斗口位置安装计量设施,严格测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定期汇总地方用水值等。
第二,完善用水管理制度。依据前期制定的用水制度文件,进行年度洪水计划编制及用水管理制度制定[5]。以节水灌溉为中心,推进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渠系水利用系数提升提供依据。
总结
综上所述,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加快水利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关系到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的大局。因此,针对当前灌区在经济、供水、运行、安全、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灌区管理中心应进一步增加经济投入,增强技术力量,完善管理制度,为水利灌区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充足支持。